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权属关系在古镇文化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2017-09-02李璋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

李璋奇

摘 要:湘西有四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名镇,古建筑是古镇的基本元素,也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然而,古建筑的权属关系问题已成为制约古镇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难题。古建筑的关系权属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属越来越复杂、权属边界越来越模糊、权属人对古建筑使用价值期望值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古建筑保护越来越困难等。古建筑权属问题的形成,是由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通过研究古建筑权属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探索古建筑权属关系在古镇文化保护中的意义。

关键词:浦市古镇;文化保护;权属关系

古建筑是古镇的基本元素,它承载着古镇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对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有利于古镇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以往国内外对古建筑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对它的空间结构、文化特性、象征意义等层面,很少有人从权属关系的角度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古建筑保护中的权属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属越来越复杂,权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权属人对古建筑使用价值期望值的多样化,以及古建筑的保護越来越困难等方面。笔者于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间在湘西浦市古镇先后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古建筑权属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古镇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浦市古镇中的古建筑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资料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古建筑权属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在古镇文化保护中的作用,并未希望为古镇文化保护提供可行性对策。

一、浦市古镇概括及相关概念界定

浦市古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为238.68平方公里,辖24个村,4个社区委员会,183个村(居)民小组,目前人口约6万。[1]其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比重较大。浦市古镇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商业盛世的历史文化名镇。据《辰州府志》记载:“浦市两岸之间,烟火万家,商贾辐辘,舟楫络绎,故一大都会也”“骚人墨客,工农商贾,莫不以时云集于此”。乾嘉之际,湖湘学派的著名先行者、岳麓书院的高材生严如熤曾对浦市商业做过调查,称浦市每年的商业交易额为 800 万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 80 亿元的商品购买力),在康乾时期,浦市 3 万多的人口规模,远比作为省府的长沙城(不到 3 万人)还要大,这是一个十分繁华而富庶的商业城市[2]。浦市古镇商业的繁荣得益于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沅江便利的水运交通。沅江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流域跨黔、川、湘、鄂四省,其历史上是云贵通往长江中下游和巴蜀通往两广的重要运输线和商道,是我国东西部经济技术及物资流转的必经之地,是联接“西南丝绸之路”的“通京大道”和贡象之路,也是桐油、木材等物资的重要产地。[3]浦市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许多成功的大商户,如“瞿唐康杨”四大家、“吉李”两大家族、“十二大户”和“姚陈”两大巨商,等等。为了商业发展的需要和显示家族的实力,他们纷纷在当地大兴土木,建立了许多祠堂、宅院和店铺。在浦市这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镇区,曾建立了3条商贸古街、6座古戏楼、13省(地)会馆、20多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72座寺庙道观、90多座坊,800多栋窨子屋。近年来浦市古镇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2010浦市古镇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旅游重点镇,2016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而浦市古镇现存的古建筑被当作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保护。

浦市古镇现存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窨子屋古建筑。窨子屋据传最初是由侗族人发明的,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说文解字 》中“窨”字释为 “地室也”;《辞源》 除释“地室”外,又有“地窖;窖藏”之意。从字面上分析,“窨”字有住人和护财两层意思。窨子屋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特征,具有明显徽派建筑风格的特征。窨子屋的四周有高大的封火砖墙,墙体是由青砖砌成,非常坚固,可以起到很好地防火防盗作用。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是“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屋内的布局是围绕着天井进行,天井的前、后两边是厅堂,左、右两边是厢房,根据地形的情况可以利用石阶来调节天井与厅堂的高差。天井是屋檐由四周向中间倾斜而形成的天窗,可以起到通风、采光、排水等作用。窨子屋古建筑均有马头墙,即高出屋面的封火墙部分,因形似马头故称之为“马头墙”。浦市古建筑马头墙坡度平缓,装饰朴素、简单实用,而会馆、祠堂等公共建筑的封火墙则较高,且表现形式较为张扬。这些灰白色的古建筑,既实用又安全,厚重中而又不乏素雅。浦市现存的古建筑中比较完整的有李家祠堂、青莲世第、吉家大院、吉家三重院、江东寺(辰溪)、万寿宫、周家大院、抗战银行等。

