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

2017-09-03原雅碧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训练肢体

原雅碧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

原雅碧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急性脑血栓护理方法护理患者,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7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康复,降低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肢体功能

在各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属于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于早期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致残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有男18例,女15例,年龄51~84岁,平均(64.17±3.67)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91±1.12)分;对照组有男17例,女16例,年龄49-83岁,平均(63.25±3.87)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39±1.27)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经CT/MRI诊断证实,需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急性脑血栓患者过程中,均按照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每日进行皮肤及口腔护理,保证清洁[1]。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还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患者情况稳定后,应在早期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肢体肌力及活动力,避免健侧肢体功能发生退化,早期患者如不能下床,可指导患者在健肢协助下活动,使患肢被动活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2]。第二、被动按摩及运动训练。每日为患者按摩患侧肢体,首先按摩大关节,其后按摩小关节,以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压疮、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的发生[3-4]。第三、体位护理。患者一般取平卧及左、右侧卧结合体位,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免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加之长期受压引发压疮。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训练患者取坐位,其后可扶住有支撑物品进行站立,逐渐过渡为训练步行,包括原地踏步及迈步等。第四、语言能力。护理失语症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语言训练,初始可让患者听声音刺激,随后进行口语、口型、发音的示范,从单音节字,过度为词语及句子,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发音,随着患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恢复,可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5]。还可指导患者学习知识,以增强患者学习能力及记忆力。第五、进食护理。在疾病作用下,部分患者可存在吞咽困难情况,饮水时出现呛咳,往往造成患者不愿饮水及进食,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充分鼓励患者自主进食,细嚼慢咽,不要着急吞咽,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循序渐进,提高进食能力。第六、心理护理。在护理中,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在患者出现不配合训练、悲观、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定期组织急性脑血栓患者交流大会,鼓励患者间交流康复训练经验,提高患者的愉悦感及存在感,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肌力改善为Ⅱ级或以上,可正常语言表达,症状好转。无效:功能未恢复,临床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7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5±4.16)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4.56±8.63)分,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意识、语言、肢体功能及吞咽等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6]。脑血栓的特点为起病急、恢复慢,患者在治疗后,功能往往不能完全康复,早期需结合规范、专业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实际康复训练中,康复训练初始阶段常会存在明显的疼痛感,患者可能由于害怕疼痛不愿训练,这不利于患者功能快速恢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耐心解释康复训练的作用,讲解不进行康复训练有可能引发肩关节脱位、肩部疼痛、足内翻、肌肉痉挛萎缩等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加以重视,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需明确训练目标,在患者进步时加以鼓励,使患者树立康复治疗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训练。本次研究中,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6.97%,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说明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康复,降低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1] 唐富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6,(15):9-9,10.

[2] 李艳丽.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及疗效比较[J].健康前沿,2016,23(6):198-198.

[3] 刘光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4):187-188.

[4] 王 璐,邓海鹏.早期康复措施在急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111-111.

[5] 郭立志.急性脑梗塞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TCD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301.

[6] Wei Xianping,Cen Wanping,Hu Xueling,et al.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apital food and medicine,2016,23(8):99-100.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7.18.79.01

猜你喜欢

脑血栓康复训练肢体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