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家校沟通模式研究

2017-09-04孙林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优化家长同学

孙林娜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孩子,也不是孤立的个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孩子并有的放矢地改变和使一个孩子成长,必须了解这个孩子扎根生长的土壤——家庭。因此,通过和谐的家校沟通促进彼此的了解,共同着力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对一个孩子的来说意义重大。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者存在这样的困惑:学校时常会接到家长不冷静的电话,对教师的严格管理颇有微词;个别学生家里闹矛盾,影响孩子在校情绪等。

此类现象的发生,带给我们如下思考: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付出努力,家长还不领情?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尚且不会处理情绪,孩子该怎么办?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品质,多角度、多维度地沟通,让家庭和学校相互之间充满信任和支持呢?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马丁·塞里格曼创指出:我们应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而与他人拥有良好的关系,对于获得最佳的生活狀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关系为重的家庭系统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经过讨论,我们把促进家校和谐沟通的着力点,放在“沟通模式”的优化上。制定了“优化沟通五步走”的研究策略:第一步,广泛采集问题;第二步,分头研讨问题;第三步,形成解决对策;第四步,优化沟通模式;第五步,全面分层推进。

一、广泛采集问题

充分发挥不同年级骨干教师、家委会骨干以及优秀学生的经验和智慧,设计了“沟通问题征集单”。分头采集不同年级师生沟通、家校沟通、亲子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

二、分头研讨问题

在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分别对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的日常语言模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分类和分层的提炼总结,发现以往的沟通习惯中,存在消极的“五多五少”沟通方式:

指责和抱怨对方的多,自查反省自己的少;

说有利于自己话的多,说有利他人话的少;

说出不赞同观点的多,能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少;

下意识推卸责任的多,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少;

凭主观判断来评论的多,能如实描述表达的少。

例如,第一条“指责抱怨对方的多,自查反省自己的少”。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听讲不认真、做题马虎粗心大意等;学生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教师讲的不清楚、家长没有及时管束我以及课后辅导我等;家长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教师对我孩子关注的少,孩子就知道玩,学习不努力等。

再如,第二条“凭主观判断来评论的多,能如实描述表达的少”。篮球比赛中一个孩子投篮两次不中,教师就容易主观评论这个孩子不是打篮球的料。学生因为教师的主观评论,感到教师一直都看不起自己,家长觉得这个学校的教师不懂得欣赏鼓励学生等。

三、形成解决对策

基于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灵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快乐幸福与和谐发展”这一理念,我们针对以往在沟通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的问题,通过多轮研讨,集中提炼归纳出“积极语言表达模式”的“五多五少”。分别是:少说你字句,多说我字句;少说利我句,多说利他句;少说反对句,多说建设句;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少主观评论,多如实描述。

四、优化沟通模式

我们精心设计了“积极沟通模式优化案例”征集问卷,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加。每个沟通模式搜集到案例上千个。下面是家长、教师、学生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后积极运用的案例分享。

1.家长层面的改变

以“少说你字句,多说我字句”为例。一年一班王一禾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当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时,常常用“你”字句和孩子沟通:“你总是马马虎虎,一点不扎实。”这样表达的是“指责抱怨”,容易引起孩子反驳抵御。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后,我尝试用“我”字句和孩子沟通:“我感觉你没有拿出全部精力来完成作业,以你的聪明、认真、好学的作风,应该能完成得很好。”很奇怪,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我的感受后,孩子听话多了。

和伴侣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当我把家收拾得很干净,老公却随手乱放东西时,以前我总是说“你”字句:“你怎么又乱扔东西,真烦人!”表达的是“指责抱怨”,老公也充耳不闻。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再遇到类似情况,我尝试说“我”字句:“老公,我真希望你把东西放回原处,这样就能给我减轻很多负担。”老公竟然不动声色地改变了,我太高兴了!

和教师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有一次,老师不了解孩子的视力情况,把孩子调到后排看不见黑板字。我和老师沟通时说的是“你”字句:“老师,你不知道孩子视力不好吗?我们看不清黑板了!”老师听了,也责怪我不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学习了积极沟通,我认识到我的话语里含着指责抱怨,让老师感到不舒服。如果是选择遇到类似情况,我会用“我”字句和老师交流:“老师,我想您是不了解孩子的视力情况,因为孩子弱视看不清黑板,我希望老师尽量多给一些关照!”

2.教师层面的改变

以“少说利我句,多说利他句”为例。刘明丽老师和孩子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以往,我正在教室门口扫水,有同学要进来时,我会说“利我句”:“别进来,没看见老师在扫水吗?!”这样的语言表达模式,传达出来的是对学生的指责,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抵触心情。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后,我意识到要说“利他句”。我会说:“孩子,等会进来,老师在扫水,别弄湿了你的鞋。”这样的语言表达模式,体现的是为对方考虑,传递的是关怀温暖。

3.学生层面的改变

以“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为例。五年一班班长孙小昀和同学沟通时的语言模式的优化。他在日记中写道:担任班长以来,我总是尽职尽责地管理班级。同学不遵守纪律,我总是严厉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常规习惯都有了好转。可后来,有的同学总是喜欢和我辩论,有时明明是我对了,他们却非要跟我争。终于有一天,我实在被他们气坏了,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了。

班主任知道了原委,把我叫到办公室,把班会课上学习的积极沟通五模式放在我面前。当读到“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每当有同学表现不合时宜时,我不再大喊大叫,厉声批评,而是走过去悄悄地提醒他,保护他的尊严。随着我沟通模式的转变,班级管理变得轻松起来,同学们变得可爱起来。慢慢地,跟我辩论的同学越来越少,真心与我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

积极沟通五模式,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一个班长,更教会我如何尊重同学,如何获得真正的尊重。

五、全面分层推进

在《积极沟通模式优化案例》征集到的几千个案例的基础上,我们每个模式精选出案例100个,形成《积极沟通模式精品案例》三卷:分别是教师卷、学生卷和家长卷。结合提炼出的积极沟通五模式以及相对应的精选案例,分别对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的群体,进行全员培训和全面推行。

全校教师、家长、学生,均在日常沟通实践中,掀起了自觉使用积极沟通模式的热潮。我们力行积极沟通模式的行动口诀是:“多加法,少减法;多指导,少指责。思想引领,方法指导,逐层示范。”塔小人在不断使用,不断自省,不断优化语言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的消极、负面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

“语言表达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们真爱校园一种特有的、温暖的沟通文化,经由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力行实践的群体,流淌在每天的师生、亲子、家校的交流中,促进了互相之间的理解,实现了彼此间的欣赏和尊重,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和体谅。

猜你喜欢

优化家长同学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家长错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