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足 飞沙风中转

2017-09-05陈清扬

新体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援全运会女足

陈清扬

经历了阿尔加夫杯赛的低迷后,中国女足在非大赛年受关注度直线下降。另一方面,在“为全运让路”的背景下,国内女足球队和球员的命运被悄然改写。

全运至上 个体命运难测

因为全运会,本赛季的14轮女超联赛被压缩到3个月左右,另外两大赛事足协杯和全国锦标赛的赛程也一再压缩。足协杯赛将16支队伍分成4组,小组第一直接进入四强,取消了四分之一决赛。

即便如此,女足的队员们依然要承受密集的赛程考验。5月底至6月初,全运会预决赛的附加赛阶段,6支队伍在10天时间里打了5轮比赛。张睿、吴海燕等球员打完全运会附加赛,紧接着又参加国家队的集训和比赛,再回各自地方队参加足协杯赛。吴海燕在一个月里参加了13场高强度比赛,算是国内女足球员中最多的。参赛场次紧随其后的老将张睿也对此甘拜下风,苦笑说“海燕就是年轻,比不了”。

密集赛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伤病频发。国家队中,李冬娜、王焱、庞丰月、任桂辛、张睿、谭茹殷等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病侵袭。队长李冬娜因为膝盖的老伤,在布鲁诺时期第一次无缘国家队。疲于征战全运会的李影在大腿拉伤的情况下打封闭踢完预赛,又在附加赛中接连遭遇了手骨骨折和脚腕撕裂。

去年底被提名亚洲足球小姐的谭茹殷在这半年里状态一落千丈,从球队的绝对主力到阿尔加夫杯难觅一分钟出场机会,再到后来连国家队集训都没有被征召,“身体透支太大,一直没有缓过来”。在谈到状态下滑如此厉害的原因时,谭茹殷说自己心里也着急,但恢复状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私下里,这名1995年出生的小将也自嘲,感觉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很老”。

球队的运转不会因为球员的伤病而停滞。上海女足和江苏苏宁女足分别夺取了2017年全国女足锦标赛和足协杯的冠军。但各队更看重的还是联赛和全运会。用球员们的话来说:“全运会四年一次,相当于国内的奥运会。”

四年磨一剑,悲喜两重天。湖北女足8年来第一次打进全运会决赛,晋级后狂欢庆祝。同一个赛区,山东女足的命运恰恰就取决于湖北女足最后一轮能打进中国香港几个球。先行踢完所有比赛的山东女足打包回家,做好了打附加赛的准备,但内心里,她们又抱着一线希望。当得知湖北女足净胜球足够,自己的球队只能以“黄牌数多”去打附加赛时,山东姑娘们只说了两个字:“想哭。”

这样的大起大落发生在每一个赛区、每一支球队、每一个人身上。她们的命运被裹挟其中,无法逃脱。残酷的六进一附加赛,笑到最后的是缺兵少将的北京女足。

由于李影意外受伤,预赛功亏一篑的山东女足在附加赛早早失去了晋级机会,“都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对我们打击太大了”。时隔3个月后再谈起全运会,李影依然不能释怀。她发了一条“对不起”的微博,置顶了很久。“山东女足不像别的球队,有俱乐部接手,更看重联赛成绩。我们是省队,更看重全运会。没有出线,受关注度不够,就无法吸引赞助。现在球队资金有困难。”当初,山东女足正是为了全运会,征召在韩国踢球的李影。没能实现既定目标,大家都担心球队接下来的命运。

张睿的一席话不仅道出老将的选择,也包括U18年龄段球员的未来:“没进决赛圈,我这个年龄段的队员大多肯定就会退役了。”全运会结束后,这个年龄段的球员面临着继续踢球还是升学读书这两种选择。广东女足U18队的熊熙因为一脚绝杀而红遍网络,她也同样为是否继续踢球而困惑。还有更多18岁的姑娘看不到自己在足球道路上的前景。

如果没有全运会,开展女足运动的省市会更少;但有了全运会,女足球员的命运就更好吗?

资本注入 联赛两极分化

女足联赛进入下半程,大体的格局和走势日趋明朗。财力雄厚、拥有外援的大连权健、江苏苏宁和长春大众卓越三足鼎立,上赛季联赛亚军上海女足因赞助商撤资,球队人员不整,逐渐掉出了争冠的行列。资本的力量从未如此赤裸裸地在女足赛场呈现。

本赛季,大连权健和江苏苏宁都请来了世界级的外教:大连的法国籍主帅法利德曾是里昂和巴黎两支欧洲豪门的主帅,江苏的冰岛籍教练埃约尔森曾率领冰岛女足夺得过2011年阿尔加夫杯赛亚军,在世界女足圈内颇有名气。

