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文化意境

2017-09-02李婷刘柯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装饰艺术

李婷+刘柯三

摘 要:以广州陈家祠为例,从文化意境的角度,通过广州陈家祠建筑雕饰进行分析研究, 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岭南文化的总体面貌,可以看到兼容、开放、创新的文化意识,从而有利于深化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同时将岭南建筑文化的文化意蕴推向世界。

关键词:陈家祠;装饰艺术;文化表达

一、陈家祠基本概况

广州陈家祠位于广州荔湾区中山七路,又名为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194),由广东全省七十二县的陈氏宗亲合资所兴建,曾作为临时性场所,方便广东各地方的陈姓子弟赴省城读书、考试、诉讼等,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建筑界中,与德庆龙母祖庙、佛山祖庙统称为广东三祖庙。如今是所有祠堂中保存较为完整、颇具特色的一所祠堂,具有丰富的建筑装饰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诗人郭沫若曾在1959年参观陈家祠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技艺精湛、传神形象的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着鲜明的民风民俗色彩、浓厚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艺术价值[1]。

二、地域特点建筑表现

岭南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湿、热、风的特点,陈家祠的建筑在通风、避雨、遮阳等功能上有着独到的设计。陈家祠在总体布局上按“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进行布设,核心建筑“聚贤堂”用以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六院八廊相互交叉,大小19座建筑形成各自独立。

陈家祠的平面和空间布置采用了传统建筑样式中的中轴对称,在主体遵循了礼制建筑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传统布局手法的同时, 还将岭南特色的梳式布局手法穿插其中。在粗大而分层的屋脊顶部,有来自佛山石湾的陶塑人物形象和立雕式的灰塑,既有美观的效果,又起到了坚实耐用的作用,而建筑中的门窗、屏风及罩壁都运用透雕手法,这样可以使空气对流,而木材的外露也有防白蚁、防腐的作用[2]。

陈家祠连廊采用的是西式的铸铁廊柱,一改传统的柱式式样形式,兼容并蓄,从而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务实融通精神。而聚贤堂前石露台栏板,也为了突出栏杆的主题花纹,减少月台石栏杆的笨重感觉,采用了铸铁花式,16 块铸铁栏板雕成“龙凤玉书麒麟”“九鱼图”“三羊启泰”“云龙吐珠”等图案,鲜明的地域性构成了其“文化地域性格”的本色和基础。

在陈家祠的多个建筑装饰里都藏有博古图,比如八吉祥、八宝、四艺、暗八仙等不同的传统吉祥样式,搭配了花卉及水果的图案点缀,别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蝙蝠纹样,在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比喻、谐音借代、通感、联想等手法,通过动植物形象或取其象征寓意或运用汉字谐音,表达吉祥、喜庆、富贵、福寿等美好愿望。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通过丰富的艺术形态体现了深刻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聚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及彩画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岭南传统装饰工艺手法于一堂。这些手法充分展示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风貌。陈家祠有大量以岭南山水、自然景观为题的灰塑,比如羊城首景、西樵云瀑和琶洲砥柱等。陈家祠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也正在这里[4]。

三、陈家祠建筑文化意境表达

陈家祠建筑装饰表现,无论是雕塑、壁画还是铁铸等工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这些吉祥如意的图案融合了各地能人巧匠的智慧和心血,通过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巧妙组合,表达某种意念,反映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也反映出在清末时期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

(一)表达天人合一、自然为本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喜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人是自然的产物,将自然、人、艺术、道德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孔子在两千年前便说过:“南者生育之乡,北部杀伐之地。”岭南土地肥沃,雨水充足,资源丰富,特别适合万物的生长,与西北大漠和黄土高原有着不一样的地域风格。在岭南文化中,人们比北方更奢望成仙得道,以享受福祉。陈家祠继承了岭南艺术“以自然为宗”的审美追求,在严谨威严的建筑氛围中追求自然淡雅、清新活波的情趣。

在祠堂的门口两侧,有一对连座高2.55米的大石鼓,鼓面直径1.4m。其基座雕刻精美,分别雕刻日神和月神,蕴含着自然为宗、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内涵。在其他艺术装饰中,大量的鳥兽鱼虫、自然山水、花卉果木等自然题材表现也有所体现。在陈家祠建筑的中心聚贤堂前的月台石栏杆上,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雕刻出缠枝纹,在望头柱的是正面刻有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岭南水果样式,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岭南风情。

