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树种选择与应用研究

2017-09-01童庆嘉

防护林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连城县树种绿化

童庆嘉

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树种选择与应用研究

童庆嘉

(福建省连城县林业规划队,福建龙岩366200)

根据福建省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要求,分析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按照分区分类的研究方法,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域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等3个区,将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分为休闲旅游、功能防护、屏障绿化等3个大类;根据树种选择原则和生物学特性,提出连城县各区、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的主要景观树种,建立适宜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各类型的树种优化配置模式,为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乡村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应用效果

生态景观林(景观生态林)是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态功效,重点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乡村生态景观林是依托乡村公园、村庄水系、水头、水尾、后龙山、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以及“四旁”闲置地、废弃地、卫生死角等,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乡村生态景观林是福建省独特的乡村美景,深受群众喜爱,富有地域文化,突出生态功能和公益特性。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林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拓展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打造乡村绿化精品。连城县是我国南方3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2.8%,居福建首位,但林分结构单一,针叶林多,生态功能等级低,生态防护功能有待提升。为加快推进乡村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提高连城乡村生态景观质量,建设美丽连城,2016年,连城县打造了9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森林生态景观林7.3hm2,推广种植景观树4740株。2017年将实施20个村的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项目,面积19.3hm2。本文根据福建省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要求,分析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按照分区分类的研究方法,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域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等3个区,将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分为休闲旅游、功能防护、屏障绿化等3个大类;根据树种选择原则和生物学特性,提出连城县各区、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的主要景观树种,建立适宜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各类型的树种优化配置模式,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质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1 项目区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分析

1.1 自然地理条件

连城县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116°32′—117° 10′E,25°14′—25°51′N,南北长74km,东西宽64 km,全县总面积2579.2km2。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达38℃,极端最低气温为-5.6℃,年平均降水量1734.4mm,蒸发量1436~1780mm,相对湿度72%~80%,年平均无霜期291d,年平均日照时数1760.7h。境内集水面积2161km2,河长192km,山脉主要有玳瑁山山脉和松毛岭山脉,海拔在279~1811m,中山占32%,低山占32.5%,高丘占35.5%。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为主,红壤、黄壤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7.5%,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连城县境内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生态优美,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和闽江、九龙江、汀江主要发源地,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主体坐落在连城。

1.2 社会经济条件

连城县是革命老区,属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境内共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古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据2015年统计公报,全县辖10镇7乡,23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人口34.2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24.6万人,城镇化率42.6%。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立体交通网络发达。2015年县内生产总值147.56亿元,林业产值8.8亿元,财政收入5.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861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1.3 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现状与问题

1.3.1 乡村生态景观林总体建设不平衡,分区分类景观规划建设体系不成熟 连城县一方面“森林进城”正在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另一方面“公园下乡”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林。但是,在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方面,缺乏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独具特色的分区分类景观规划体系,从2016年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情况看,总体规划和景观建设体系不成熟,难以实现生态和景观功能为主的乡村生态景观效果。

1.3.2 树种和林分结构过度单一,生态景观效果差

景观树种加上本底植被构成生态景观林。连城县一是项目区林分面积中,林分树种以马尾松、杉木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人工纯林树种单一,阔叶树质量不佳,森林景观效果差;二是2016年实施项目景观树种有11个,除赤岭村有7个树种外,大多数村只有2~3个,总体来说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单一,未能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态景观的观赏要求。

图1 连城县2016年乡村生态景观林树种配置图

1.3.3 游憩空间欠缺,景观设计单调 乡村生态景观林新造或改造提升0.67hm2以上,规模不同于城市。由于对乡村生态景观林现状认识不足,缺乏对乡村生态景观林特色的认识,以及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不高等原因,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成常规的造林绿化,缺乏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的乡村生态景观林“千村一面”。

1.3.4 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苗木类型、规格达不到要求;二是运苗技术不规范;三是苗木没有专门检疫;四是后期管理不到位。

2 树种规划与优化配置模式建立

2.1 树种选择与配置原则

2.1.1 分区分类、规划先行的原则 依托乡村(森林)公园、村庄水系、水头、水尾、后龙山、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以及“四旁”闲置地、废弃地、卫生死角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突出乡村之间的绿化差异性和生态景观特色,景观树种规划以连城县海拔高度区域不同进行分区,按建设目标进行分类,划分为3区3类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完善景观树种规划建设体系。

2.1.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尊重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选择群众喜爱、适宜本地生长、寿命长的乡土景观树种。

2.1.3 优化配置、绿化美化的原则 打造“村在林中,林在景中”优美景观,景观多样性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建设宜居家园。注重协调乡土树种与引种树种的比例,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和色彩,利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视觉体验,利用点缀许多其他不同色彩植物的方法等来体现植物的美,通过合理选择乡土景观树种,突出地域景点特色,保护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森林植被群落的生态景观质量。

2.2 乡村生态景观林树种规划与优化配置目标

选择耐寒、耐旱,且抗病虫能力强的景观树种(品种),特别选择乡土景观树种或已经驯化成功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确定合适的树种组合和种植密度,形成稳定的生长环境,达到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目的;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建成以景观树种和常绿树种相互渗透的、互为补充的复层植物群落。原有的杉木、马尾松仅保留着生长健壮、高大通直的植株,由主要树种退居到伴生地位。杉木、马尾松林逐步改造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乔灌草镶嵌组合协调、多层结构的立体林相景观,绿荫效果与观赏效果明显。

2.3 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分区分类规划

通过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总体规划和独具特色的分区分类景观规划体系建设,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分区详见表1,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分类详见表2。

