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古诗词

2017-09-06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7年8期

刘律廷

主持人语: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开播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体验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让孩子从小背诵古诗词,似乎是中国家长的一个“家教传统”。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书卷气,甚至专门送孩子到国学兴趣班学习,或在家跟孩子一起晨读晚诵,背记古诗词……那么,引导幼儿学习古诗词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如何才能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来点燃孩子学习经典的热情呢?

是画!是故事!是旋律!

(齐女士,39岁,小学语文教师)

去年,我已经上初二的大女儿每周追看《中国诗词大会》,对“飞花令”环节尤其感兴趣。刚会说话的小儿子也在姐姐的带动下爱上了背诵唐诗。在那之前,大女儿就一直喜欢古诗词,并曾多次在上海市古诗文阅读大赛中获奖,这与我们在她年幼时的诗词启蒙教育很有关系。

我们教女儿学习古诗词,从方法上讲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注重画面感。为了帮助她理解诗词的意境,我们经常带她参观美术馆,特别是中国画展厅。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女儿在看到一副大面积留白的山水画后惊叫道:“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水穷‘云起啦!”再比如“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这句,女儿在沙坑里用小棍子画个笑脸表示“野情惬”,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高高低低的群山,将这句诗的意境诠释得十分到位。周末我们一家人出游时,女儿一边爬山一边拍照,当她体会到山中行路那种“迷”的感觉后,突然惊叫起来:“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女儿在学习古筝和毛笔书法的时候,老师说她很有灵性和悟性。我觉得这与她真实体会到古典诗词的灵动、美感、画面感都有密切关系。现在诗词微信公众号很普及,家长们很容易找到与诗词匹配的中国画。我们可以问孩子:“这幅画跟你想象中的画有什么区别?”“这句诗的意境,画家是用什么画面来表现的?”

其次,情节感是“诱饵”。孩子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我经常把古诗词编成故事讲给女儿听。比如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孩子很难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我编了一个蝴蝶与燕子的故事。燕子带蝴蝶在春末夏初找朋友、看美景,燕子说:“你明年再跟我玩好吗?”蝴蝶的寿命很短,指着绿草地上盛开的鲜花说:“只要你看到茵茵芳草就会想到我,我们一起寻找美丽与快乐,我会一直活在你心里,活在每一个漂亮又有趣的地方……”女儿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竟然哭了。她对“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有了粗浅的理解。

年幼的孩子常会问:“妈妈,为什么春天会结束呢?”“为什么人会死呢?”“为什么小朋友不跟我玩呢?”这些问题其实都能从古诗词中找到答案,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等詩句,都能为孩子解疑释惑。而且,这些诗句都是故事,能让孩子像读童话故事一样从中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再次,玩伴与音律必不可少。古人学诗词大都在家庭或私塾,有三五个小伙伴一起吟咏、对唱、讨论、品味。我常邀请女儿的同学到家里玩或一同出游,孩子们边玩边学,以诗词为升华友谊的媒介。找不到玩伴的时候,女儿会找一盆花,或抱着宠物一起读。我们引导她知道诗词的本质是一种对话——穿越时空与古人的对话,也可以是穿越肉身与一切生灵的对话。

孩子上小学后,会对押韵产生兴趣,经常自编一些听起来荒唐又搞笑的打油诗。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音律平仄。很多诗词网上都有诗词演唱版,有些还有京剧版、越剧版。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听一起唱,鼓励孩子自己填词来表达她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歌唱家、谱曲家,他们会爱上这样的游戏。

必做功课还是亲子纽带?

(陈先生,34岁,通讯工程师)

我从小跟着酷爱古典诗词的父亲背诵唐诗宋词。虽然我没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但就像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所说:“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当年,父亲教我的方法是先背诵后理解,死记硬背,有奖有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我儿子滨北,从胎教就听诗词朗读,从咿呀学语就教他背诵《三字经》。滨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背诵几十首诗词。爷爷奶奶颇为骄傲,经常让他向来访的亲友们表演展示,滨北很喜欢,颇以为荣。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非常受欢迎。我父母以那些小才子、小才女为榜样,把滨北的背诵功课从每周一首增加为两天一首,并且滚动复习,用晨起和睡前考察的方式来督促他加强学习。

比起囫囵吞枣般的背诵诗词,滨北更喜欢搭乐高积木和玩电脑。爷爷奶奶用很多种方法提升背诵的趣味性,滨北却越来越厌烦。一到睡前和晨起的“背诵时间”,滨北就反感。他打比方说:“我阑尾炎住院的时候,医生每天早上来查房。爷爷比医生更讨厌,每天早晚都要来烦我!”

滨北听不进去爷爷苦口婆心所讲的道理,好像背古诗是为爷爷而背。爷爷则认为:“你现在不理解我,将来长大了就会感谢我。我能用这种方法把儿子培养成才,就能如法炮制把孙子也培养成才。”

我与父亲沟通,建议他换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他引用美国著名大众演说家简理机先生(D·CARNEGNE)的话说:“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背诵好文章越多,你的记性越好。我教了一辈子中学语文,难道不知道如何教孙子吗?”我无言以对。

我每年有四五个月要在外地出差,妻子也忙于工作,对滨北的教育只能交给老人。我父亲对送孙子学游泳、英语等特别支持,因为他教不了,但对语文方面报兴趣班他却舍不得花一分钱,一定要坚持自己教。到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背诵诗词已经成为我家家庭矛盾的根源。滨北眼泪汪汪地完成背诵功课后对我抱怨:“古人都死了,还留这么多作业来害我……”父亲也气呼呼的,对我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专心?根本静不下心来!”

