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特色人才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017-09-03宋树祥秦柳丽秦运柏岑明灿傅得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改革教学模式

朱 君, 宋树祥, 秦柳丽, 秦运柏, 岑明灿, 傅得立

(广西师范大学 a. 电子工程学院; b.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西部特色人才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朱 君a, 宋树祥a, 秦柳丽b, 秦运柏a, 岑明灿a, 傅得立a

(广西师范大学 a. 电子工程学院; b.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提出了培养西部特色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重点探索了卓越电子信息工程师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计划,以多元化的教学运行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创办魅力电子节为具体改革内容,进而实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实验能力的提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提出了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展思路和改革途径实施方案,实践中采用了虚拟与现实实验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实践教学手段。从学生就业专业、就业区域、就业率以及考研等实践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有价值的成果。团队进行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 实践教学; 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

0 引 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部分电子产品如手机、PC机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支配地位[1-2]。在广西地区,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近400亿元的量级,实现了较为迅速发展。然而,规模优势并没有表现为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仅仅是因为劳动力的低廉价格导致,国家和自治区急需一批高素质、强动手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它是电子、通信与信息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3-5]。它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本科生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衔接与交融,也是学生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赖以吸取新知识和自我完善发展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6-8]。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自治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心有18个专业实验室,涵盖了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的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等;实验中心与桂林本地20余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还与深圳、上海等外地企业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9-12]。团队所处的2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分成了电子工艺实训和电工电子实训两大部分,能够完成普通电子工艺实习、SMT工艺流程,电工电子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多种实践课程教学,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各种电路制作和开发提供方便的平台[13-15]。电子电路综合实训室主要对学生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训练,主要用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和毕业设计训练。基于上述背景和实践课程配置,依据团队实施经验,提出培养西部特色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为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模板。

1 探索卓越电子信息工程师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计划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团队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特点,对电子信息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修订,探索了实施卓越电子信息工程师实践教育培养计划。

1.1 教与学,学与做、科技开发与创新有机结合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运行模式,使教与学,学与做、科技开发与创新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学习活动,实施 “学长制”助教、“导师制”课外指导和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建立有教师指导的开放性教学,加强电子实训和项目培训,有力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元化的电子信息课程群教学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1.2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引进区内外电子信息企业广泛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校企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卓越计划培养的综合平台。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2006年开始,所在团队每年邀请企业人员参加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建立了与电子信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也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所在学院和桂林市高新区以及信息产业园内的多家企业成立了桂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学院内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项目的形式实训1年,使学生具备电子工程师的实践和创业能力,毕业后以零适应期进入公司,成为优秀的岗位创业工程师。近3年来,我们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创新创业项目已有30多项。

图1 多元化的电子信息课程群教学运行模式

1.3 创办“魅力电子节,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

创办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魅力电子节”,提高专业兴趣。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2009年开始,连续6年举办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魅力电子节”。其主要内容有:课件制作比赛、现场电子制作大赛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抢答赛。“魅力电子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6届参与的学生达1 200余人。通过“魅力电子”科技文化节这种形式,不仅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和巩固了专业思想,而且还起到了培养学习型高素质人才,推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层面,首先从观念认识上加以转变,依托现有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团队中的学院院长为核心领导,建立了以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教学方略。涵盖设计性试验、综合性实验作为教学辅助。在具体策略实施上,取长补短,融合新技术充分发挥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的优势,将教学与相关专业实验课程协同处理,加以改革。以数字技术为导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搭建“多位一体”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验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相结合。

采取的改革途径实施方案如图2框图所示。首先分析学生特征,确定电类专业基础教学“西部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以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核心”,通过设计理论和实践两条路径进行“西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理论路径包括:“夯实基础,教学相辅”“注重学生的四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寻求创新平台”“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等。特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科研、实践能力训练。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

图2 实验改革实施方案框图

实践中采用虚拟与现实实验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引入EDA技术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老师讲解加辅导,学生集中训练;虚拟实验和试做实验相结合;完成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课题制作等不同层次实验的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

每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院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资源,通过改革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保证各个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年年都略有提升。每年毕业生进入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私企、三资企业以及国企的人数占到毕业生总人数75%以上,其中包括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8工厂、华为公司等;余下部分有10%左右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并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5%左右的学生选择考取事业单位或者国家公务员岗位等职位;剩下有12%左右学生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自助创业。毕业生就业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其中,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学生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南宁、桂林和江浙等区域,这与电子行业企业分布保持了一致性。从上述实践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3 结 语

从近年来团队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如“线性电子电路”网络学习教程,获广西师范大学首届高等教学软件比赛二等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学习教程,获第四届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优秀奖;《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及其推广应用,获第五届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以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目标为导向,结合自治区“14+10”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需求,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思路,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作指导,团队进行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左廷英.基于培养创新和实践人才的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和实践[J].现代测绘,2014,37(5):17-19.

[2] 官雪梅.主诊医生负责制实践与人才发展--以福建省肿瘤医院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5,25(23):39-41.

[3] 王艳军.面向卓越工程师的WebGIS实践人才教学培养[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4):105-106.

[4] 关伟杰,马舒洁.“地校合作”之法律援助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5,30(33):218-219.

[5] 刘晓华."两创型"实践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学"三核多维"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5):93-96.

[6] 陆妙燕,黄海沧.高校专业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11):160-163.

[7] 杨 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插画设计课程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艺术科技,2015,20(5):55-55,69.

[8] 张宝玲.《保险学》模拟实践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和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31):185-186.

[9] 叶春连.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应用价值[J].科技尚品,2016,20(6):237.

[10] 陈智民,娜仁图雅.民族院校培养法律人才的实践路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6):266-267.

[11] 孟 魁,刘功申,李建华,等.基于创新教育的信息安全实践课程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27-230.

[12] 刘在英,徐子闻,杨 平,等.提高应用型IT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92-195.

[13] 秦运柏,肖 琨,宋树祥,等.基于数字电路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新探[J].科学导报,2015,20(19):242-242,243.

[14] 朱 君.西部特色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6):128-129.

[15] 朱 君,宋树祥.师范类工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2):32-33.

Western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ZHU Juna, SONG Shuxianga, QIN Liulib, QIN Yunbaia, CEN Mingcana, FU Delia

(a.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for training of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western characteristics. It focuses on explo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operation mode, for the excell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 training plan. The mode requires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enterprises to deeply involve in talent cultivation. It also requires to establish charm electronic section. These measures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al abil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way and reform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The virtual and real experiment technologies are integrated. From enterprises where students are employed, and employment rate,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has achieved some valuable results. These experience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excellent engineer pla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2016-12-2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257);广西师范大学重点项目(2015ZD03);广西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支持计划;广西师范大学2015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西部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朱 君(1985-),男,江西鹰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表面等离子体学的研究。

E-mail: zhujun1985@mailbox.gxn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7)09-0200-03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