二、古建筑保护中的权属问题

古建筑的权属关系包括古建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们所说的权属是指古建筑的所有权是以古建筑地产为标的、物权和财权在古建筑房地产中的具体化,是一种具有一系列排他性的绝对权利人对其所有房地产具有的完全支配权。[4]按照古建筑权属的主体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古建建筑权属划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三种类型;按照古建筑权属的归属形式可以分为公有权属、私有权属、公私共有权属和私人间共有权属等四种类型。以下是权属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权属关系越来越复杂

在传统社会中,随着家庭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立在家庭关系基础之上的财产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比如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族,起初一家人共同居住在一栋房子中,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一些家庭成员开始“自立门户”,由于家族人口增多、关系复杂,建筑的权属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调查中发现,位于浦市印家桥社区的姚家大院,据说是浦市名人、姚氏家族的先祖“姚甘老”流传下来的古建筑。该建筑是一座两进两厅的窨子屋建筑,共有两层,建筑的主体比较完整,两边的厢房十分破败,窗户上的镂空雕花也在文革中破坏殆尽。古建筑的四周被现代化建筑所包围,但依然倔强地屹立在古镇街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座古建筑对浦市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于是呼吁当地人们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然而,想要对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复杂的权属关系。最初在访谈中发现这座古建筑的所有权主要由四户人所有,然而不久之后既然冒出十多人自称是建筑的产权人之一,并且各自对古建筑的看法不一,有的主张出售,有的则想留着自己打造。即使我们想办法尽力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古建筑,由于权属问题过于复杂最后还是无疾而终。由此看来,权属问题已成为制约古建筑保护的重要难题。

(二)权属边界越来越模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古建筑权属主体变得多元化,权属边界越来越模糊。权属边界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家族繁衍和“分家”导致权属边界的模糊性;另一方面,除本家族以外的多个主体共同占有同一建筑而导致权属边界的模糊性。有些建筑所有权属私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或政府所有,有的则由三者共同所有;有些古建筑具有多个所有权人,但是所有权所占比例,如具体占有哪间房子或建筑的哪个部分划分不清而造成权属不清的问题。

同为浦市印家桥社区的青莲世第,是一座三进、三厅、两层的窨子屋古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青莲世第的总体结构是:四周有高大的封火砖墙,屋内是木质结构的屋舍和厢房,内部的总体布局是绕着天井进行的,天井的前后两边是厅堂,左右两边是厢房,形成厅井堂结构。这里原本是浦市下湾李家人的住宅,下湾李家曾经是当地集官、贾、儒于一体的名门望族。据当地老人回忆:“青莲世第一直是李家后人居住,在解放战争年代被国民党征用作通讯兵团的驻地,后来又在这里的二楼关押过土匪,记得有个土匪想逃跑,结果从二楼摔下来把腿摔断了;在大生产时期还被镇生产大队做过生资仓库……”由于历史的原因印家桥社区处的青莲世第目前据说由李家、印家桥社区、另外一户人三方拥有,权属的界限仍有待确定。

(三)权属人对古建筑使用价值的期望值变得多样化

浦市地区这些窨子屋古建筑原本大多是富商居住,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建筑的功能和角色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原本是富人居住的地方,现在有些沦为贫困人群居住的大杂院。对于具有多权属人的古建筑来说,不同的人对古建筑的使用价值表现出不同的期望。由于古建筑处于城镇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有些人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想把旧房子推倒重建,建设成现代化高楼用于出租或者出售,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人则更看重古建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认为这是前人遗留下来的产业,如果把它们卖掉或者推倒既是对祖先的不敬也反映后辈们的无能,因此,他们更愿意让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保留下来。近几年浦市古镇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些古建筑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政府、私人以及企业家都想对古建筑进行开发,并且都有各自的计划和想法,但由于权属问题这些计划和想法都难以实现。

