APP下载

美国UWM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师资建设研究

2017-09-08健,桂,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师

林 健, 陈 桂, 万 其

(南京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美国UWM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师资建设研究

林 健, 陈 桂, 万 其

(南京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本文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UWM电气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机制、教师激励等视角分析UMW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具体政策,综合比较中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点与实际效果,从中提炼出有益经验与启示,以利于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建设

0 引言

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入学率大幅提高,大学生数量激增,然而高校无论是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难以适应这一巨变,导致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严重失衡。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校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是当今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严峻课题[1-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外留学之风越刮越猛,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高校在这场竞争中并没处于优势地位。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一些职业院校的招生荒提前到来。这种困境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但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在迅速变革的时代下大学办学理念混乱,培养模式陈旧,专业设置死板,课程选择功利,管理上官本位现象严重,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从而带来两个结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3-4]。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全球前百名大学的榜单中,美国时常占据半壁江山。其高等教育之所以成功,与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密切相关,其中蕴含了优秀的高等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5-6]。

本文的研究对象威斯康辛大学是美国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旗帜,其本科水平排在美国公立大学100名以内,学术研究水平在美国所有大学中名列第76位[7]。笔者于2013年到该校密尔沃基分校UWM(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访学,跟随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EMS)研究生院院长DAVID YU 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访学期间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对UWM本科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分与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对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刻体会到美国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本文主要针对美国大学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保障体系,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估、师资培训与激励政策等多个视角综合比较中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点, 分析这些差异对学生和教师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工程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反思与建议。

1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8]。UWM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在课程体系上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人格完善。

1.1 灵活的专业设置

UWM设置专业主要考虑两点: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也就是既要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为此,学校设计了众多的专业种类让学生选择。与我国不同,学生在进校后一段时间才选择专业,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调查了解学校各专业的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在第二学年结束时确定自己的专业。

学校对于专业选择程序上也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不仅给予详细的专业介绍,对于专业选择上特意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在专业目录里找不到感兴趣的专业这一特殊情况,UWM还设计了一个人性化的制度—“个人专业”。所谓“个人专业”,即学生自己设计制定的专业方向:一般要求学生在调研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一个专业方向,提出这一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从学校课程库中选择对应的课程组合,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与进度。负责咨询的专业导师审定学习计划与专业的关联程度及课程的系统性,对照本科毕业的基本要求判定其合理性,针对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交系里批准。

“个人专业”从名称到内容都由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自行完成,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所以能够满足学生最大的个人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个人专业”对学校管理的挑战是它的课程可能横跨不同院系和专业,打破了彼此的界限。如何协调好不同院系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个人专业”能否成功的关键,UWM制定了个人专业的条例来保证它的具体实施过程。

1.2 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都会提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为目标,虽然也提及人文素质,但多半作为陪衬。美国高校则将通识教育看得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以UWM和我校比较为例,两所高校的课程组成比例如表1所示,通识课程领域与教学方式比较如表2所示。

表1 UWM与我校电气专业的课程组成比较

表2 UWM与我校电气专业通识课程领域与教学方式比较

大学专业课程领域教学方式UWM电气工程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定量推理;文化研究课程分组,学生按规定选修我校电气自动化思想道德与法律;政治;自然科学;英语;专业基础均为必修

通常UWM所有专业的通识教育平台是相同的,涵盖科学基础与人文素质等内容。为了强化通识教育的基础性,这一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不仅科目种类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多语种阅读、网络资源获取与利用、人际交往、职业规划、道德评判等。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满足。UWM的前两年课程基本都是通识教育,而我校前两年还有专业基础课程,并且通识教育课程基本都是指定的几门课程,课程内容都受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制约,比如“大学物理”如果是机械专业则主讲力学部分,电学光学少讲甚至不讲,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相比而言,UWM强化通识教育实际上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完善、道德情操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非常重要。

