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经济有作为 服务地方有担当
——衡阳农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2017-09-03陈晓立

中国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衡阳农商金融服务

■陈晓立

支持经济有作为 服务地方有担当
——衡阳农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陈晓立

成立于2016年8月的衡阳农村商业银行,自开业以来,秉承服务“三农”、社区和中小微企业的宗旨,突出经营特色,加快服务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普惠金融、支农支小和精准扶贫等方面下功夫,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稳健发展。至2017年3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43.5亿元,贷款余额79.9亿元,存贷比为55.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6亿余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9%,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35%;小微企业申贷率为97.02%,均达到了“四个不低于”的目标。

衡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宏忠(右二)在衡阳力丰现代农业基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践行普惠金融 提高服务覆盖面

践行普惠金融,惠及千家万户。该行下辖70家支行,网点遍布城乡各主要街道和乡镇,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户、当地居民、以及小微企业提供了结算便利与资金支持,做到城乡全覆盖、区域全覆盖、服务无差异。衡阳农商银行不断深化阳光信贷、惠农富民金融创新工程建设成果,与各级政府主动汇报沟通,开展“共享普惠金融,共筑美丽衡阳”金融主题活动,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为广大客户带来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各项基础服务进一步延伸。

该行通过三级网格管理机制,构建起覆盖全辖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并对三级网格的管理上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四定”原则,要求每个网格员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如: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社区普及活动,通过布点宣传、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反洗钱、识假币等金融知识宣传,使老百姓对衡阳农商银行品牌认识度有所提高,建立了更深的感情;在营业网点设立“贷款业务咨询点”,为有贷款需求的客户答疑解惑,并由专业信贷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深入社区采集居民社保IC卡信息,考虑到参保户照片缺失较多,为了确保信息采集准确性,避免参保居民来回奔波,该行组织专门人员、携带专业拍摄器材,上门为参保居民定点现场拍照,在上门服务中向当地居民商户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活动,重点宣传电子银行产品、社保卡相关知识,使城乡居民用一张卡就能享受到多项金融服务,获得参保居民一致好评。据统计,目前该行累计发行金融社保IC卡近10万张。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上,该行致力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普惠度,使农户“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现已基本解决行政村存取款、转账和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先后在角山、雨母山、茶山坳、周家坳等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城市郊区布放了多台自助设备,24小时营业,解决了衡阳城郊地区无自助存取款设备的问题;把普及电子银行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形象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湖南农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化业务,让广大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电子金融服务。该行通过普及金融服务,摸清了辖区内近30万户的金融需求,与107条街道、139个社区、133个村建立了联系,与364家行政事业单位,17466家商铺进行了金融对接。通过四期外拓营销走访活动,累计走访客户7100户,建立客户信息档案3500份,新增贷款客户1200户。其中,通过网格化营销发放公务员贷款198笔,贷款金额2200万元,发放个体工商户及农户贷款289笔,贷款金额3300万元,新增客户评级授信750户。

突出服务重点 支农支小有作为

作为扎根衡阳的地方法人银行,衡阳农商银行以特色农业为重点支持“三农”,创新“1+N”信贷模式助力小微,忠实扮演着“三农”和小微企业伙伴银行的角色。在银行业回归主业的背景下,确保着信贷资金主要投向“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当地实体产业。该行突出服务重点,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企业,以带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在支农方面,该行选择支持了城郊的葡萄、草莓、蘑菇、玫瑰、蔬菜、生猪、鱼类等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后支持雨母山乡以村组为单位成片开发鱼塘,受益农户达800多户;支持呆鹰岭镇振兴村、新阳村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牲猪养殖,目前这两个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养猪农民达50户,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此外,衡阳农商银行对辖区村镇积极推行“信用村”建设,使信用村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居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依托。根据广大农户面临的小额信贷困难、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衡阳农商银行提出“村组担保、每户授信、个人用信、简化手续”的有效解决方案,符合条件的“三农贷款”按照“小额农户贷款,担保手续从简;涉农贷款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原则做到全力支持,极大地方便了村内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户的各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保障,更解决了部分农户的”燃眉之急”。

在支小方面,该行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如向坤泰化工投放贷款1700万元,精创富康700万元,新发展饲料800万元,安邦农业730万元,鸿鑫实业750万元等。同时,不断深化小微企业贷款,根据小微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状况,实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立小微企业贷款“1+N”模式,即凭借规模较大的市场、商场、企业或行业协会等,对行业中某一龙头企业(即“1”)的扶持,带动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发展同质化、行业化客户(即“N”),打造行业和产业客户群体,助力中小微企业逆势发展。如以衡阳钢材市场为中心,支持钢材市场内的个体经营户发展,共扶持钢材个体经营户128户,授信4800万元,发放贷款1900万元。以的士市场为重点帮扶对象,如今该行已经为衡阳市金都、腾达、民众、兆达、船山旅游、祥意、宏宇等十家的士企业发放了贷款,占衡阳十三家的士公司的77%,确立了的士行业贷款的绝对主导地位。除的士行业和钢材市场外,辖内的汽车贸易行业30家企业、沿蒸水河沙卵石挖掘运输行业10余家企业、晶珠广场20余家批发零售企业等,都是在“1+N”模式下发展起来的。

对接产业发展 精准帮扶助脱贫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下,该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扶贫工作,按照“以村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基层支行客户经理与“村两委”、“五老”代表一起开展调查摸底和评级授信,实行上门服务的工作方式,发挥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户一策制定脱贫方案,实行阳光办贷、定期回访,跟踪指导脱贫计划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评定出“五老”代表196个,已进行评级授信的农户1959户,授信总额6046万元。

为确保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该行积极与四个城区政府扶贫办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4928户,走访采集信息与评级4928户,已授信1961户,发放扶贫贷款547户,金额1708万元。签订分贷统还项目12个,风险补偿金到位731万元,在东阳渡镇和呆鹰岭镇分别建成南陂村、高碧村2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如支持位于珠晖区茶山坳镇的力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帮助其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并对与该公司深度合作的有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和审查,充分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资金,以信贷资金助推地方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打造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体系。应对该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该行采取社团贷款方式累计发放5000万元贷款。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完成整个体验园全部土地流转手续和国土平整工程,重点建设了梨园观光示范区,分批次完成早熟梨,三红柚,中秋枣、台湾梅共计1100亩116000株的种植,体验园的建成和投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该行以具备选育富民产业、强化科技支撑、突出示范引领三大经营特点的农户为扶持对象,加大对珠晖区茶山坳镇皇桥村三黄鸡、石鼓区角山乡牲猪饲养农户为对象的信贷扶持力度。通过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切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把精准扶贫落实在行动上,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衡阳农商金融服务
太原农商银行支小再贷款利率仅5.5%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县域金融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倾情农商银行
朝雨闻雁感时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兴文农商银行获团省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