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落春仍在
——忆外公王西野先生

2017-09-03洪一琤

苏州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公诗词

洪一琤

花落春仍在
——忆外公王西野先生

洪一琤

王西野八十画展,左四为邓云乡、左五为王西野、左六为田遨、右三为何满子

每次路过定慧寺巷总会在石牌坊下驻足,“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的石刻楹联映入眼帘,尽管外公王西野先生已经离世近二十年了,一份亲情会使他的音容立刻在我脑海中浮现。时间往往是检验一个平凡人留给人们不平凡记忆的标准,这在外公身上得到了体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者苏渊雷先生与王元化、何满子先生谈到外公时曾以“渊默”二字品题,并戏言王老百年之后宜私谥为“渊默先生”,此言得到了两位先生的认可,之后满子先生亲自告诉了外公。“苏公虚美,吾何敢当?”外公莞尔报之。我带着一知半解的懵懂思索了二十多年,补读了无数书籍,特别是外公留下的遗墨诗文,终于解读了这两个字的含义,这是对外公学养和人品的高度概括和赞誉,真的太贴切不过了。

“渊则有容,默乃能守。外公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成蹊,早年就读颜文樑先生创办的苏州美专,专攻绘事诗词,后转光华大学文学院专修古今中外文学艺术,获文学学士,擅诗词,工六法,精鉴赏,谙画法理论,对明清历史掌故烂熟于心,又对古建园林史有独到的研究,博学多才,名士风流,照暎苏沪。他的道德文章和坦诚可亲的为人,获得了叶圣陶、俞平伯、启功、王蘧常、朱东润、苏步青、谢国桢、顾廷龙、陈从周等国内知名学者和文人雅士的认可,相识相交相知,留下的许多佳话传为美谈,同时也将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为苏州古城保护和园林名胜的修复整理及申遗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外公一生读书无数,又有诸多文坛大家或良师或益友,使他养成了治学严谨的良习,动笔从不仓促轻率,挥毫无不深思熟虑,故而其诗文引经据典精到,韵律平仄对仗精准,丽章隽句连连,如清风朗月,寒花自放,高洁清逸,老枝横斜,往往使读者在吟诵其诗词之时可解读其人品绝俗高雅之致。叶圣陶先生在读了他的《游甫里诗》后给邓云乡先生的信中无限感慨地写道:“西野先生的诗极好,六十余年前此途经行已熟,诵之代达我所感而未能道者,不胜倾慕……”随后俞平伯、萧劳、田遨、谢国桢、周退密、陈兼与等众多文坛宿老纷纷步韵唱和,一时成为京沪苏三地文人互动的佳话。

“诗多信手无存稿,画为怡情不卖钱”,外公从不以书画家自居,艺术只是他人生中宣泄情趣的一个窗口,是一点余兴,是一种自我的怡悦,许多让世人欢喜的艺术无论音乐还是美术往往都是创造者自我怡情的结果。他只是在晚年,以其察情体物的手眼和才分,偶尔提起画笔抒写饱历人世的艰辛和悲欢之后胸中的逸气。不因画笔搁下了几十年手生荆棘,依然法度俨然,意趣灵动,反映出外公当年的根基扎实深厚,历年岁而不磨,其实也可窥其治学与他的艺术之间的默契。品鉴他生前留下的作品,无论花卉还是山水,配合他自成书体的题跋,总是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淡雅的愉悦,是美的感受,诗的感受,传统文化的感受。这可能就是当代画家所拼命追求的文人画吧!要有这种意境,除了学养兼深人品不群之外,还有就是人生经历、红羊之劫给他和家人带来的遭遇,别说不动心于世俗的荣利,淡泊得连人世纷争也少干预了,这就是温雅,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外公和人相处始终给人一种质地醇厚的人情味,对友人特别的真诚,对学生特别的认真,让人沉浸在他渊默的气氛中。晚年欣逢盛世,旧交新知,社会贤达,宾客盈门,吟咏唱和,促膝谈心,广受尊崇。几乎每天都有各方友人在他的霜桐野屋中茶叙,或请教诗词,或求教绘事,或咨询园林艺术……往往都能带着答案离去。“这个事情去找王老问一下”,成为当时苏沪文化界的热词。上海作协副主席杜宣在批转相关信件中曾评价外公是高士,是隐士。每每忆及外公关于用“退读法”读书绝技给我带来的收获,不禁感慨。所谓“退读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对文中的记述内容退而求其出处,或原文,或原书,寻根究底,从而因一文一句一字衍生出另一番意境,在不知不觉中依然兴趣盎然地读了不同的书,知识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扩展,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博览群书,在阅读中比较,反复,提高,促进了自己内存的升级,所谓因蜜寻花,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读书又何尝不是!正是因为他的博学,苏州及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中留下了无数的匾对、书画、题辞,均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成为今天回望那一代文化人在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印记,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花落春仍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引导身处浮躁社会的人们到心灵的港湾中静静地喝一杯茶,好好地读一本书,淡淡地自我修炼一番。“放眼长亭连短驿,回望去路是来程”,使“渊默”的意境得到传承,岂不乐哉?

猜你喜欢

外公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下雪了》
关注诗词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