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工作8年送套房等

2017-09-04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失物厦门市垃圾

——新疆和田地区面向全国招聘8900名教师,一经录用,教师的月平均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此外,当地还会向教师提供住房、安家费等。和田县将对有博士或者是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提供150平方米住房一套,正式入编后,提供20万元安家费,连续工作满8年,房屋直接赠予;对有硕士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提供100平方米住房一套,正式入编后,提供8万元安家费,在当地连续工作8年以上,房屋直接赠予;对有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提供5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入编后新疆以外的生源可提供3万元的安家费。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我们探讨了很多,但是,地区间经济的差异导致的教师待遇问题一直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味地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要求教师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教师也不例外,在此,为和田县的做法点赞。发展教育,改善教育环境,要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毕竟,安居才能乐业,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让孩子从小知道垃圾“回家的路”

——在厦门市海沧区天湖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为身边的垃圾寻找“回家的路”。一位家长表示:“孩子虽然才6岁,但已在幼儿园的课堂上积累了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你问她厨房的垃圾分别应该倒在哪里,她都能准确地告诉你。”

在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组成调研小组,对组员所在的小区进行走访调查,得出了“两个小区一周即产生8400袋生活垃圾”的结论。据延奎小学校长介绍,学校通过多种措施,向学生宣传了“垃圾分类环保行,绿色生活谛美丽的理念”,让孩子每天都可以接受垃圾分类教育。

按厦门市统一部署,到2020年底,厦门市市民生活垃圾知晓率将不低于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

环保要从娃娃抓起,让环保真正从课堂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进而带动家长,提高垃圾分类率,从每一个人做起。

认领失物还要交钱

——“在学校保卫处认领自己丢失的手机,居然还要交10元钱认领费。”近日,四川某学院的一位学生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他将事情的经过发到了微博上,迅速引起了关注。

而该校的其他学生也表示,曾经被保卫处要求缴纳过所谓的“失物认领费”,对此,学院负责人解释称,这是为了鼓励学生拾金不昧,“同学如果不想交这笔钱也可以,学校会代为支付。”

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拾金不昧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相信拾到这些东西送到保卫处的同学也没有多少是为了那5元、10元的奖励,如果真的要鼓励,可以通过学校层面加以宣传,通过树典型的方式来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应该比收取“失物认领费”来奖励拾金不昧来得更有效。

父母给机会,孩子有能力

——重庆巴蜀小学6(11)班的孩子每个人都会做20道拿手菜,原来,在孩子二年级的时候,班级老师就开始布置这个作业,开始的时候有家长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任务”,甚至会代替孩子操作,但是,也有很多家长真的给了孩子机会,时间一长,孩子不仅学到了本领,还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东西不能学,但是,实践证明,只要父母愿意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就能学到真本领。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中有生活,为老师的做法点赞。

“你们把孩子抓走吧!”

——浙江宁波市的3个熊孩子,在短短10天的时间内,强行从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中偷走了42辆公共自行车,造成损失达15万元之多,事发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公司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涉事孩子的家长,家长称:“要钱没有,派出所可以把孩子领走。”对此,市公共自行车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挺无奈。他们还打算在公共自行车网点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教育孩子要爱护公物。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来自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一对无作为的家长,要想管理好“熊孩子”,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也很重要。

要学会分享,也要学会说“不”

——英国一小男孩在公园玩耍时,有一个人过来要和他分享玩具,面对不知所措的孩子,你会怎么做?这位小男孩的妈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分享即友爱”的观念教育孩子,而是告诉他,如果不想与人分享可以勇敢地说“不”。

其实,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孩子也不例外,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也要让孩子學会说“不”。

猜你喜欢

失物厦门市垃圾
垃圾去哪了
不要随便怀疑别人
出神入“画”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失物启事
An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倒垃圾
尼亚加拉瀑布欲拍卖游客失物
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