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

2017-09-01王曼

防护林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种子园西伯利亚

王曼

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

王曼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

2004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从东北林业大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嫁接到沙地樟子松容器苗上。现嫁接成活率为95%,圃地的栽植成活率为92%,林地的移栽成活率为95.4%,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12a的引种试验表明,选择优良穗条异砧嫁接育苗,并在嫁接后加强管理,注意苗木的生长情况、越冬防寒及防治病虫害,引种就能获得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对于丰富沙地地区的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异砧嫁接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lica)是俄罗斯最珍贵的林木种质资源,是欧亚大陆寒温带针叶林(泰加林)的著名成林树种[1],该树种极耐寒,喜湿、喜光,成活率高,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适应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可与东北红松相媲美[2]。我所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4年夏,从东北林业大学采集的西伯利亚红松接穗,开始异砧嫁接引种试验,12a的引种试验表明,西伯利亚红松在科尔沁沙地上已引种成功,现将引种情况简介如下。

1 引种地概况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实验林场种子园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端,位于122°22′E、42°43′N,海拔226.5m。年降水量450~500mm,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54d;土壤为瘠薄的风沙土。引种地地势平坦,灌溉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好。

2 引种方法

采用异砧嫁接西伯利亚红松的引种方法。3~5 a后苗木出圃,直接用于造林,部分苗木用于继续扩繁。

2.1 砧木的选择、接穗采集

分别于2004年夏季和冬季到东北林业大学采集西伯利亚红松接穗,嫁接到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上。

2.2 嫁接

2.2.1 嫩枝嫁接时间选择在7月下旬,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接穗在要木质化又没木质化时开始嫁接,当接穗的髓心一半木质化时或砧木的形成层硬化时都不能嫁接,这些都影响成活率。嫁接时做到嫁接多少拿多少,勤拿少拿,嫁接时放穗条的容器内要放置冰块,上面要有覆盖物,防止穗条水分蒸发。2.2.2 硬枝嫁接时选择4月上中旬,采用芽接嫁接法。在嫁接的前一年冬季把接穗采集回来,放在储藏窖内,用湿沙覆盖,随时注意沙土水分,及时喷撒,防止穗条干旱失去生命力。温度控制在5℃±1℃。

3 苗木管理

3.1 嫁接后苗木管理

在嫁接前1~2d对砧木进行灌水,让砧木吸足水分,防止砧木缺水死亡。嫁接后马上灌水一次,让嫁接苗有充足的水分。以后的管理同樟子松容器苗,全年共施肥3次;用甲托、百菌清进行防治病害,一旦发现病状,应立即拔除病苗,施用敌克松控制病情;采用防风网防风,在嫁接苗周围用秸秆挟一层防风网,在引种地主要是西北风,在西、北两面多挟一层,防止春风吹干嫁接苗体内的水分,造成生理干旱死亡。

3.2 嫁接苗移栽

西伯利亚红松经过3~5a的生长,当年生的穗条能生长并木质化到8cm左右时,可以移栽出圃。移栽时间为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随起苗随移栽。

3.2.1 造林 考虑到科尔沁沙地春季风大,红松怕风吹,地点选在种子园工区的樟子松与红松的混交林造林地上,土壤为沙土,原有的树木栽植密度为4 m×4m,有一定植被的地块。造林前按造林密度开25cm深的浅沟,在沟内按株距挖栽植坑,坑的大小可根据容器杯大小而定。先将苗木的营养袋撕开,且不让营养土散开,将苗木连同营养土一起放入栽植坑的中央,再用湿土将苗木埋上踩实,最后浇1次水。苗木的栽植深度宜深不宜浅。栽后2a~3a内根据土壤墒情每年灌水5~6次。共移栽了130株西伯利亚红松,面积为0.2hm2。栽植后在西、北两面用秸秆立防风墙。

3.2.2 圃地移栽 在种子园工区内选择了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较好,四周有大树防护的地块,按照3 m×4m的密度挖栽植穴,在穴内放置草炭与沙土的混合物(1∶3),移栽西伯利亚红松苗50株,面积为0.054hm2。

4 西伯利亚红松在科尔沁沙地的表现

2004—2016年在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实验林场种子园基地培育西伯利亚红松苗木380多株,累计造林面积达0.254hm2。4.1 通过表1得出,经过十几年的试验,西伯利亚红松嫩枝嫁接成活率远远高于硬枝嫁接成活率,超过了90%,达到了生产上的要求。

表1 嫁接成活率

4.2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成活5a后,当年生穗条长10~17cm,每个硬枝上都能分出3~4个新穗条。3~5年生苗木高度可达120~150cm。

4.3 选择造林地是樟子松与本地红松(75年嫁接)的混交林,西伯利亚红松栽在采伐枯死树的空地上,形成了上层是当地红松,下层是西伯利亚红松两个不同树种的复层模式。通过表2看出,两个地块的造林成活率都超过了90%,造林地与圃地上当年没有成活的苗木在翌年补接或补植,现都达到了100%是西伯利亚红松。

4.4 经过12a的观察,西伯利亚红松在科尔沁沙地苗期表现正常。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嫁接苗木生长优良,在-35℃低温下能够安全越冬,未发现任何病虫害。

5 结论

通过2004—2016年的嫁接苗培育期和造林地生长量、适应性的观测结果分析:西伯利亚红松对科尔沁沙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且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苗木用嫁接方式繁殖。本地区培育出的苗木一部分用于治沙造林,另一部分用于采穗圃建设。用营养袋苗春季造林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二块造林地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因初次造林,造林地选择在固定沙地,以后可逐渐探索流动沙地上的造林技术。

表2 造林成活率对照结果

[1]王成.西伯利亚红松引种与种源试验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2]王平,刘翠华,刘玉军,等.西伯利亚红松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2001,26(5):6-8

S791.24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7.044

2017-03-20

王曼(1976-),女,辽宁阜新人,大学,工程师,从事林木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科尔沁沙地种子园西伯利亚
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落叶松种子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浅谈山西省林木种子园建设思路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模式与技术研究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科尔沁沙地3种平欧杂种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科尔沁沙地5种造林乔木的抗旱特征研究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