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喀斯特上的创新发展实践点赞

2017-09-01

中国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荔波喀斯特全域

人,常常会被一滴眼泪击中灵魂。

八月的贵州荔波,喀斯特丛林下碧水静流。

在茂兰五眼桥竹子林休闲山庄,女主人戴莹玄的潸然落泪,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贫困对人的身心伤害有多残酷。

這个曾因家境极度贫困,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无钱入读,只好含泪离乡打工,又受惠于生态保护、全域旅游而返乡致富女子的切身经历,让我们感受到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虽然,直到目前为止,全球的学术界还没有关于贫困的涵义及其衡量标准的确切界定,但理论上无论如何定义,贫困都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客观存在着,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和人类生命的尊严。

我国的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通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长期以来,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目前,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自相拯救行动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教条,针对特定目标,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措施,是我们古老的东方大国面临的时代难题。

贵州省荔波县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域的客观实际,创新提出全域旅游模式推动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路径,这无疑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一个靓丽样板。

8月上旬,《中国周刊》采编团队深入荔波喀斯特秘境,深度采访当地干部群众,获得大量鲜活材料。本期《中国周刊》通过《以全域旅游促精准扶贫的荔波模式观察》等系列报道,全方位呈现荔波县全域旅游模式的理念背景和创新实践,深度探寻其辩证思维和国际视野。通过“开展全域旅游实现精准扶贫的荔波模式观察”“山谷里的国际文化大视野”等系列单元的客观呈现,期待为全国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工作的国家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掩卷沉思,通过“荔波模式”的绿色实践,我们也更进一步鲜活认识到保护与发展的并行不悖,确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朴素哲理。

让我们一起为荔波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创新社会实践点赞!

猜你喜欢

荔波喀斯特全域
荔波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荔波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州纪委文件精神
穿越喀斯特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小机场搭起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