(四)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困难

由于古建筑中存在着权属不清、权属边界的模糊性、权属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各个主体对古建筑使用价值的期望值不同等权属问题,使得古建筑的保護越来越困难。开发商(包括政府)很难完整买(租)下一栋古建筑,更不愿意投入资金来开发和保护,个人没能力承担大量的维修费用,有些人甚至希望古建筑早点倒塌好重新建楼。在维修时往往也会因权属不清和权属边界的模糊性,在资金多少的问题上产生争议,耽误对古建筑的维修时机。不同的权属人会对维修方式存在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只用简单维修保持不倒塌就行,有的人想用作旅游开发而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打造,这样就会改变建筑的原貌而失去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由于权属复杂性等问题,使得对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困难。

三、权属问题的解决对古镇文化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是时代的缩影,是文化的结晶,它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古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是现存古镇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后人所用;另一方面可以对这些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浦市古镇现存的古建筑大约30多栋,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有青莲世第、李家书院、李家祠堂、吉家祠堂、吉家大院、吉家三重院、周家大院、万寿宫、江东寺庙等。这些古建筑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住宅,如青莲世第、吉家大院、周家大院等,这些宅院的主人原来大多是本地的大商人,其住宅的模式大多前面是店铺、中间是大院、后面是花园,即”店铺—庭院—花园”模式。通过对这些住宅的布局、建筑符号、文化元素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人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等。第二类建筑是祠堂和会馆,如李家祠堂、万寿宫(江西会馆)等,通过对祠堂和会馆的历史文化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沅水流域一带的宗族文化,以及以沅水为依托的商业文化。第三类古建筑是寺庙、道观,如江东寺(历史上属于浦市)、普兴寺、北极观等,浦市曾号称“湖南庙乡”,浦市古镇内曾有72座庙、坊,宗教文化盛行,我们可以以建筑为依托来研究沅水流域的宗教信仰文化。

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镇的悠久文化,所以对古建筑的保护,也就是对古镇文化的保护。然而,现如今古建筑的权属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古镇文化保护的关键问题,权属问题得不到解决,古建筑保护就很难实现。要解决古建筑权属关系问题,当前最先要做的是对古建筑产权进行梳理,厘清各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在产权梳理的过程中,要借助当地政府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对社区内所有的古建筑进行清查、登记和分类保护。对于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濒临倒塌的古建筑应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对古建筑权属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时,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深度访谈和查阅当地的资料,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古建筑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事实上一些族谱和碑文的记载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线索,让我们能够很快了解一个家族的脉络,也可以此作为划分、考证古建筑权属的重要历史依据。

古建筑是古镇文化之根,也是古镇传统文化的最直观展现,而古建筑权属关系问题严重制约着古建筑的保护,很多古建筑因为权属关系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建筑正面临倒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古建筑保护的难题,除了资金问题,明晰的权属关系是关键。只有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才能协商一致,从而对古建筑和古镇文化进行及时有效保护。同时,学者们应深入挖掘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政府、企业家对具有开发条件的历史建筑进行开发和展示,使古建筑在使用中体现其生命力和价值,从而使古镇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

注释:

[1]泸溪县浦市古镇人民政府官网2015年5月26日发布,网址:http://psz.lxx.gov.cn/articles/5595/2015-5/90707.html

[2]谭必友.主持人导言:如何处理田野作业中的文化激情、关怀与问学[J].民族论坛,2016,(06):106-107.

[3]谭必友等.浦市龙舟赛[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12.

[4]张杰,庞骏,董卫.悖论中的权属、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06,(10):10-15.

参考文献:

[1]谭必友.主持人导言:如何处理田野作业中的文化激情、关怀与问学[J]. 民族论坛,2016,(06):106-107.

[2]泸溪县浦市古镇镇人民政府官网2015年5月26日发布,网址:http://psz.lxx.gov.cn/articles/5595/2015-5/90707.html

[3]谭必友等.浦市龙舟赛[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12.

[4]H.德姆塞茨.财权属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97.

[5]张杰,庞骏,董卫.悖论中的权属、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06,(10):10-15.

[6]屠海鸣.保护历史建筑不妨产权多样化[J].中华建设,2005,(02):64.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
彝族阿细文化保护的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九龙山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分析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