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科研协作平台设计与开发

2017-09-03晏成明蒋伯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8期

晏成明, 蒋伯杰, 陈 红, 张 军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系,广州 510635;2.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基于Web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科研协作平台设计与开发

晏成明1, 蒋伯杰1, 陈 红2, 张 军1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系,广州 510635;2.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科研合作,运用ASP和SQL Sever数据库,开发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科研协作平台。高职院校以B/S形式收集、归并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上传至服务器,经信息匹配、分析等处理推送给本科院校专家,再由本科院校专家直接在系统中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实践应用表明协作平台有效促进了生产一线问题的快速处置以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深度合作。

Web; 科研协作平台; 远程操作; 信息归集

0 引 言

本科院校致力于应用性人才培养,而专科院校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技能性人才。虽然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处于高等教育的不同层级、定位存在一定差异;但专科院校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一线需求认识透彻,只因受自身科研实力限制,无法深入解决生产实践所面临的难题;另外,本科院校虽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经验,但缺乏深入感知生产一线的机会,导致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存在一定脱节,无法有效促使科研成果产业化。若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加强跨层级合作,将有利于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文献[1-3]中设计了相应科研合作平台,但主要针对实验室资源共享。文献[4-6]中主要偏重于高校内部科研合作及信息管理,而对于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如何开展科研协作的研究相对较少。我院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15年达成了科研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主要针对河道开发、航道整治等工程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模型设计、模型加糙、测控技术、模型沙选取、数据分析、工程方案优化等;其中我院负责收集、整理生产实践中有关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水利水电学院利用专家理论与技术等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各自科研能力的提升,该合作方式有望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样板。

Web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形式组织Internet网络信息,其运行环境不受平台限制,特别适于不同地域、不同终端平台条件下的信息交互,文献[7-8]中基于Web设计了科研协作平台,文献[9-11]中开发了Web资产管理系统,充分展现了Web平台的技术优势。我院与水利水电学院相距较远,难以同时深入现场解决问题。为此,基于Web发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科研协作平台,以促进合作的深入开展。

1 平台设计

1.1 结构设计

当前终端设备从传统电脑扩展为手机、平板电脑和远程终端等多种形式。为适应新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协作平台应具有跨终端应用能力。系统应用平台包含电脑、远程服务器和移动终端三部分。平台运行流程为:移动终端设备实时将生产一线信息上传至远程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信息关键词从专家库自动筛选相关专家,并将相应信息推送至专家手机和邮箱,专家再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反馈至远程服务器,服务器再将处理结论推送至一线人员手机,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用户层、硬件层和系统层,其中用户层包括成员、管理员、专家等用户。成员具有收集提交现场问题、根据自身经验对现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权限,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和管理,并具有系统成员角色调整、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为现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图1 系统结构图

1.2 功能设计

科研协作平台系统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包括信息归集、信息处置及实施方案等功能模块。信息采集模块负责收集整理现场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上传至远程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将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审核和历史信息筛查,将审核结果自动报送给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根据筛查结果确定是否保送给相应专家。

图2 系统功能模块

信息处置模块对完成审核归类匹配,从系统专家信息中提取出适宜专家,并将相应信息推送至专家手机或电子邮箱,系统自动记录专家对信息的处置状态(已接收、已查阅、正在处置)。 实施方案模块主要包括专家提出的技术路线,并交与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归集人审核,方案通过评估审核后,系统会要求专家制定实施计划,以便生产一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平台开发

2.1 交互模式

Web客户端与服务器信息交互模式主要有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 Server)两种结构[12-13]。其中B/S架构通过普通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通用性强、操作简便。C/S架构具有定制化特征,能根据客户运行环境自动调整框架结构和运行界面,由于采用了特定通信协议,保密性更优,适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因而,平台交互模式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见图3),其中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信息交互模式为C/S;专家信息处置和实施计划模块采用B/S模式,专家远程状态下即可访问服务器数据,提出相应实施方案。

图3 数据交互模式图

2.2 服务器程序

服务器程序分为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两类,其中静态页面仅用于数据及图片显示,而动态页面可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信息交互,由于本平台服务器需要与手机、远程电脑等进行数据交互,故服务器程序采用动态页面格式。 动态页面实现方法包括中间件(CGI 和API 接口技术)和脚本语言两种[14-15],其中脚本语言应用相对广泛。脚本语言分为ASP、JSP、Perl 等,VBScript和JaveScript均是ASP默认脚本语言,其中VBScript脚步语言编程相对简单,代码内容及形式与VB近似。因而,服务器代码选用VBScript脚步语言编程。

数据库采用SQL SEVER,运用ODBC方式连接数据库,数据源名称为“ShareInfDB”,与数据库连接代码为:

