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逢与寻根,东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盛宴
——记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的两场传统音乐演奏会

2017-09-03王岚岚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重奏竖笛竹笛

王岚岚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重逢与寻根,东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盛宴
——记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的两场传统音乐演奏会

王岚岚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域的不同造就了音乐文化在不同空间的纷披灿烂,但要追溯其根源仍在同一片土地上。在此次中国东盟音乐周中,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与詹永明老师的竹笛乐团在广西这片土地上与“根源”重逢。中国东盟音乐周赋予了音乐重逢的机会,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特殊魅力,这不仅是音乐的盛宴更是音乐文化的寻根之旅。

音乐文化;日本三重奏团;新加坡竹笛

“中国—东盟音乐周”在我区高等艺术学府——广西艺术学院的五年磨砺中,在区政府不断地关注和投入支持下,今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与“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并肩的三大音乐会之一。就举办地广西来说,本身就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因而,此方的国际音乐活动,除了彰显当代最核心的现代音乐元素“新音乐技法”,也天然具有中国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同时,来自邻国东亚、东南亚的风情,也是格外引人注目。2016夏,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在轮番上场的交响乐、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之间,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团、詹永明与新加坡竹笛音乐会,显得格外的东方情调,展现了东西的交融与古现的交韵,观后,对于华乐历史与当代对于亚洲文化的影响也颇有感触,遂记此文。

一、重逢——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

日本传统音乐色彩浓厚,其音乐文化与华乐历史渊源颇深。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包括日本的“笙”、“筝”和西洋乐器“竖笛”。乐曲有日本雅乐,据说与中国古代唐代宫廷燕乐有着历史渊源的古老音乐,也有创作曲目,独奏与三重奏。多么奇妙的组合!古代唐乐,古代日本音乐,与西洋乐器和现代音乐,似乎是不同时空的文化内涵,在当代音乐家的努力下,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

音乐会开场首先是“笙”独奏,作品有《平调》与《盘涉调》。这是两首传统的日本雅乐曲调。在日本的传统雅乐中,笙,是吹奏和声的重要乐器。日本雅乐与我国唐代宫廷燕乐大有联系,乐器、乐曲经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后,又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成为今天日本传统音乐中的瑰宝。目前现存日本雅乐中有六种音调,每种音调有其所属的乐曲。或也是中国文化影响,日本雅乐的每个调也与时间、季节、方向、颜色等映照,与中国五行五音观念类同。此次笙独奏的《平调》,对应方向为西方,颜色白色,及秋季。听其音调,温文儒雅,让人联想到深蓝色天空上白色的月亮,似乎诠释了秋天的气韵。《盘涉调》的季节是冬天,方向是北,代表了黑色的深沉。听其音调让人感到微妙而深刻的宁静。而演奏者一人一笙独立于台上,笙音莺云绕梁,空气静止,观众凝息,一时间时空似乎转换,进入久远的过去。

“笙”,演绎再现了古老的历史声音,而“筝”则在古老与现代游吟、徘徊。日本筝,源于唐代中国筝,乍看与中国筝几乎无二,细观则实有很大差异。材质上,筝弦上存在差异,比我国筝弦粗壮很多,其次在筝甲上,采用了指套的形式,与我国筝的演奏技法有相似,也存在很大区别。作品有独奏《间奏II》,这是一首有着现代创作元素的曲子,笔者后与演奏者简短谈到此曲,称,日本诗歌“俳句”的创作手法被运用在这首筝曲里。“俳句”是日本一种传统的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与中国的绝句和律诗发展有关联。整体而言,这首作品筝的声音短促有力、跳跃、抓人心弦。《千鸟之曲》,则显然是日本筝的传统曲子和歌曲,演奏者运用边弹边唱的形式,描述了海边的鸟儿,筝音短促有力,音色铿锵,与唱者声音竟相环绕。与我国筝音色对比来看,日本筝音色更为低混和有力,突出短促和铿锵的声音。

竖笛独奏依次出场,作品是现代风格。其中《淡出》一曲中,采用倒影与逆行等方式将旋律细分的技法。并且这首乐曲没有明显的和声,而是演奏家运用长的短的、高的低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音乐,演奏者技巧也十分高超,令人钦佩。

重奏采用了“新”“古”乐器混搭的模式,有笙与竖笛二重奏,以及笙、筝与竖笛三重奏。竖笛、笙的二重奏《鸟之断章IIIb》,体现了对现代音乐的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其中的材质、触感与看不见的深度思考而创作。以笙为背景,竖笛或为人为鸟,在笙的围绕下进行其独特的运动。在演奏中分别用了低音竖笛与高音竖笛,竖笛演奏家身体随音变化,与笙形成对比,两者亦动亦静的表现了鸟儿的各种形态。另一首则是由笙、竖笛、筝三重奏的作品《尾长鸡》;长尾鸡是日本独有的品种。筝、笙、竖笛分三个声部,演绎了长尾鸡的神态,笙音环绕,筝音活泼,笛音短促多变;筝声、竖笛声仿佛长尾鸡在跑来跑去,笙又似乎在描写了长尾鸡的优雅形态,黑白长尾与红色鸡冠的竞相对比。

