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区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研究

2017-09-06孙慧娟

商业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偏离黄河流域

孙慧娟

[摘 要]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将区域经济与其相对参照大尺度区域进行对比,从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三个维度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构建黄河流域8省入境旅游市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区域15个主要客源市场样本,整理2005年至2014年黄河流域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次,统计分析市场结构及竞争力水平,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类型提出发展策略,包括巩固原有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水平较强的客源市场;增强原有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渐强的客源市场的营销与宣传力度;针对原有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较弱的客源市场,搭建旅游合作平台,提升游客吸引力,加强双边旅游合作;以及联动全域发展旅游,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区的整合,塑造沿黄旅游品牌形象,建立一体化的内部交通系统,实现区域一体化、网络化的跨越发展。进而提升黄河流域各省旅游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促进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8-0071-03

一、引言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国际化程度和产业成熟度的标志之一[1]。当前,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入境旅游大有可为。明确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竞争力水平,是入境旅游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有竞争态模型[2]、亲景度[3,4]、社会网络分析法(SNA)[5]、重要性-业绩分析法(IPA)[6]、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等。其中,偏离-份额分析法,能全面反映某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及引起结构变化的微观机制,是国内外学者分析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常用的方法之一。从研究对象的区域尺度上划分为多个层次。林龙飞探讨了郑州市入境客源市场结构[7];曹新向[8]、孙晓[9]分别研究了河南省、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周成[10]比较了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不同。跨区域尺度研究中,石斌[11]分析了大尺度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目前,对大尺度区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则以黄河流域为例,运用SSM模型對该区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黄河流域范围广大,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地理风光,造就了黄河沿线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这一地区,以黄河为依托的历史、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共性多、关联度强、品位高,旅游发展起步早、基础好、潜力大,丝绸之路、佛教朝拜、石窟文化、寻根朝敬、武术研修、儒学修习、红色旅游、黄河风光等旅游产品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因此,为了解黄河流域各省海外客源市场结构,提升海外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产业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深入研究其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有重要意义。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数学模型

偏离-份额法把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作为参考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变动分解成3个分量:份额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分量。反映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增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假设区域i和全国在经历时间[0,t]后,入境旅游人数与结构均已变化。设区域i基期和末期游客量分别为bi,0和bi,t。bij,0,bij,t(j=1,2,3...,n)表示区域i第j个客源市场在基期年与末期年游客量。B0,Bt表示全国基期与末期客流量,Bj,0,Bj,t表示全国初期与末期接待第j个客源市场的游客量。

三、黄河流域各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遵循“以自然黄河流域为基础、尽可能保持地区级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和考虑地区经济发展与黄河的直接关联性”三条原则,从经济意义上将黄河流经的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8个省划入黄河流域[12]。将8省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国为背景区域(即大区)。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前提是选取基期与终期的原始数据,本研究将基年期选定在2005年,终年期选择在2014年,基本上能够反映全国与黄河流域8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状况。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选取15个客源市场样本,整理2005年和2014年黄河流域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次,进行统计分析。

(二)建立Shift-share分析表

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末期年,依据数据计算结果,建立Shift-share分析表(表1),绘制分析图(图1、图2)。

1.总体分析

由表1可知,2005年到2014年间,黄河流域入境旅游人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港澳台、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等在黄河流域旅游人次增长水平较快,且高于全国同期水平。日本、法国、泰国、英国等客源国全国入境旅游游客增长相对较缓慢,且日本入境游客数量在全国范围和黄河流域各省均出现下降。

由表2可知,黄河流域8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2005年-2014年间游客数量增长4450253,增长率L为1.80>1,说明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偏离分量Pi是1247755.08,结构效果指数w是1.28>1;竞争力偏离分量为Di为3150247.27,竞争力效果指数u为1.40>1,表明黄河流域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处于优势状态,总体竞争能力较强。

