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金寨“光伏扶贫”的历程、经验及政策支持

2017-09-08檀江林项银霞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电站

檀江林,项银霞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安徽金寨“光伏扶贫”的历程、经验及政策支持

檀江林,项银霞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贫困面大,贫困度深。产业扶贫是金寨脱贫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生存问题并实现发展的根本手段。光伏产业是在金寨复杂、艰巨而长期的扶贫局势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金寨历经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成为类似全国贫困地区的范例和样板。本文深入探析金寨县实施光伏扶贫的背景和动因,全面考察其光伏产业的开展情况,系统探究光伏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为该县“光伏扶贫”建言献策,以期达到更好的扶贫效果,使“光伏扶贫”真正成为促进脱贫的有力举措。

金寨县;“光伏扶贫”;经验;挑战;对策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占地最大的县域,发展光伏产业条件优越,其针对无力脱贫、无业可脱的“失能”“弱能”贫困家庭。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到金寨考察时,对加快革命老区产业精准脱贫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1]近年来,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政府把“光伏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目标,走出了一条“光伏扶贫”的新路子,2015年被列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也是开发清洁能源、推动生态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金寨县光照资源充足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其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2]金寨县光照丰富,主要得益于其特定的气候优势。该县位于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气候温和且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全年日照1 876~2 203.5小时,有效日照利用小时数为1 069小时,年总降水1 008.5~1 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 ℃;日照百分率约为43.3%,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 996 MJ每平方米,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除梅雨季节外,具备光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稳定性。

(二)实施“光伏扶贫”,是巨大脱贫压力下的选择

根据金寨县政府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全县3万户贫困户中,1.93万户家庭成员中因病致贫、0.41万户因残致贫,0.21万户因学致贫。”[3]可见多数贫困家庭“因病”“因残”“因学”致贫,家中缺乏固定收入来源,脱贫只能依靠政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与频发的自然灾害使该地区脱贫与返贫交织。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虽然暂时脱贫,但一旦遭遇天灾人祸,返贫现象极易发生。特别是高山区、库区的贫困村,生活环境相对恶劣,解决生活出路困难,有的贫困村长期负债,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贫困人口数量相对来说仍然庞大。图1是对近年来金寨县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的情况统计,能够直观地看到该县从2011年至2016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扶贫成效显著;但是将2014年金寨贫困人口状况与全国、全省以及全市的数据进行比较,差距仍然较大:就贫困发生率来看,金寨县18.1%的数字要远高于全国(7.2%)和安徽省(7.46%),而当年六安市的贫困发生率也仅为10.8%,可见金寨县是国家、安徽省乃至六安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攻坚工作是长期且艰巨而复杂的,目前仍任重而道远。

表1 2014年底金寨县贫困状况与他区域的比较

数据来源:金寨县政府网整理相关数据而得

图1 近年来金寨县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情况

(三)金寨“光伏扶贫”受到各级关怀重视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扶贫办、能源局和供电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金寨县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后,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201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金寨调研,并写了报告《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扶贫的有效举措》,李克强总理批示相关部门给予关注。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在金寨县召开“光伏扶贫”交流和座谈现场会,随后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4];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再次批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予金寨发展光伏电站及相关产业以积极支持”。2015年5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到金寨调研,并指出对金寨县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指标予以全力支持。省市也给予大力支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亲自敲定金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明确给予支持,并积极向国家扶贫办争取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金寨调研,并配套资金给予支持;县委、县政府决心大、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直各部门,乡镇村通力合作,推进落实有力。

(四)新闻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度报道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首个扶贫日,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纪实》,其中金寨县作为唯一提到的县级单位,充分说明其“光伏扶贫”的代表性:安徽省金寨县在全县贫困家庭中筛选出1 000户特困群众开展“光伏扶贫”,在贫困家庭的屋顶建起“光伏电站”[5]。2014年12月13日,《中国电力报》作了《每一分钱都是雪中送炭》的报道;2016年2月20日,该报再次对金寨“光伏扶贫”作了整版报道:《一个光伏扶贫试点县的年味儿》《光伏扶贫的社会效应不容忽视》等。2015年8月18日“人民网”也对此做出专题报道《金寨:攻克扶贫“最后一公里”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媒体也作了深度采访报道。尤其是2016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的“金寨‘阳光’扶贫”的专题报道,集中报道当地“光伏扶贫”的发展经验。

