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2017-09-07陈克富杜丽坤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

陈克富+杜丽坤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绞痛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上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呈增加的发展趋势。急性心绞痛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严重患者可能会诱发休克或猝死。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等[1]。为了提高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8~75岁,平均(59.3±2.1)岁。所有患者中排除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此以外1个月内有出血史、具有明显诱因的心绞痛患者以及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都被排除在外。将全部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以及心电图改变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是,在情绪不稳定、情绪激动或者进行体力劳动时,会突然发生阵发性的心前区、左肩部、颈部与上腹部压榨性绞痛,患者通常每次发作时间较短,发作频率可能会出现一天多次等情况,患者休息一定时间后疼痛会减轻。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都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进行辅助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统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每天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5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治疗标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痊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改善,心电图显示缺血性下降的情况有所提升,但是导联倒置T波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检查结果都没有任何变化,有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类型中较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患者过度劳累或是情绪激动时发病,同时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较高,以男性发病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绞痛的几率会比健康人群高出很多。急性心绞痛临床主要症状为闷痛、压榨性苦楚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症状,根据其症状是否明显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和不典型性心绞痛。由于急性心绞痛起病急,如果对心绞痛症状不了解,很可能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延误最佳的抢救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急性心绞痛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急性心绞痛发生的因素较多,这些危险因素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与心理因素相关。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等对人体有伤害的物质,合理安排自身的饮食,并坚持做一定的有氧运动,确保体内的毒素能够及时排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做到及时送诊,对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3]。对于急性心绞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确保身体与精神都能处在良好的状态,进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急性心绞痛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在有效的降低患者总胆固醇的同时,还能提高老年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老年人在急性心绞痛方面的死亡率[4]。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绞痛的辅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氯吡格雷除了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活化的情况以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能够进行协同作用,氯吡格雷作为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中的一类能够有效的抑制凝血酶与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善,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极好的效果[5]。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对减少发作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而,应加强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这一疾病中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晖勇.急性心血管患者50例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信息,2011(3):1226-1227.

[2] 斯日古愣.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35(1):91.

[3] 夏光辉.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求医问药,2011(9):62.

[4] 万 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68-69.

[5] 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1):81-8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观察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