2 教学过程

笔者在UWM电气工程学院主要研修“电力系统”和“机电能量转换”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为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时多,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随堂听课,笔者对UWM本科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分与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有了深切的体会。

2.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按照UWM教学条例的规定,教师正式上课前必须通过校园网页向本科生公布课程大纲,大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严格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大纲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据此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教学大纲作为将来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也要在系里备案。与我校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这份大纲不仅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方式、考核目标等,还需要体现形而上的“教学哲学”,即教师概况本门课程的教学理论,反思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并以哲学视角去探讨解决方法,促使教师重视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层次。另外,所有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学PPT、网络教学课程、教学软件都可以从学校教师网页上下载。实际上每次上课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本门课程的主要参考文献,对课程要求充分了解。因为有了充分准备,所以在UMW课堂上教师并不像我校一样面面俱到地讲解所有内容,而是有重点地剖析难点,更多时间留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2 热烈而有序的教学过程

在UWM研修时,无论是在“电力系统”还是“机电能量转换”的课堂教学上,课题讨论的热烈气氛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公式很多,David Yu教授在上课时并不拘泥于公式推导,更多的是用举例的方式来分析数学模型,在关键处都会停顿下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踊跃回答。学生如果答错了,他会针对这个错误刨根追底,一问一答间使概念逐渐明晰,直到学生彻底将此问题搞清楚为止。同时,David Yu教授在上课过程中,也时常会被学生的提问打断,提出问题的学生无需举手,而是直接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教授总是耐心地给予回答,甚至也有一时答不上来的情况,则会在下次课时给予答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机电能量转换”的凯尔斯顿教授则善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他会在一段章节讲授完毕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几个引导讨论的题目,但学生讨论的并不完全限于这几个题目,还可以自由讨论之前课堂的教学内容,甚至参考文献中的问题,教授会随机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两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但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的,和国内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当然,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和主动质疑精神,而这两点正是国内学生所缺乏的。

2.3 内容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UWM课程评分形式多种多样,笔者所听讲的“机电能量转换”课程成绩评定就包括三部分:①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又分大作业和小作业,小作业是针对章节,大作业是针对一个教学阶段。这部分占总评成绩40%;②平时表现考核,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等,占20%;③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有不同的加权,占总评成绩40%。

每门课程的评分办法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便于全面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结果更有客观性。这些考核并非由教师亲力亲为,而是由教学助手负责具体执行。教学助手通常由教授的研究生担任,他要随堂听课并辅助教授完成。

2.4 认真的教学效果评估

国内高校一门课程的结束标志就是考试,而UWM会在固定时间组织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因为评价结果涉及到教师的工资待遇,考察不合格会让教师针对评估中的问题离岗培训,所以学校对评估非常重视,设定的评估内容非常全面,涉及教学各个环节,并力求客观公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该课程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范的要求。②学生从这门课程得到的收获和体会。③教学助手的教学效果和态度。④参加评估的学生个人信息及其对此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2.5 启示

从UWM和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对比来看,两校主要有三点不同:①我校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太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上课时基本上对所授内容毫无准备,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了,而UWM上课前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必须要提前阅读参考文献,为正式上课讨论做好准备。②我校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只能回答问题,不敢提出质疑。而UWM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随时可以打断教师的思路,提出困惑和质疑,在讨论时并无顾忌,唯一的目标是搞明白问题。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思辨能力和怀疑精神得到充分挖掘。③课后的考核和评估不同。我校的课程考核主要依赖于考试,平时成绩占的比例很小。而UWM课程评分形式多样,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都占有较大比例。我校不太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估,即使有评估也不会和教师待遇挂钩,而UWM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用来约束教师的行为,且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薪酬、职称和终身教职的获得,因此有力地发挥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

3 师资建设

UWM的师资建设建立在一整套完善的师资政策体系上。师资培训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类,长期计划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培训、脱岗培训和教师科研基金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是针对教师的短期培训和研讨会。这些政策的核心是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选择,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进行主动弥补和完善,自我制定培养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1 教师专业培训