二、金寨“光伏扶贫”的显著成效与成功经验

(一)金寨“光伏扶贫”效果显著

第一,以光伏推动“人脱贫”。该县自“光伏扶贫”实施以来,当地民众由最初的持怀疑态度,到后来主动参与、建设。2014年,金寨县分两批实施了2 008户贫困户分布式光伏电站;2015年,“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贫困户中全面展开,建成5 795户光伏扶贫电站、876户非贫困户光伏电站。“以2014年实施的 2 008户为例,2015年2月18日(抄表数2 267 504度)到6月18日(抄表数4 299 967度),在有50多天阴雨天的情况下,4个月发电2 032 463度,户月均发电253度,测算户年均发电3 036度、收入3 036元,贫困户自筹的8 000元两年多就可收回。”[6]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光伏发电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收入,逐步加入这一规模当中,光伏发电的扶贫效益也愈加凸显,甚至有光伏扶贫户发出“养儿不如建电站”的感言[7],可见光伏发电项目能够真正给贫困户带来实惠。

第二,以光伏推动“村出列”。光伏发电在积极推动“人脱贫”的同时,有效推动了金寨县“村出列”。据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依托218个村创福公司,通过融资方式筹集48万元,建设一个60千瓦的村级集体经济光伏电站,县财政对项目融资实行全额贴息。目前,全县218个村集体光伏电站已全部建成和并网发电,每年预计约收入6.5万元。“2016年来,金寨县将重点建设辐射5 000户、规模1.5万千瓦的集成式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虚拟到户,增加了贫困户收入。”[3]按照企业捐资与政府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将“光伏扶贫”电站集成式建设,发电收入精准、动态、可调整地分配给全县贫困户,力争“十三五”期间,约3万户贫困户均可享受“光伏扶贫”收益。

第三,以光伏推动“县摘帽”。从金寨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期1 008户实施效果看,光伏产业与扶贫的确具有巨大的互补性,是绿色、持久扶贫的好项目,得到广泛认可,既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为其找到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也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突破村级“零收入”的有力手段,深受广大贫困户欢迎。近年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已成为大别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品牌项目。未来三到五年,该县将以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和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打一场“光伏扶贫”攻坚战,全力推进集中式光伏电站、村级集体经济光伏电站、贫困户集中式光伏电站为基础的光伏产业。

(二)金寨“光伏扶贫”主要经验梳理

金寨作为“光伏扶贫”的发源地和试点县,在“光伏扶贫”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为全国“光伏扶贫”工作做出示范:

第一,高度重视是前提。金寨的“光伏扶贫”之所以能够作为一场全民战役来打,并且扶贫成效日益显著,国家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尤为重要。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多次到县实地调研;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新能源调度会,集中研究新能源扶贫工作。同时将“光伏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和相关县直单位考评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光伏发电产业认识到位,金寨举县而为,全力推进,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第二,精准选户是基础。“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二字,因此,选准贫困户是“光伏扶贫”的基础,金寨县在这方面狠下功夫,重点选择、扶持“失能”贫困家庭安装光伏电站,确保扶贫“扶”到点上。随着第一批“光伏扶贫”群众直接受益,其他群众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而正是由于群众争相参与但帮扶名额有限,会不会存在“权力寻租空间”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次接到村里上报的扶贫名单,我们都会反复核查,并联合县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组织人员逐村进行抽查,保证抽查面高于30%,以确保‘扶的一定是贫’。”[8]