一天,滨北兴冲冲地向我展示他的画《我的一家》。画面上的每个人都四肢俱全,唯有我是没有手的。我问他原因,他说:“记不起来你的手怎么画。”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我每天下班回家时他已经睡了,周末也很少陪伴他。在他的印象中,我就是个抓不住、摸不到的影子。回想我小的时候,父亲一直陪伴我,从未缺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些对不起儿子。跟家人们商量后我包揽了滨北“晨起背诵”的监督工作。只要不出差,我一定陪滨北吃早餐。早餐后,我会抱他一起读诗词,跟他一起背诵。我把自己脑海中的诗词编成简单的故事描述出来,再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滨北陶醉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分配不同的角色给我。我们一边吟诵一边演哑剧,逗得家人们都哈哈大笑。

滨北每天都期待我陪他吃早饭、背古诗。我尽量早起,陪伴他的时候不看手机。即使出差在外,我也会利用视频聊天与他同背一首诗。有一次我在洛阳出差,滨北通过视频向我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指着洛阳的方位吟起诗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原来他这么想念我,标出了我出差所去的城市。次日我们又一起背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告诉滨北:“爸爸每次出差或加班的时候,都觉得好没意思。若能跟你视频聊天,就像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感觉非常快乐。”滨北立即联想到一句诗,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很欣慰,滨北讨厌死记硬背,却已牢记不少诗词。当我们将“一起背诵古诗词”变成父子关系的一种纽带,而不再是枯燥的作业之后,他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变得更主动了。怪不得人家说:“孩子在幼儿期学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自己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能力与认知技巧。”

幼儿学古诗词几法

(陈先生,国学馆馆长)

学龄前儿童是否要背诵古诗词,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越小越好、多多益善”,有人说“古诗词反映的是成人的世界,不宜逼着孩子去理解和背诵”,也有人持中立态度,认为家长如果有能力教就教,没有能力解读古诗词,就索性丢给幼儿园或小学老师吧!

我个人认为古典诗词的启蒙教育有必要,而且应该从家庭开始,父母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学习。我们要切记古典诗词首先是画,然后是故事,是友谊的媒介和可唱的旋律,然后就能传递这种乐趣给孩子。今天,我来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情境情节法 古诗词是什么?是用具有音乐美的语句表现一种情境、一种意境、一种感觉,包含深刻的哲理。这些东西对儿童而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所以,古典诗词与儿童感受之间需要架起桥梁。案例中的齐女士对此有深刻认识,她把表达成人情感的《蝶恋花》改编为童话故事。虽然并非所有家长都有这种能力,但我们可以借助网上的资源,跟孩子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等具体情节,孩子理解与背诵就会变得很容易。

学龄前儿童喜欢幻想,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穿越”到父母用语言构建的世界中,所以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来设想作者所面临的情境。比如《登鹳雀楼》,就可以让孩子想象自己站在鹳雀楼上,看着波浪,头发被风拂动,心中涌起贊叹……再比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鼓励孩子绘出图画,据图想象,再借图成诵。

手舞足蹈法 林语堂博士说:“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一事,再闭书再体会、再尝试,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

如何帮助孩子体会呢?学龄前儿童感知和体会世界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肢体接触,我们可以像第二个案例中的陈先生那样,带着孩子做动作、编舞蹈、演哑剧。当家长为“古典诗词的诵读”注入亲子肢体互动之后,孩子们会更深体会古典诗词的内涵,这个过程也会变得更有乐趣。

点线延伸法 一般来说,幼儿的脑海是懵懂的、散乱的,充满各种色彩。所以,他们很容易抓住一些有趣的“点”,却缺乏将其贯穿的思维能力。家长可在古诗文背诵时帮助孩子提炼出各句的关键词语作为记忆的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记忆。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儿童感兴趣的线索点为:破阵(军阵被攻破的场景)——剑(拔刀出鞘的动作)——吹角(战场上士兵吹号角的动作)——连营(大将军排兵布阵的气势)——分麾下炙(几千人一起烧烤的场景)……

利用线索,抓住一首诗词的脉络,孩子脑海里会出现动画片一样的场景,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对比语气法 儿童的思维非黑即白,对善恶、美丑、好坏、高低等对比感强烈的事物感兴趣。

家长应紧紧把握这一点,在孩子背诵过程中突出对比,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诗,启发孩子来对比“东边”与“西边”、“无情”与“有情”。同样,“无风才落地,有风还满空”这一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看柳絮纷飞的情景,让孩子对比“有风”与“无风”、“落地”与“满空”的情景,孩子一定会牢记不忘。再比如《卜算子·咏梅》中,其他花朵的“争春”与梅花的“不争春”就是鲜明的对比。《生查子》中“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花朵刚开始“隔着墙生长”与后来的“喜结连理”也是对比。《愚公移山》中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家长若把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抓住特点解读给孩子听,孩子就能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家长可以先领读,让孩子听,其间启发孩子听出不同角色或情景中家长语气的变化。家长也可以从网上寻找朗诵音频,然后让孩子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更好,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

动物体验法 孩子都视动物为朋友,家长可以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动物作为线索来串起一首诗词,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诗经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这首诗里有各种小动物小昆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想象古代奴隶的孩子们缺少玩具,却在每一个季节跟小动物们互动玩耍的场景。再比如《鲁山山行》里“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就可以请狗熊和小鹿为导游,带孩子来爬山!

借助小动物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动物卡通片,孩子在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一定会事半功倍!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