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7-09-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干扰素乙组甲组

范 娜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 102206)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范 娜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 10220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选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32例)和乙组(28例),甲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乙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乙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两组患儿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值得推广。

重组人干扰素α1b;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临床上,80%以上的小儿呼吸道感染都同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就可能转变成肺炎,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1]。重组人干扰素α1b存在很强的抗病毒功效,还能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2]。为了探讨和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选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32例)和乙组(28例),男性为33例,女性为27例;年龄在4个月~6岁,平均为(3.11±1.03)岁,上述资料甲乙两组患儿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患儿病毒检测呈现阳性;②患儿病程均<3 d,属于急性发作;③患儿表现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听诊肺部啰音;④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甲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压缩雾化器,药液为6 μ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2 mL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5分钟/次。乙组患儿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压缩雾化器,药液为20 mL的生理盐水,每天2次。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分析: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总病程、退热时间(表示,用t检验,不良反应(%)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就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见表1,甲组患儿的总病程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87,P=0.000)。甲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9.818,P=0.000)。

表1 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

表1 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

组别例数总病程(h)退热时间(h)甲组3237.61±4.3326.11±3.86乙组2852.61±5.7636.34±4.21χ2-11.4879.818P-0.0000.000

2.2 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在甲组的32例患儿中,未出现不良发应;在乙组的28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3.57%。甲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同乙组患儿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P=0.281)。

3 讨 论

在临床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大都为病毒所致。部分医师为避免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就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滥用,致使患儿的菌群失调[3]。重组人干扰素α1b存在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作用机制为:同细胞表面受体向结合,从而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抑制在细胞内病毒的复制;通过免疫功能调节来增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特异的细胞毒作用,遏制病毒的侵袭以及感染发生[4]。有研究表明:干扰素早期使用会降低病毒造成的损害,还能缩短患者的病程[5]。通过压缩雾化器进行给药,使干扰素快速到达患儿的呼吸道,呼吸道内的干扰素浓度快速达到峰值,对靶器官直接作用,清除病毒和抑制病毒的复制[6]。结果为:甲组患儿的总病程、退热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1] 陈荣.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99-100.

[2] 王淑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65-166.

[3] 焦爱萍,秋艳萍.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4):3316-3318.

[4] 游其君.干扰素滴鼻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5):3351-3352.

[5] 樊芙蓉.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26):145.

[6] 蔡素芬,蒋曼,康辉,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80-8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on Children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AN Na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Beijing 102206,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1b on children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60 patients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y were divided in group A (n=32) and group B (n=28).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 1b by inhalation. Group B was treated by inhalation of saline.Results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antipyretic time of children in group A was less than that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hildren had no adverse reaction, group B with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3.5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is goo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fever tim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725

B

1671-8194(2017)22-0013-02

猜你喜欢

干扰素乙组甲组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