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研究

2017-09-06朱远燕林德南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数据源深圳市医疗机构

朱远燕,林德南

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广东深圳 518001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研究

朱远燕,林德南

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广东深圳 518001

面向卫生信息系统数据源的质量控制,是在建立卫生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质量有效控制,提升上报数据质量水平,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夯实基础,同时也能为深圳市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日报提供数据支撑。该文介绍了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通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对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进行质量监控、考核评分,结合行政督导手段,促进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数据上报工作,提升数据质量。

区域卫生;信息化;数据质量控制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很多卫生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自身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极大提高了卫生服务的质量[1-2],但是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利用现代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业务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公众、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3]。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除了要建立卫生数据标准体系外,更要针对各医疗单位报送的数据,基于卫生行政统计管理相关数据,形成科学先进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技术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提升区域平台的数据质量,增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应用价值[4]。

1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数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在整合卫生信息资源的同时,应充分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深圳市目前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在数据质量控制上存在以下特点:传统的卫生统计工作与区域卫生平台的数据采集存在工作脱节,体现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通常卫生统计与数据报送分别由病案统计室和信息科/网络中心在负责。近几年开展的区域卫生平台数据采集业务,其采集上来的数据与统计部门的指标没有明确的关联关系,无法形成供卫生行政统计管理需求的各种统计数据;传统的统计工作也需要平台数据采集提供部份指标支撑,这种支撑体现在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会加快卫生统计工作的数据发布频率、实际管理中部份指标在传统卫生统计中缺少体现(如社保等信息)。鉴于上述因素,深圳市迫切需要在制定出符合本市实际工作情况的卫生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在确保各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同时,一方面满足卫生统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以卫生统计应用为切入点,提升平台数据采集质量水平。

目前,通过开展深圳市“139工程”中区域卫生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已经建立了含覆盖全市1 700万人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信息集成平台、居民主索引(MPI)系统、数据标准集系统、数据交换和数据校验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并且实现了全市61家公立医院与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对接。并且采用了各医疗机构“主动报送”的数据采集方式。以数据为主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解决了数据标准和共享规范的前提下,存在着数据标准落地困难,数据源标准应用符合性不理想,数据集成和交互实现困难,数据应用不深入、展示不全面,数据管理执行力不够等一系列问题[6-7]。

如何切实提升数据报送的质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根据深圳市区域平台的特点,采取了数据质量控制模型的质控策略,针对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基于卫生行政统计管理相关数据,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考核评分,结合行政督导手段,促进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数据上报工作,提升数据质量,形成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模型。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提升区域平台的数据质量,增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应用价值。

2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构建了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但由于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数据是从各个医疗机构、公卫机构的不同系统收集上来的,其数据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各类不同应用的要求。数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迫切需要提升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

2.1 数据源质量控制总体思路

在遵循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基础上,以深圳市卫生标准规范标准为依据,结合深圳市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报表,从业务完整性、数据规范性、报送及时性等方面,通过严密合理的质控规则,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基于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指标,建立面向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控模型,促进科学先进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以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区域平台的数据质量,为统计管理工作提供质量量化评价数据,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夯实基础,同时也可以促进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上报数据质量提升和数据标准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深圳市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根据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代码标准规范,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及评分模型,规则包括4大类,18小类,共1 170项质控内容,同时也建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从技术手段上监测各医院的数据质量问题,并把问题及时反馈给各医院用户,督促医院进行整改,整个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

图1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总体思路

图2 数据质量控制系统

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

通过每日评分、每月评分、年度评分,以年度得分作为该年度医院信息化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以及通过领导约谈督导等行政手段,进一步促进医院做好数据报送工作。

2.2 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构建

深圳市卫生统计工作,主要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并结合了《广东省医疗机构统计报表制度》和《深圳市卫生统计业务工作规范》。针对各医院数据报送,基于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所需相关业务数据,形成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模型,为统计管理工作提供数据质量量化评价依据。

质控模型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设计:①量化评价:建立可扩充的量化策略库,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形成可量化的指标。②考核时间点:结合卫生日报,定义每日和每月两个时间点进行考核。每日的考核围绕卫生日报进行,每月的考核围绕固有的月度卫生统计考核进行。③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从业务完整性、数据规范性、报送及时性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编制。业务完整性是指报送的数据是否有全面覆盖数据集标准所定义的范围;数据规范性是指报送数据在数据类型、数据值域等方面是否符合数据集所要求的格式,以及数据代码标准所要求的值域代码,另外,在数据关联上是否符合数据集标准定义的数据间关联(类似关系型数据库的外键);报送及时性指数据报送时间是否影响到卫生日报的生成。