Set DB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DBconn .open “dsn=ShareInfDB”

Set share_rs=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haresql=“select * from shareinf ”

share_rs.open sharesql,DBconn,1,3

数据库连接成功,系统自动对航道、河闸、堤防、防洪等关键词进行筛查和编号,从而判断信息类型,实现对信息的分类,相应代码为:

Mid_dellstr=share_rs(“inf_content”)

If InStr(1,Mid_dellstr,”航道”)>0 then m_infstryle=1

If InStr(1,Mid_dellstr,”河闸”)>0 then m_infstryle=2

If InStr(1,Mid_dellstr,”防洪”)>0 then m_infstryle=1

专家信息包括研究方向、电话、邮箱等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分类后,将自动与专家研究方向进行匹配,匹配内容仍然为关键词,匹配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审核相应处理结果,并交予专家,专家以FORM表格形式将解决思路反馈给信息采集人,整个交互过程完全网络化。

3 实践应用

图4是信息归集人员上传的山区河流堤防冲毁问题,系统自动提取堤防、山区河流等关键词,并将此信息发送给相应专家。首先,专家分析了堤防冲毁的主要原因是山区河流水流快速归并到河床,因河床比降大,流速暴涨从而导致堤防损毁。然后,针对山区河流特征,专家提出了护岸工程的关键技术要点,① 山区河流护岸工程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以抵御大流速水流冲击;② 因山区河流宽深比小,边壁糙率对流速分布影响大,其护岸工程将影响到河道行洪能力。因此,山区河流护岸工程应重点研究抗冲性和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通过科研平台快速将实际问题科学化,厘清了研究思路,我校通过进一步调研,成功申请了水利科技创新项目。

图4 系统归集界面

4 结 语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处于不同教育层级,但高职院校一直处于生产一线,常面临现场实际问题处理,受自身科研条件限制,无法深入解决部分问题;而本科院校缺乏深入生产一线机会,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间的科研合作。虽然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均不高。为此,基于Web技术,运用ASP和SQL Sever数据库开发了科研协作平台,将处于生产一线的高职院校和具有较深科研基础的本科院校融为一体。平台具有信息归集、信息处置及实施方案等功能,高职院校负责收集整理现场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上传至远程服务器,系统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审核和筛查,将相应结果自动报送给系统管理员,再由系统管理员确定下一步处置方案。平台具有信息交互简便、问题反馈及时等优点,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深度合作。

目前平台问题筛查能力有限,实施计划仍然依靠专家经验,下一步应尽快加强人工智能分析能力,将专家经验转换为数字式分析能力,以便快速响应现场问题。

[1] 李 洋. 高校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共建与共享刍议[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1):297-300.

[2] 刘 超. 数字化校园中的科研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中山大学, 2010.

[3] 瞿程昊. 基于Web即时通讯的科研协作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D].广州:中山大学, 2010.

[4] 郑世良, 朱云仙, 蒋文蓉. 基于Web Services的高校科研管理平台的集成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2):104-106.

[5] 宋小飞,谭锦才,郑相宇,等. 标准操作规程在科研平台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1):254-256.

[6] 孙晓燕,罗鸿雁,孟刚峰. 基于 Web 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6(6):540-544.

[7] 钱丽丹. 基于WEB的科研协作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 杭州:浙江大学, 2006.

[8] 刘 来,王兴芬. 基于 Web 的科研项目申报与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36 (6): 790-793 .

[9] 王国强,谢 立. 基于Web的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 22(9):64-67.

[10] 李 澍, 金 晶,丁俊佶. 基于 Web 的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应[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9):192-194.

[11] 吴 兵,宋 菲,赵志强,等. 基于Web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1):153-156.

[12] 应海盛. 基于C/S的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设计[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3(2): 165-168.

[13] 张 辰. 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仪器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14] 卢 娜. 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10):377-384.

[15] 柳 玲.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与课程设计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Polytechnic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Web

YAN Chengming1, JIANG Bojie1, CHEN Hong2, ZHANG Jun1

(1.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635,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between polytechnic and University,the authors developed 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polytechnic and university with ASP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Polytechnic teachers collect and upload information to the remote server in the form of B/S by mobile phone and other mobile terminals. By the information matching,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he platform sends information to university experts, and the experts can 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platfor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apid disposal of production line problems and realize cooperation between polytechnic and university.

Web;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 remote oper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2016-12-09

广东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6-03);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晏成明(1976-),女,湖南华容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整治、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等研究工作。

Tel.:020-87993743;E-mail:1006680625@qq.com

TP 317.1

A

1006-7167(2017)08-02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