表1 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分区表

表2 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分类表

2.4 乡村生态景观林树种优化配置模式建立

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以混交林为主。根据连城县乡村各景点特点,采用多树种多层次混交,形成多树种的合理配置,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提高乡村生态景观效果。各种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主要树种配置模式见表3。

表3 乡村生态景观树种优化配置表

4 5 6低山区(≧500-800)Ⅰ休闲旅游型7(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3常绿树种规则式、自然式Ⅱ功能防护型5常绿树种:5(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规则式Ⅲ屏障绿化型7常绿树种:3(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规则式、自然式7 8 9高丘区(≧250-500)Ⅰ休闲旅游型7(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3常绿树种规则式、自然式Ⅱ功能防护型5常绿树种:5(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规则式Ⅲ屏障绿化型7常绿树种:3(观叶+观花+观果)景观树种规则式、自然式

3 应用技术与项目实施预期效果评价

3.1 应用技术

3.1.1 建设规模 要求每个项目村新造或改造提升0.67hm2以上生态景观林,每片生态景观林应为面积0.3hm2以上、以生态和景观功能为主、能长期保存下来的长生林。

3.1.2 营造类型 休闲旅游型、功能防护型、屏障绿化型3种。

3.1.3 树种选择 应种植群众喜爱、适宜本地生长、寿命长的乡土树种和引种成功的珍贵树种,推荐树种见表4。

表4 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树种选择表

3.1.4 苗木规格 有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采用胸径3~8cm,加权平均后胸径≥5cm、树高≥2.5m、冠幅≥8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大苗。无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采用地径≥5cm、树高≥2m、冠幅≥8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大苗。

3.1.5 种植密度 种植连续面积0.3hm2以上的片林或2行以上、行距≤4m的护岸(景观)林带,造林密度不得少于630株·hm-2,且分布均匀。

3.1.6 改造提升 对原有的稀疏、残次生态景观林进行补植改造,提升生态景观功能。其中,片林补植到合理造林密度且分布均匀,林带由1行补为2行以上,均按补植株数折算面积(42株折1亩),但折算后的面积不得超过造林地块面积。

3.1.7 管护要求 要求建立乡规民约,设立生态景观林公告牌,落实管护责任,做好种植后3年的管护工作,确保建设成效。

3.2 应用结果

3.2.1 应用项目规划布局 依据2017年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任务进行分区分类规划。

通过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总体规划,2017年,在14个乡镇中,规划20个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森林生态景观林19.3hm2,其中中山区4.7hm2,占总面积的24.1%;低山区5hm2,占25.9%;高丘区9.7hm2,占50%。村落宅基风水林17.3hm2,占89.7%;寺院风水林2hm2,占10.3%;推广种植景观树种17个12500株。

3.2.2 项目实施预期效果评价2017年,连城县在14个乡镇中,营造2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森林生态景观林19.3hm2,推广种植景观树种20种12500株。通过对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森林景观改造和森林管护,以及景观树种优化配置,将大大提高乡村生态景观林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域生态景观,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增加就业机会,为乡村旅游提供良好场所,为创建省级森林县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起示范作用。本项目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公益项目,主要体现无形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造就许多优美的乡村生态景观,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间接地增加旅游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间接地发挥了经济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4.1 针对连城县缺乏乡村生态景观林总体规划和独具特色的分区分类景观规划建设体系的问题,根据福建省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要求,分析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按照分区分类的研究方法,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域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等3个区,将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分为休闲旅游、功能防护、屏障绿化等3个大类;根据树种选择原则和生物学特性,提出连城县各区、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的主要景观树种,建立适宜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各类型的树种优化配置模式,将为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4.2 依托乡村(森林)公园、村庄水系、水头、水尾、后龙山、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以及“四旁”闲置地、废弃地、卫生死角等自然条件营建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议采用“山水园田统一规划设计,乔灌、花果树一起上,片、带结合”的方法,分区分类认真做好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方案。在景观树种规划上,分区分类进行树种组合配置:①村落宅基景观树种占比例不低于70%,适当配置常绿树种;坟园墓地配置常绿树种;寺院常绿树种占比例不低于70%,适当配置“观叶、观花”景观树种。②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有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占70%以上;③为体现不同的季相变化,每片景观林原则上须选择3种以上树种(或品种);④种植方式以块状混交、自然式配置为主;⑤乔木树种栽植密度630株· hm-2以上。

4.32017年,连城县在14个乡镇中,营造2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森林生态景观林19.3hm2,推广种植景观树种20种12500株,涉及面广、管护要求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加强地域特色景观资源保护,要求建立乡规民约,设立乡村生态景观林(风水林)公告牌,落实管护责任,做好种植后3年的管护工作,确保建设成效。

4.4 经估算,连城县2017年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项目总投资580万元,投资额大,建议政府加大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扶持力度,并通过企业或村民共建休闲游憩绿地和设施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与旅游、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地方绿化美化生态化品牌,建设进入式林地和配套游览通道、林间小屋等,形成生态旅游的新增长点。

[1]张平.顺昌县乡村生态景观林营建问题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6(8):101-103

[2]许飞,邱尔发,王成,等.福建省乡村风水林树种结构特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99-106

[3]赵世伟,张佐奴.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冷平生,苏淑钗.园林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5]邬志星.观花植物栽培技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6]徐峰.观叶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7]刘甜田,叶喜.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特色营造探析[J].绿色科技,2016(7):45-48

[8]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S725.1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7.032

2017-05-18

童庆嘉(1973-),男,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连城县树种绿化
连城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连城县天然阔叶树林分生长分析与评价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连城县计生协会发放助学金
闽西连城县的牛肉菜肴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