第三,动态管理是关键。金寨光伏发电项目实施过程,也是“光伏扶贫”不断探索、推进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模式上,首批“光伏扶贫”项目主要采用贫困户、县政府和信义光能各出资8 000元的模式,但8 000元对于部分特殊贫困户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门槛。因此,在第二批1 000户贫困户项目建设中,无力自筹的贫困户可享受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借贷款从发电收益中逐年偿还。第二,实施范围上,扬长避短,从一开始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发展到建设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第三,上网模式上,由开始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调整为发电全部上网,每发一度电,农户就可获得1元的收益。金寨县对“光伏扶贫”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各部门通力协作,及时调整策略、动态管理,积极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使得全县扶贫取得良好效果。

三、金寨“光伏扶贫”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难题

结合当前“光伏扶贫”现状,金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农户安装条件较差

位于部分农村地区的部分贫困户,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电网消纳能力偏低,有些无法实施安装或部分户受安装条件限制,如周边建筑物、山体、树木遮光,由于采光时间较短而影响发电效果,发电量低于正常水平,发电量较好的农户与差的户之间,两个月发电量相差100度左右。而一些农村屋顶条件参差不齐,电站在建设之前要实际评估屋顶承载能力,确保选择的屋顶满足电站建设条件。此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点多面广,在后期管护与运维上面临困难。

(二)少数村组农网电压波幅大,光伏电站质量欠佳

一方面,受资金、地域、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农村电网尚存在不少未改造的地区,该类地区线路质量差、电压过低,难以承受光伏项目并网运作所带来的负荷波动;而改造过的地区,因线路白天负荷小、电压高,电网电压不能满足逆变器运行要求(印度模式:电压135V—270V),不断出现停机现象,在此情况下,发电设施易造成损坏,由此给农户带来损失。另一方面,“扶贫项目的规模小,且很分散,大企业的参与程度小……都是一些小企业,质量就容易得不到保证。”[9]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建成的光伏电站质量欠佳,严重影响到光伏扶贫项目进程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建成三年以上的光伏电站,很多已经出现质量问题,有些电站的设备衰减率高达68%。”[10]

(三)光伏产业开发成本高,扶贫专项资金不足

光伏发电属高投资项目,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机械设备的投放;同时,其成本回收期长,这对投资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需要稳定、雄厚的资金基础,在技术的自主创新、科技人员的管理培训等方面同样不可忽视。另外,金寨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上级支持产业扶贫资金有限。据相关人士介绍:如按现有模式,建设10 000户3 kW光伏电站就需投入扶贫资金1.6亿元,但金寨县一年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只有六千余万元,可见财政投入压力大。

(四)贫困户面临多重难题。在光伏发电项目实施运作中,不管是前期筹资、中期征税,还是项目实施后留下的“后遗症”——征地上,贫困户都面临着难题。筹资问题上,对于特别困难的农户,如因病、因残、无劳力、无收入的家庭,建设光伏发电工程需要自筹的8 000元资金相当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特别困难户“脱贫”的道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未得到有力帮扶,即便是政府有补贴,但是剩余部分款项还是需要向银行偿还,长期还款能力还要考量。其次,税收方面,光伏发电的收入存在税收,这一工程作为扶贫项目,仍然征收17%的增值税,这对于收入本就有限的贫困农户来说,对其持续增收无疑造成不小的影响。最后,通过与当地农户的访谈,我们发现,部分被政府征去农用地的农民,尚存在再就业的难题,在就业机会本就有限的金寨县,又失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便外出打工的农民只能闲散。

四、推动金寨“光伏扶贫”持续发展的举措

本次针对金寨县的调研,我们主要通过座谈形式,一方面与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等职能部门交流以获取当地“光伏扶贫”第一手资料以及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当地民众,尤其是贫困户,倾听其切实感受以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搭配“接地气”的民众访谈,让我们了解到当地“光伏扶贫”概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策略提供参考。我们认为,解决举措综合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精准遴选扶贫户