UWM设有丰富的教师进修课程库,里面包含最新的专业研修课程和教学工具软件,专业研修课程对应于教师学科方向,而工具软件有的是针对专业课程的,有的是教学辅助系统。如果教师在进修课程库中找不到自己想进修的内容,则学校还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增加课程,当然这一课程是为该教师量身定做,会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除了教师进修课,UWM一方面提供网络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购买课程视频,同时校园网上还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家里自学。

3.2 休假进修计划

休假进修计划主要针对满一定工作年限(通常3年以上)的教师,这一计划允许教师带薪或部分带薪休假,但休假的目的是脱离日常岗位后集中精力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因此休假进修计划会配套提供教学和科研资金,期望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脱岗进修,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3.3 教学和研究基金计划

UWM还为在职教师提供多种教学和研究基金计划,如:①对拟聘任或调入新岗位的教师,为了使他们能迅速达到UWM要求的岗位水平,会提供专门的聘任前基金计划,用于岗位基本技能培训,经评估合格方能获得聘任;②Romne教师基金计划,专门针对科研经历在四年以上的教师开展新项目的研究而设;③Vilas奖学金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两个夏季的进修计划;创造性艺术发展奖则用于人文类终身教职教师的进修与科研。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威斯康辛大学教师基金计划表

3.4 兼职教师

UWM教师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笔者旁听的“机电能量转换”授课教师就是一名电机工程师,兼职教师可以将工程经验和最新的技术引入到课程教学,不仅学生受益,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促进校企信息交流与合作。

3.5 启示

教学的主体是人,所以师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UWM教育质量高与其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①UWM的教师奖励计划种类很多,而且不仅有资金支持,也提供进修计划和时间,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明显,教师自我提高的愿望强烈。

(林 健等文)

②针对不同教龄、不同岗位的教师设有多种培养与发展计划,培养计划因人而异,可操作性强,重实效而不流于形式。而目前我校的评价机制主要是针对科研的,教师的待遇、职称主要取决于科研项目和论文,受此引导教师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精力,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这反映在历年的毕业学生的企业满意度调查数据中。因此,国内高校应充分重视的教师的培养与激励,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教师机会和资金支持,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职称评定,教师薪酬与福利与教学评价挂钩,从正反两个方面保证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美国UWM电气工程专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监控、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研究,从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校企合作等多个角度认识和研究UWM的教学执行与保障体系,揭示了UWM培养质量后面一系列严格的政策制度的保障作用,探讨了教师发展政策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积极性,进而总结出其中有益的经验,对于如何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与专业能力具有借鉴作用。

[1] 郭颖娜.高理.扩招带来的高校教育与就业思考[J]. 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5,(9):3-4.

[2] 王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J].哈尔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7-88.

[3] 陶学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十年之回顾与反思[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2):77-80.

[4] 纪宝成.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五大困境[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13,(5):4-8.

[5] 徐明慧,李汉邦.美国大学学习效果评估的演化与新发展[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1,(11):57-59.

[6] 朱炎军,夏人青.走向“内部改进”质量评估模式-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转变及启示[J].镇江: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92-96.

[7] 王保星.威斯康星龙念的诞生及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1):50-54.

[8] 李莎.创新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7):147-149.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an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UWM

LIN Jian, CHEN Gui, WAN Qi

(ColleageofAutomation,Nan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67,China)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UWM in America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training mode and specific policies of American electr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analysed complet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sett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metho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eacher incentiv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actual results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U.S a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 therefore, usefu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is extracted to promote teaching enthusiasm of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improve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in our conntry.

professional settings;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2016-09-07;

2017-02-11

南京工程学院教研课题(2015ZC08,2015YB30)

林 健(1971-),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运动控制理论教学、数控伺服系统研究工作,E-mail:zdhxlj@njit.edu.cn

G642

A

1008-0686(2017)04-0030-05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