图3 数据质量控制流程

图4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

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卫生统计数据源质控主要是从业务完整性、数据规范性、报送及时性等方面进行数据质量量化评价,针对各卫生机构的数据推送实际情况,采取三级分布式质控,实现海量数据质控行为的快速化。

①第一级质控即在前置机端对数据进行数据项质控,主要围绕数据字典进行,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值是否符合数据代码标准、数据是否允许空值等来进行。该部份质控结果最终汇聚到平台端进行数据质量综合量化评价。

②第二级质控即在平台端对数据进行常规性的数据关系验证,主要围绕数据在业务上的外键关系是否符合标准。此处使用逻辑上的外键关系而非RDBMS(关系型数据库)的物理外键,主要是便于机构报送数据的考量,同时对整体系统架构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性能影响。

③第三级质控即在平台端基于卫生统计业务进行应用级别的数据关系验证,主要围绕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所涉及的指标定义,即报表内部的平衡和报表间的平衡。对于报表内部平衡,使用报表预先定义的公式来进行平衡试算,同时参考哈迪温伯格平衡、正态分布、t检验等分析方法;对于报表间的平衡,围绕纳入质控范围内的卫生行政统计管理,将统计指标项代码化,定义各报表的指标构成,从而自动检查报表间相同指标数据一致性。

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控整体上参考管理工作的戴明环(PDCA)模型:(1)标准先行:将统计相关的内容预先纳入标准规范中,同时将数据报送标准、质控规则明文定义并透明化管理;(2)质控工作制度化:以卫生行政统计管理为应用切入点,以卫生统计数据源质控为质量抓手,结合相关信息系统,对数据报送工作自动进行每日评价,同时结合卫生统计工作以月为单位对数据质量进行考核。(3)监督、反馈:数据报送不规范必然会引起质控得分较低,出现卫生日报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因此,质控管理需要结合卫生行政统计管理,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结果同时主动反馈给卫生行政统计管理者、数据报送者、质控管理者,辅助数据报送者数据质量的自查以及管理者对数据质量的监督。(4)改进、螺旋式上升:通过对数据质控结果的分析:①协助医院分析需要改进的环节,逐步提高数据报送质量;②促进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

2.3 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功能模块

基于以上深圳市卫生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控制总体思路和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实现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

3 结语

该文描述了深圳区域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源质量控制模型的相关研究和建立工作。通过构建面向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控模型,实现数据质量有效控制,提升上报数据质量水平,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夯实基础,同时为深圳市卫生行政统计管理日报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标准约束和构建面向卫生统计数据源的质控模型,实现深圳市卫生信息平台接入医疗机构上报数据的标准化,并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质量评价依据。项目的建设最终将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为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整体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图5 数据质量控制系统

[1]“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278.

[2]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读[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2):13-16.

[3]孟群.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12(4):24-31.

[4]张诚,道理,夏寒,等.我国二、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现状调查和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5):430-434.

[5]陈运奇,赵军平,薛万国.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9):7-11.

[6]黄孝伦,余中心,肖兵,等.以数据为主线探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7):7-11.

[7]李朋,蹇奕苹,余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评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61-64.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Statistics Data Source in Shenzhen

ZHU Yuan-yan,LIN De-nan
Shenzhen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01 China

Quality control for data sources of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 information standards,which can achieve effective control of data quality,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orted data,benefit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resource sharing,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between each medical organizations,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Shenzhen Municip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atistical Management Dai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source of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Shenzhen.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quality control model,the monitoring,evalu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of submitted data from each medical institution,the data quality can be increasingly improved.

Regional health;Informatization;Data quality control

R19

A

1672-5654(2017)07(c)-0062-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1.062

2017-04-20)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20151261447563)。

朱远燕(1967-),女,上海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卫生信息化和数据分析应用。

猜你喜欢

数据源深圳市医疗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过程中的实体关联性计算方法
利用属性集相关性与源误差的多真值发现方法研究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