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和出路

2017-09-02方育华

财会学习 2017年16期
关键词:出路财政资金瓶颈

方育华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要重视财政管理工作,了解财政资金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作用,还要明确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高质量的绩效评价工作作为支撑,要做好这方面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这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在当前的新经济体系下,由财政资金形成的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在以往的探讨研究基础上,阐述一些現阶段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瓶颈;出路

我国从21世纪初,在湖南、湖北等省份开始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到现在已有十多年时间,政府的财政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创新,虽然在这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些差距,但是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已经逐渐成熟,已经具备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等特点,现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和出路进行详细解析。

一、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重大,能对国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也可以加强勤俭节约,环保节能的宣传工作,积极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绩效申报-绩效目标批复-项目实施-绩效跟踪-绩效自我评价-绩效再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应该注重“绩”和“效”,前者即是成绩,也就是工作成果,后者则是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以往很多年,我国经济发展都只是追求成绩大小,追求的是经济总量的增值大小,提升速度。由于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公益性服务,如果只是把重点放在“投入—产出”上对成绩进行评价,显然不够合理。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开始注重开展财政资金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工作,这是在重视成绩的基础上慢慢重视效果的体现,这也是财政管理上一个阶段性的提升,这不仅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观,也逐渐向人性化社会靠拢。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并且以此作为依据合理正确地开展评价工作,才能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和困难

(一)重点在事后评价而不是在事前评估

通过对目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流程分析,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都把重点放在事后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上,评价工作则是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式”的审查,也就是观察支出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工作更注重财务上的审计,难以查找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不可能深入找出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对策,这就会为未来的财政资金管理埋下巨大的隐患。除此之外,绩效项目虽然在事前也有相关的论证工作,但是都没有进行绩效预估,部分项目虽然通过了前期的论证工作,并且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完成,但是最后的绩效评价却没有达到标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在事前加入评估工作,判断出无法达成效益的目标,然后取消相关的项目,这样就能从源头控制资金的流向,不会出现财政资金的浪费,从而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评价结果的运用能力和运用程度低

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上,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要原因就是财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上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每次绩效评价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改不到位,有些单位还每年发现的问题都一样,甚至问题增多的现象,即使这样也是“死不悔改”。其次就是评价结果对预算编制形不成约束,两者关系不够密切,新《预算法》第32条中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财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难以参考上一年度评价结果就对下一年度预算进行调整,有的甚至为了省时省力,改动部分数据就直接照搬,而财政部门也基本都是参考上一年的执行情况,控制预算的调整幅度,上一年的绩效评价结果起不到任何作用,失去了大部分价值。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体系

现阶段,各个单位的绩效评价主要都是自评,财政部门只是选择一些规模大或者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进行评价。但是单位自己在进行评价时往往缺乏客观性,还会为了单位自身利益而进行部分调整,评价后结果也不会公开,这样就无法接受社会的监督,缺少公平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就会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管理工作也就慢慢被忽视。

三、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重视事前的绩效评估工作

“预算绩效”的核心在于事后对绩效进行评价,“绩效预算”的核心就在于事前的绩效评估。从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评估,可以使预算项目在批准设立实施前就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论证,不但事前要论证预设项目的可行性,还要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要让财政资金投向评估结果更好的项目,从根本上杜绝财政资金投向评估不达标的项目,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浪费,优化财政资金运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我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首先,无论是被评价的单位,还是政府财政部门,都要认真学习绩效评价知识,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更新,思想上也要跟得上,要让评价人员和被评价单位都认识到绩效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思想。其次就是要重视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对策进行整改,要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有就是要合理运用上一年的绩效评价结果,将其与当年的预算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部门预算的依据,尽量确保财政资金都进入有高效益的项目。优化财政结构,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绩效评价市场化,增加结果曝光度

绩效评价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绩效评价的市场化有必然性。我国首家绩效评价行业协会——上海市公共绩效评价行业协会已经于2014年成立,协会拥有的会员单位包括入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三方中介机构库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工程造价公司以及其他各类咨询公司。协会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合理的行业标准,使绩效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也拥有不同评价机构的资源,让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此外,绩效评价工作的结果和整改情况也应该更加透明,财政资金只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才能让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公平,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把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如无法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应该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这样就能把绩效评价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也能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每项工作都应尽职尽责,从而提高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财政支出至关重要,财政资金的管理更不可小视,我们要加大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优化财政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最终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和出路[J].交通财会,2017(1):31-34.

[2]夏可欣.基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瓶颈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1):56-59.

[3]余景选.对瓶颈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6(20):61-63.

[4]姜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困境及思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7-8.

(作者单位: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出路财政资金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