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引领徽派复兴
—— 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恒亮

2017-09-03袁泽友

藏天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徽派盆景艺术

文/袁泽友

匠心引领徽派复兴
—— 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恒亮

文/袁泽友

人物名片

王恒亮,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祖籍山东枣庄,1956年出生于安徽蚌埠。现为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蚌埠市盆景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盆景,寓意于丘壑林泉之中,生机盎然四时多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被文人雅士推崇和喜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盆景艺术演化出了苏、扬、川、岭南、徽、海、通、浙等传统八大流派,各领风骚,此消彼长。

而今,正当海派、通派、川派等流派的大师们纷纷疾呼:盆景艺术传承后继无人时,一度沉寂的徽派盆景却呈现出一派复兴景象,让古老的徽派盆景梅开二度,再焕青春。这其中,作为徽派盆景的新生代领军人物——王恒亮功不可没。他不仅改写了安徽当代无盆景大师的尴尬局面,而且多年来致力于盆景艺术的人才培养,在江淮大地开创了中国盆景艺术传承的新风。

回归盆景 成就徽派当代大师

徽派盆景发源于古徽州,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传统盆景流派之一(也是传统八大家之一),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它的产生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900余年。

徽派盆景鼎盛于明清,随后式微。盛衰荣枯之际,千古沧桑尽在其中,在现当代的中国盆景流派划分中,徽派盆景甚至被业界人士排除开来,代之以其他派别。

然而,没有人能够预料,徽派盆景的复兴,竟发生在以玉雕而闻名的蚌埠。本世纪初以来,一个名叫王恒亮的蚌埠人带着他的弟子,高扬新徽派盆景大旗,活跃在中国盆景舞台。2011年7月,王恒亮经过严格的比赛考核评审后,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高山流水

王恒亮是安徽第一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他改变了安徽当代无盆景大师的尴尬,带着他的团队频频获得国家级大奖,令国内甚至国际同行对安徽盆景刮目相看,让古老的徽派盆景重回人们的视野。

投身盆景艺术,王恒亮可谓半路出家。

蚌埠玉雕素来全国闻名,受地域环境熏陶,王恒亮很早走上了仿古玉雕及经营的道路,凭着过人的智慧、豪爽的性格,他在玉雕行业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当人们认为王恒亮会沿着玉雕这条道路从一而终时,却不知走出热闹纷繁的生意场,王恒亮最钟爱的却是盆景。

王恒亮最初试图两者兼顾,一边做着生意,一边伺弄盆景。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000年,王恒亮最终决定放弃玉器,专事盆景。

从玉石到盆景,这对王恒亮而言,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幼年时期的家庭启蒙教育早已在他内心埋下崇尚自然、钟爱花草的种子,随着时光流转,这种子不断生长,愈发茁壮。通过盆景,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只有身处盆景的天地里,他才能安然自在。

王恒亮最初“玩”盆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钱,盆景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一种奢侈。痴迷盆景的他省吃俭用,将余下的钱都用来购买五花八门的树桩,悉心呵护。

在王恒亮最早的一批盆景中,曾有17盆盆景被他看成至爱。他将这17盆精品移入盆内,准备挑选一部分参加当年的一个全国性盆景展。

1991年初春,一场倒春寒悄然而降,一盆盆心肝宝贝几乎全部冻死,损失不小。那批精品盆景中,惟一没有被冻死的是并不起眼的小叶女贞。当时,7000元可以买一套像样的住房,有人出17000元买他的这个盆景。王恒亮没卖。就是这件并不起眼的作品,后来成为王恒亮第一件全国金奖作品。

2005年,王恒亮专门在淮河北岸租了十几亩地,为他的盆景安了一个大大的家,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和自然野趣的盆景世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逐渐丰满热闹起来。

博采众长 探索徽派盆景复兴

在长期研究徽派盆景过程中,王恒亮深感徽派盆景存在诸多局限,如手法呆板、线条造型雷同,人为痕迹明显、弯曲过多、不符合自然规律等等,这导致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徽派盆景沉寂不显,渐趋衰微。

为了探索安徽盆景的出路,推动徽派盆景的复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恒亮就把目光转向了对国内众多盆景门派艺术及相关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从岭南盆景“截干蓄枝”的经典做法中合理吸取扎剪精华,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强化对盆景画境的追求,从人体仿生学中领悟到盆景的根干枝顶犹如人体艺术造型,进而提炼总结出“一根、二干、三枝、四顶”的盆景审美思想。

王恒亮不仅专注对盆景本身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借鉴,更注重向大自然学习,在大自然中汲取养分。为此,他遍踏祖国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特别是对于家乡的黄山,在他的心中,分量尤重。