大牌教练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尤其是江苏女足,上賽季仅列女超联赛倒数第二,直到附加赛最后时刻才涉险保级。不到半个赛季,球队的表现脱胎换骨。队长马君表示,主帅埃约尔森功不可没:“新的教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打法,我们踢得更现代,更接近世界足球的发展,所以才能控制比赛,赢得比赛。”其他球队的球员也透露,江苏女足练得少了,但是效率更高了。

背靠男足,江苏苏宁是国内女足唯一拥有液氮冷冻舱作为恢复手段的球队。在密集赛程和高温气候下,这样的高科技保证球员最大限度地恢复体力。球员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战斗力提升,球队不断获胜,球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好。在拿下足协杯冠军后,江苏女足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联赛冠军。

资本的注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足的生存方式。大连权健和长春大众卓越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集训制,改为了走训。球员训练完,各自开车回家,自己安排业余生活。由于赢球有可观的奖金,队员们反而在生活中更自律,以争取上场的机会,“大家都知道该干什么了”。与多数队伍中生代球员流露出的退役想法相比,马晓旭、李冬娜、马君等老将来自收入有保障的俱乐部,都希望能多踢几年。

和中超联赛相似,外援在女足联赛中也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女超联赛射手榜上,两名外援伊莎贝尔和艾斯萨特一骑绝尘,取代了上赛季马晓旭和王霜这两名国家队友之间的竞争。加上7月中旬才正式打上比赛的“史上最贵外援”克里斯蒂安妮,女足联赛的外援们大有抢走全部风头之势。中国女足主帅布鲁诺直言,江苏队本赛季判若两队,“外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女甲联赛中,拥有三名朝鲜外援的武汉江大女足也占有绝对的优势。

与外援突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球员在联赛中乏善可陈,就连王霜这样当红的国家队主力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王霜的过人集锦被自媒体反复炒作,甚至吸引了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慕名报道。但鲜少有人关注到的是,除了在国家队中的几个漂亮动作,王霜这赛季甚至连联赛出场时间都无法保证。联赛前5轮,她都在60分钟左右被早早换下,且无一进球。第六轮,她在本赛季第一次打满全场,却在第八十分钟抽筋,跑不动了。一面是外界的大肆炒作,一面是自己苦苦找不到状态,王霜觉得自己“出了问题”:“走红是过眼云烟,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瓶颈,我也随时会被淘汰。”

不同俱乐部之间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联赛的两极分化。投入小的球队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天津等老牌强队也步履艰难。北京女足尽管有了北控置业的冠名,但由于球队板凳深度有限,主帅刘英早早将目标定为保级。

在河南徽商女足兵谏主帅的“丑闻”中,不同立场的球员最终都没有成为赢家。内部的不和谐让这支原本拥有冲超实力的球队失去了竞争力。

女足聯赛鲜有直播,俱乐部老板们还能持续投入多久,也是一个问题。本赛季,女超和女甲联赛仅有个别球队的主场比赛有当地的电视台和网络直播,关于联赛的报道也少得可怜。对赞助商的回报有限,多少也打击了投资热情。

女足比赛缺乏公众关注的渠道,更多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比如本赛季的女超联赛,许多场次出现大面积推搡、争执等有损联赛形象的场面。河北华夏幸福女足主场对北京北控置业的比赛后,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对有推搡行为的球员做出最多高达7场、即半个赛季的严厉处罚。即便如此,女足联赛中的不冷静行为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高层换血 女足前途未卜

中国足协的人事变动也搅动着原本就不算平静的女足。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杜兆才担任中国足协党委书记,原中国足协党委书记于洪臣离任,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的教练陈立人将担任中国女足领队。

就在消息披露前一个星期,此前分管女足的于洪臣照常出现在了国家队的热身赛上。在阿尔加夫杯后,球队的每场友谊赛于洪臣都出现在现场。对克罗地亚,于洪臣带着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沪现场考察;此后对朝鲜和芬兰的比赛,足协又邀请本土教练水庆霞和王军来给队伍把脉。

时隔八年重返世界杯和奥运会八强,人们一度看到了中国女足重新辉煌的可能。但现实冰冷而残酷,一些处于当打之年的骨干萌生退意,后备力量迟迟跟不上。在预备队联赛中,各支队伍凑不齐首发11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让第二门将和第三门将改踢别的位置,凑够人数。

同样前途未卜的还有球员自身的命运。在没有大赛的年份,国家队队员也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应对生活。在国家队两次集训中,都有球员因为学业压力和家庭原因告假。有球员在这个夏天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未来多了一份筹码;也有几名队员失去至亲,独自消化所有悲伤。球员们所能做的,唯有把握好自己的当下。

猜你喜欢

外援全运会女足
混合训练在女足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大牌外援难混CBA
冠军游行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