(二)主张礼乐相济、忠孝报国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礼乐相济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何为礼乐?礼和乐本是同根;礼,即为上下尊卑的秩序和社会的准则;乐,在于调解各种类别和等级之间的关系。

“乐者为同,礼着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也就是说,个体的感性心理欲求和社会的理性道德规划应取得和谐统一,这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陈家祠不光是祠堂也是书院,所以其中的装饰艺术也运用大量韩信点兵、渭水访贤、三国群英会、太白退藩书等题材来表现儒家思想。例如聚贤堂后装饰有十二扇大型木雕屏风与第三进分隔,屏风采用“之”字形的结构,把曲折复杂的故事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分别刻有从商周至宋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其中刻着的“郭子仪祝寿”,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老将郭子仪奉旨带兵出征西凉。在边境一带的时候,刚好是他的70岁大寿,于是他传令士兵去邀请边关的敌军将领赴宴。在宴会上,郭子仪陈之以理,晓之以利,将敌军众将说得心悦诚服,于是重新和好如初,没有动一军一马便使边关恢复了安宁,避免了一场战争。这个故事刻在屏风上,传达出了郭子仪超凡的智慧,同时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底蕴。雕刻师傅刀法犀利洒脱,精细巧妙,使这十二扇屏风成为了广州木雕的代表作[5]。

(三)向往神仙境界、轮回永生的宗教意蕴

神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无所不能、超脱轮回、跳出三界、长生不老的人物。人类把神幻想成是无所不能的,是以人类信仰神,但信仰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使得自身的魂力凝聚,发挥出念力。岭南道教是由符箓派道教转化而来的,在西晋时期,葛洪成了道教神仙论的奠基人。道教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使追求长生不老、向往神仙世界成为了人们普遍的人生目标。陈家祠在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上,加入了“龙王八仙朝玉帝”“天姬送子”“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道教故事题材,古时候传说人们只要吃蝙蝠肉就可以成仙,从而蝙蝠图案便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又与“福”相谐音,意为长寿之物。《抱朴子》曾记载:“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磨末服之,令人寿万岁。”[6]在陈家祠的装饰艺术中,广泛使用了蝙蝠的造型,在艺术造型上进行了夸张的处理手法,生动活波,形式多样。其中最大的一个“福”,在聚贤堂瓦脊两边的山墙上,一个四平方米的俏皮的蝙蝠前面,有两个大大的铜钱,寓意“福在眼前”;还有两只活泼可爱的蝙蝠相叠,称为“福上加福”;“福”的圖案大量出现在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上,目的是让福气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地方涌入陈家祠,使陈家祠成为岭南拥有最多“福”的建筑物。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教文化盛行于我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登陆到广州,由于广府文化的开放性特点,逐渐演变而成富有岭南特色的禅宗。因此,在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也大量运用了佛教题材的一些艺术表现,比如莲花、宝瓶、金鱼等素材,莲花象征清净,宝瓶象征功德圆满,金鱼象征活泼。陈家祠的装饰艺术都吸取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普通人息息相关,与生活质量密切联系,体现出人们追求轮回永生、平安幸福的宗教观念。

四、结语

多元文化的聚合,不断加强的融合力,形成了岭南文化是多元文化结合体的特色。陈家祠作为广东陈氏家族的总祠堂,以严谨开放的姿态、兼容并蓄,将不同的文化意境汇于陈家祠建筑中,特别是岭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意境的探讨及内在的深层次认识,可知意境作为文化精神的体现,有着丰富的内涵,并成为了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魅力源泉。通过对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文化意境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了解,并不断地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黄淼章.陈家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才刚.广州陈家祠的岭南建筑艺术特色[J].南方建筑,2004,(02):31.

[3]罗雨林.岭南建筑明珠一一广州陈氏书院[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

[4]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277.

[5]王娟.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J].艺术百家,2008,(02).

[6]王达人.中国福文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74.

猜你喜欢

装饰艺术
浅谈中国北方民间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装饰艺术中的巴旦木纹样研究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
图案设计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花艺设计中的色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