2.市场结构偏离分量分析

由图1可知,客源市场样本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总体竞争能力较强。其中,港澳台、韩国、美国等12个客源市场样本位于第一象限,竞争力偏离分量和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港澳台、韩国、俄罗斯有着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港澳台客源市场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为1603141.98在客源市场样本中居于首位,市场竞争力优势强。韩国结构偏离分量值高于其他区域,处于结构优势。加拿大、菲律宾、泰国、法国、日本竞争优势较弱。俄罗斯、日本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表明黄河流域在这两个客源地均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客源市场结构处于劣势地位。其中,俄罗斯总偏离分量为正值,表明其竞争力分量的正向影响大于市场结构的负向影响,入境旅游人次增长主要是竞争力因素。日本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但较低,总偏离分量是所有客源市场中唯一负值。

3.市场优势分析图

由图2可知,总体看来,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增长总量Gi为4450253,处于增长态势,偏离分量PDij对黄河流域客源总量增长的贡献大于份额分量Nij的贡献。从偏离分量PDij优势排位上,港澳台、韩国优势明显,俄罗斯、美国次之,日本份额分量为负值。俄罗斯位于第二象限,份额分量为负值,偏离分量为正值。日本位于第四象限,偏离分量为负值,竞争力偏离分量正向程度小于结构偏移分量的负向程度,区域客源市场的负向影响大于竞争力水平的正向优势。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我国黄河流域8省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15个客源地样本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情况和竞争态势。总体来讲,黄河流域整体的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处于较好状态,总体竞争能力较强。面对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剧,旅游产业面临转型优化等主客观因素,为提升黄河流域各省旅游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巩固原有市场占有率较高客源市场

针对原有市场占有率较高,竞争力水平较强的客源市场,如俄罗斯、港澳台地区。一方面,这类区域市场存在先天性的地理区位优势,入境旅游人次稳步增长,但存在旅游资源生命周期逐渐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市场空间增长率降低、周边邻近国家旅游市场的竞争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区域协作,培育沿黄旅游的龙头品牌,激活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创新旅游业态,更新旅游产品规模种类,完善旅游产品链条,延长区域旅游产业生命周期,提高区域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旅游市场宣传,增进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刺激旅游双边发展,巩固客源市场。

(二)增加对原有市场占有率低的客源市场营销与宣传力度

针对原有市场占有率低,但是竞争力逐渐增强的客源市场,如新加坡、法国、英国。加强旅游产品营销,以游客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细分工作,优化产品组合,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提高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综合运用旅游网站、博览会、大型节事活动等多种营销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三)加强旅游合作,提升对远程发达国家客源市场游客吸引力

针对原有市场占有率低,且竞争力较弱的客源市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要加大对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远程客源市场游客吸引力。搭建旅游合作平台,加强双边旅游合作,提升区域整体旅游产业国际影响力。同时,完善城市及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软硬结合提高旅游服務质量。

(四)全域旅游,联动发展

黄河沿线各省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缺乏区域联合、整体协作。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全局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发展模式。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区的整合,塑造沿黄旅游品牌形象,建立一体化的内部交通系统,实现区域一体化、网络化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12):1271-1280.

[2]吴丽霞,赵现红.基于竞争态模型的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8,(12):172-176.

[3]翁钢民,刘洋,郑竹叶.基于亲景度的秦皇岛入境旅游市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7):658-660.

[4]刘春济,高静.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上海入境旅游市场分析[J].人文地理,2007,(3):73-77.

[5]郭峰,吴晋峰,王鑫,etal.基于SNA的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倒二八”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11,(5):127-132.

[6]黄秀娟.IPA分析与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8-22.

[7]林龙飞,江艳.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郑州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5.

[8]曹新向,苗长虹.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J].旅游学刊,2009,(2):11-17.

[9]孙晓.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10-114.

[11]周成,李悦铮,江海旭,etal.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对比分析——基于SSM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121-124.

[11]石斌,马耀峰.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研究——基于SSM的分析[J].河南科学,2014,(9):1922-1927.

[12]李敏纳,蔡舒,覃成林.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1,(3):379-383,419.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偏离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