就目前我国光伏发展现状来看,其技术成熟,体系完善,尤其无须投入劳力,是一次性投资,却可长期受益,特别适宜扶持那些家中无稳定劳动力或因病、因残、因伤造成的贫困户。正是因为如此,光伏发电项目实施的前提是确定统一且合理的遴选标准,坚持“阳光操作”,真正将扶贫落到实处。在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座谈时了解到:在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之前,有少数村级或乡级干部只是例行到贫困村走走看看,走马观花式的,对村里有多少贫困户以及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摸底不清。金寨县在国家“精准扶贫”的理念贯彻下,以村民组为单位,在县域内23个乡开展精准识别工作,选准项目实施对象。“通过贫困户申报、民主评议、乡镇初审把关、县上入户复查、对识别的贫困户进行村民组、村、乡、县的‘四级公示’等做法,”[11]调查过程透明化、阳光化,实现摸底结果公平公正。当然,随着具体情况的不断变动,这一调查结果不是长期性而是动态的,即以每年一次为周期,及时动态地掌握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与时俱进修订“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内容。

(二)合理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为保障更多贫困户最大限度地享受“光伏扶贫”项目带来的实惠,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扶贫资金、光伏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但是金寨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易陷入被动发展局面,需要积极“开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农户筹集8 000元资金问题上,实行以贫困户自筹为主,对其无力自筹的,则根据农户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如资金不足部分采取小额贷款方式,当地财政全额贴息,贫困户家庭光伏发电收益的一半用于偿还贷款,到还完为止;同时,分布式发电补贴标准应高于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补贴,让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最大程度受益。另一方面,坚持“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节流”主要表现在免征光伏发电的税收上。光伏发电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重大项目,更是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大民生项目,如果将贫困户有限的光伏发电收入纳入国家税收,则丧失了扶贫的意义,也极大地降低了民众的参与度。因此,应充分认识到该项目建设应以为贫困户谋福利为根本宗旨,进而应免征贫困户光伏发电收入增值税,确保近3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8.3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三)不断完善安装条件

首先,要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改善供电质量。县供电公司应就全县电网的承载力和运行能力进行综合调研,制定与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相匹配的电网改造计划,并争取上级电力公司的支持。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省电力公司给予金寨县光伏发电极大支持,当年投入农电整改资金2.7亿元,但该县80%的山地地形,加大了农电整改的难度,目前主网、配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薄弱供电台区与小水电自供台区亟待改造。其次,灵活确定安装地点。对于电网消纳能力弱或安装条件差的地区尽量采取集中安装或者移址安装。一般情况下,3千瓦光伏电站需要占地约20平方米。基于金寨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和以此带来的农户居住分散这一基本县情,在兼顾光照、地形等因素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在屋顶、房前屋后等较为空旷的地方移址安装。针对部分农户安装条件差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大危旧房改造投入,精准统计农村危房数量,对房屋较差的贫困户,优先实施危房改造,同步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最后,鼓励集中连片安装。对少数房顶和周边无场地、电网条件差或光照条件不好的户,由乡村协调选择适宜地点,采取联户集中安装方式建设,发电净收益由在册贫困户分享。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解决贫困户安装困难,确保装得上、能发电,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同时考虑农村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的搬迁因素,增强村集体实力,利于村集体脱贫。”[12]

(四)确保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

“光伏扶贫”涉及千万贫困户家庭,所跨领域广、持续时间长,必须建立健全管护、运维机制,将项目风险最小化,才能让贫困户真正持久受益。金寨由政府采购中心会同县扶贫办统一招标光伏发电设备供货与安装,由中标企业负责供货、安装调试、日常运行管护和培训。“该县组建运维中心,安排专有维修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解决光伏电站运行中的问题。设立专门短信服务平台,用于普及电站维护保养知识,提醒农户科学操作,并及时发送发电收入打卡信息。对光伏户进行相关培训,做到小故障不出村,大故障尽快解决。另外,建立光伏保险机制。按照光伏户每年10元、村级集体光伏电站每年200元、政府同比例配套标准筹集保险金,整体购买光伏财产保险,解决光伏电站的后顾之忧。”[6]