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可谓融合东方与西方的特点,带给我们一场古代与现代的交韵的音乐盛宴,让我们重逢了穿越唐代的古老音乐。

二、南洋华乐寻根旅——詹永明与新加坡竹笛乐团

华乐——润物有声,已在世界各地奏响。在这次中国东盟音乐周里,往来追寻根源的人也见证了根源文化的伟大。以竹笛名家詹永明艺术家带领的笛卡贝拉竹笛乐团与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重奏组于这次音乐周上演了竹笛音乐盛宴。

细品民乐,以笛卡贝拉乐团展演的乐曲来看,与传统华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用乐曲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首先笛卡贝拉乐团以中国民族风情展开了华乐的寻根旅程,一首《竹林茉莉》展示了不一样的华乐,乐曲开始以浩荡的鼓声,优秀的笛技扣人心弦。慢板柔和地呈现了中国民间小调的清丽婉转,快板中的传统锣鼓元素的展现使作品温婉却包含激情,犹如中华民族的细腻中饱含着坚定。紧接着随着马蹄声“哒哒”,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呈现在观众眼前,这首器乐曲东北民间风格浓厚,乐器之间配合默契,欢快嘹亮的竹笛声呈现出田野大丰收,山林间的硕果景象,红歌味道十足。最后小小演奏者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中用花舌以模仿马鞭、马叫声。全曲在一片欢腾中结束。第三首《欢乐的山乡》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李海生的作品,作于祖国迎来了新生的大好时代。笛卡贝拉竹笛乐团完美诠释了山乡人民欢乐喜悦的精神面貌,乐团演绎了曲笛梆笛交替演奏之音乐色彩变化,用笛声展现了一幅欢乐山乡、欢欣鼓舞的动人画卷。第四首第五首是笛子三重奏《江南好》与笛子五重奏《小奏鸣曲》,音乐声响此起彼伏,两首重奏作品形成对比,前者民族风格浓厚引人入胜,后者音乐华丽活泼。第六首《新加坡歌曲联奏》由六首乐曲组成。与上不同的是使听着有了更多的感动,感动的是笛韵在世界的华乐的结晶展现,以欢快明朗南洋风情向听众诉说着来自异国的故事;不同的是以音乐的语言为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带来南洋曼妙旖旎的风光,用彼此相通的音乐语言相互交融。上半场的压轴作品《飘》,该曲大量采用大附点与半音式级进进行,表现出飘忽不定、游离失所的不安定之感,时而近在咫尺,时而天各一方。在笛卡贝拉的笛韵中,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华乐在外的发展情况。在保持源头风格的同时,华乐已有了世界的风采,有了不一样的风格特色。

与笛卡贝拉乐团形成对比的是我们上海音乐学院的笛声赋重奏组,他们展演的笛韵是传统华乐的意蕴。詹永明老师的笛子独奏《收割》更是演出了华乐的精髓,詹永明老师气息沉稳,吐音快速而又清晰,明显的强弱对比展现出喜气洋洋的收割场面。笛声赋重奏组的三首乐曲令笔者对华乐深受感动,《胡旋舞》热烈而又富有激情,技巧难度也是极高。特别是在“如火般热烈的快板”段中,演奏者熟练运用八度跳音的连吐,展现急速旋转的西域舞蹈,随后演奏的陕北四章—第三乐章《往事》,此曲蕴含着淳朴的民间旋律原型,虽被作曲家程大兆用现代化写作手法进行再创作,但仍旧充斥着黄土文化的特点。最后一首乐曲《苍》,大量变化音展现现代作品的特点,与前两首作品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在回味华乐的震撼之时,音乐盛宴已在两首热情活泼的现代曲目中结束。我们在笛韵盛宴中感受到的是多民族融合的风格,以及华乐带给我们的撼动。笛卡贝拉竹笛乐团展现了以现代与西方与多民族的结合风格把我们牵动。上海音乐学院在风格演奏技法方面,展现了传统华乐的功夫技巧与华情震撼。音符的跳动虽已停止,但华乐的传承与发展已永刻世界。

三、音宴思绪

音宴已过多个时日,但是心中的思绪久久不能忘怀。国粹是国家传统文化的证明,它就像一条河流,我们应该清楚知道河流的源头在哪。现今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与重要性。于上述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音乐会可见,在民乐的发展上,日本保持了传统音乐的形制与传统乐曲的风格特点,这次乐器的重逢,展示了音乐在不同空间发展下的现状各有不同。竹笛依旧保持了中国民乐固有的风格特点和技法,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也是缤纷多彩。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音乐语言、特色的不同使得所呈现的音乐表现、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现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已经大有变化,以专业作曲家的进入,从作品创作上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就音乐周而言,随着大众的审美变化,各国带来的新新西方风格特点音乐,也在随之而变化。对于传统音乐来说,新兴的创作手法创造出的好乐曲是不可被忽视的,但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我们也一定要传承下去。■

王岚岚(1971-),女,壮族,安徽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三重奏竖笛竹笛
三重奏栏目作者:王文其
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大作为
三重奏栏目作者:阮敏哲
My Mother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我的坚守
如何培养学生对竖笛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我们班的小能人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