王恒亮从黄山松那干与枝的绝妙姿态中得到启迪,从那些鬼斧神工一般的天然造型中,领悟出自己心中的盆景艺术形式,这就是他经常给徒弟们传授的“扎剪结合,单枝成景,单枝封顶”的艺术形式。他通过长期反复的扎与剪、养护与创作,对盆景造型的布局做到精益求精,并进一步将单枝也做成景,将小景融人大景,一枝一景,景中有景,景中见景,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大千世界,营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王恒亮早年习武,中华武术的精魂使他的盆景充满心意内家拳的功底,精通拳术的他,有意将拳术中内外兼修、整体观、阴阳观、形神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理论融入盆景,使他的盆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从事玉雕积累的功底,也使王恒亮的盆景在线条上具有简洁流畅的特色,尤其是玉雕“两层功”的技法,使他的盆景在根和干的处理上,将舍利丝雕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多年来,王恒亮一直醉心于绘画艺术,从绘画中领悟盆景艺术的意境之美,而又从盆景艺术中独创了自己的“盆景画”。他以个人对盆景艺术的感悟去描绘心中的大千世界,尤其是描绘他心中的松柏风韵。他的画作如《中华龙》《茶马古道》等,大多取自于黄山写生,这些源自于现实中的真境实景,是情景交融的直接感受,加之笔墨技法娴熟,浓淡相宜,洋溢着鲜活的气息与活力。

◎乱云飞渡

◎洒满人间都是情

王恒亮的绘画注重写意加工笔,既大处着眼,删繁就简,又细致入微,丝丝入扣,这使他的画作既充满酣畅淋漓大气,又有着点点滴滴见真情的温韵。他的绘画直接写出了他对徽派盆景的理解和把握,他的一枝一叶的造型语言,都是在诉说着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文化精神;他的单枝成景、单枝封顶的一根单枝,就是他运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国画中的线。这种单纯而原始状态的线,既能简洁表达客观世界的刚、柔、粗、细、疾、徐、疏、密,又能最直接抒发作者主观的雄浑与清淡、高古与典雅、绮丽与豪放的情怀,又好像在展望他对徽派盆景未来发展的方向。

◎梦笔生辉

2012年2月,王恒亮赴日本东京参加一年一度的第86回“国风”盆栽展。交流期间,王恒亮将所带的两幅盆景画作分别赠送给木村正彦和小林国雄。对中国画造诣很深又是世界盆栽大师的小林国雄在细细审视王恒亮的画后,大为惊讶,他不但看到了中国盆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看到了中国盆景美好的发展前景,而这些,都是号称世界一流的日本盆栽想做而又无法做到的。

匠心传承 公益讲堂一开五年

◎盆景艺术公益讲堂

川派国家级盆景大师胡世勋认为,一个真正的盆景大师,从除草、施肥到选原材料,再构思、造型,最后做成作品,要全部拿得下,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而当今社会浮躁之气盛行,利益至上,这与盆景艺术的创作显然格格不入。作为中国第二代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胡世勋等人纷纷感叹,中国盆景艺术传承恐后继乏人,尤其有文化素养的大国工匠更显稀缺。

盆景艺术的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不经过多年的修炼难有成就,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同时兼备事业心和忠诚度。因此,尽管盆景正从文人雅士的玩物逐渐走向大众化,但无论川派、海派、通派,全国盆景艺术人才断层等现象都较为普遍,引起业界担忧。

而在安徽蚌埠,盆景艺术人才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一批批盆景艺术人才从这里发散到安徽全省、发散到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这就是王恒亮在2011年中国第五届盆景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盆景人才培养战略。多年来,他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收了众多弟子,桃李遍布天下;他还不断尝试在蚌埠创办全国盆景公益大讲堂,至今已经连续坚持5年,免费培训的学员近万人次。学员们除了来自安徽本地,不少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不少来自港澳台地区。

◎父女画弹传佳话

王恒亮主张盆景艺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他希望盆景这门国粹能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盆景艺术、热爱大自然的优良风气。因此在王恒亮盆景艺术公益大讲堂中,还有不少学员是当地的学生、孩子,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之下,一起领略盆景艺术的精彩。

而在王恒亮的盆景艺术公益培训道路上,离不开他的爱女——王丽的支持。作为王恒亮惟一的女儿,王丽自小受父亲熏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武术、古琴、书法等比较喜爱。她的盆景艺术造诣,自然深得父亲真传,在徽派盆景艺术界逐渐展露头角。

对于传承中国盆景技艺信念的执著与坚定,没有人比王丽更理解自己的父亲。她选择帮助父亲,投身盆景艺术公益培训事业活动当中,同时协助父亲打理他的盆景事业。多年来,每一次培训、每一场盆景界的活动,人们都能见到王恒亮以及王丽忙碌的身影。

这是盆景艺术的“父女联弹”,在中国盆景艺术界,或许是蚌埠独有的风景,被业界传为佳话,它代表着一种对于盆景艺术的坚守与传承。而这一对父女,也因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盆景艺术爱好者的尊敬,尤其他们所坚持的盆景艺术公益培训事业,正引领着徽派盆景一个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徽派盆景艺术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纸的艺术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