(五)推动产业扶贫的有机融合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得到国家及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金寨县主导产业主要有红色旅游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和光伏产业。红色旅游业方面,金寨以“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作为发展名片,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时代号召下,正迎来一片发展的艳阳天;农业特色产业上,金寨县立足于这片物产资源丰富的土地,已基本形成茶业、菌药、板栗、茧丝绸、油茶、绿色食品、生态养殖等八大特色产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金寨“中国长寿之乡”的招牌越打越亮,绿色农产品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市场上崛起。相对前两者广阔的发展前景,光伏产业虽作为金寨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产业带动作用显著,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然而,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光伏扶贫产业发展,但光伏扶贫产业依然面临融资、电网等难题。”[13]因此,为实现光伏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应积极推动光伏产业融入当地特色“红”“绿”产业中,实现跨界发展,增强协同效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光伏扶贫不是一次性的,除了利用光伏发电让老百姓享受免费的电能和收益,最重要的是和当地产业结合,如和农业结合,以此带动当地就业,实现持续造血式的扶贫效果。”[14]

由于发展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该研究论文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尚存在不足之处,后续将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密切关注当地发展动态和国家大政方针走向,进而不断充实完善内容,以期为当地光伏项目建设带来更多具有参考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1]新华网.习近平考察安徽金寨: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4/c_1118719708.htm,2016-04-24.

[2]栾相科.当光伏遇上扶贫[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11):26-27.

[3]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Z].金扶移[2016]86号.

[4]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Z].国能新能[2014]447号.

[5]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纪实[N].人民日报,2014-10-17(001).

[6]六安市信息公开网.阳光照亮扶贫路:安徽省金寨县光伏扶贫走出产业脱贫新模式[EB/OL].http://old2.luan.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7a142547f8b9aed45163 dbb. html,2016-08-03.

[7]王俊.一个光伏扶贫试点县的年味儿[N].中国电力报,2016-02-20(004).

[8]王俊,陈君,张鹏.安徽金寨光伏扶贫现状调查1008户项目已落地[EB/OL].http://www.solarpwr.cn/m.php?fid=61&aid=20772&page=1,2014-12-15.

[9]李帅.争议光伏扶贫[J].能源,2016(10):32-39.

[10]马勇,曹之然.创新光伏扶贫商业模式 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市[J].改革与开放,2016(7):41-42.

[11]王佳.光伏扶贫“金寨模式”,成就阳光下的“扶贫经”[EB/OL].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6/01/25/007193249.shtml,2016-10-23.

[12]王永群.光伏扶贫:又一项安徽创新走向全国[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10(001).

[13]王思童.光伏精准扶贫 分布式光伏有望“迎春”[J].电器工业,2016(6):48-49.

[14]成思思.光伏扶贫:真正落地难在哪[N].中国能源报,2015-12-07(017).

The Course, Experience and Policy Support of Jinzhai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nhui

TAN Jianglin, XIANG Yinxia

(SchoolofMarxism,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Jinzhai is a famous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e national poverty counties, th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ning County of Dabie Mountain area.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battleground for the province and even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a large poverty-stricken area.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of poverty in Jinzhai and is the fundamental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Photovoltaic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complex, arduous and long-term poverty relief situation in Jinzhai. After a few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pilot county, Jinzhai, has made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has become a model of the poor areas in China. This paper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in Jinzhai an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hotovoltaic project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unty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o make the “photovoltaic poverty” truly become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poverty reduction.

Jinzhai; Photovoltaic poverty alleviation; experience;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2017-03-07

本文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政专项“合肥工业大学‘多元互动式’实践育人基地(金寨)”(Szzgjh3-1)的中期研究成果。

檀江林(1965-),男,安徽望江人,教授,博士,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安徽区域经济文化史;项银霞(1992-),女,安徽霍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别山区域经济文化史。

F323.8

A

1009-9735(2017)04-0061-05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电站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金寨红
幸福金寨
金寨红茶品质特征及其加工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