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从这里启程

2017-08-31高云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动性运动幼儿

高云

摘 要: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外界环境与教育要求在活动中才能成为幼儿心理反应的对象,进而转化为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在运动中主动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运动;主动性;发展

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运动,这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运动适合幼儿年龄的特点,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时机,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并与周围的环境事物发生相互联系,因此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运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孩子运动的能力,又给孩子创设了主动性发展的舞台。

一、开放环境满足选择需要

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对新鲜的材料会产生与其互动的兴趣,想要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兴趣点高了,他们就会产生超出现有水平的表现。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运动场地、材料和活动内容的设置需要体现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活动提供保证。因此,我园开放的活动区有攀爬区、钻爬区、跳跃区、平衡区、投射区、车类活动区、滚动区、大型玩具活动区等,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展现运动自信

在活动区的创设上,我们应该认真对照《纲要》来分析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创设有特色、有个性的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提供适宜的材料丰富活动的内容

(1)活动区材料的提供具有可靠性,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的、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和玩具场景,以激发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运动创造的心理需要。我们在运动活动时提供半成品材料和废旧的材料,如纸盒山洞、抬轿子、纸盒迷宫、推推箍、自制推车、飞盘、飞镖、布艺乌龟背果果、拖拉玩具、赶小猪,以及各种各样的竹梯、竹竿、玉米棒子、麦秸墊子、弹性抛兜等,让幼儿将这些孩子们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2)活动区材料的提供具有针对性,并随着幼儿的兴趣变化不断调整。幼儿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持,是幼儿运动的工具。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为便于幼儿间主动交流,运动材料的提供既要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又要随幼儿实际水平的发展而做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围绕“小狗抬花轿”这一主题,我们在运动中增添了一些辅助的材料,如纸盒制作的轿子,随着游戏的开展和孩子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又提供了用麻袋制作的担架、蛇皮袋制作的滑竿等运动材料。幼儿能根据能力差异主动交流和选择游戏材料,体验活动的快乐,同时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3)材料的收集具有多方位性,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操作欲望。在以往的运动中,教师总是材料的提供者。实践表明,社区、家长、幼儿都是收集材料的多面手,特别是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更能有效地激发其探索运动中不同玩法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加喜欢运用材料,喜欢运动。只要有机会,幼儿便会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投入活动区,如各种小球、稻草球、娃哈哈果奶瓶、纸盒子、火柴盒、木棒等,使运动区材料日趋丰富。有时,活动中缺什么,幼儿就会主动交流、主动收集,增设到运动区域中。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效引导实现活动价值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隐含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而自由活动是运动的最大特点。因此,指导幼儿开展活动、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地开展活动、保护幼儿、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成了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支持、启发和引导是实现活动区教育价值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凸显幼儿自信的支撑点。

(1)幼儿参与运动区的创设过程。当活动区的活动内容被确定之后,幼儿就会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他人的帮助来获取所需的材料。如在布置钻爬区“小乌龟运粮食”这个活动区时,我们引导幼儿去田野看看秋天里有哪些材料可以用在游戏中,于是,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秋天里才有的材料,有稻草球、稻草垫子、稻草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取信息和材料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感和任务意识得到了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也实现了活动的价值。

(2)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并及时指导。教师要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关注他们是否遇到问题,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活动中是否安全,有没有参与活动的兴趣,以此来判断幼儿的需要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比如,在平衡活动区中,梯子的高度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有关。在混班活动中,年龄较小的孩子通过观察年龄较大的孩子的不同玩法,运动水平获得迅速的发展。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安全系数,使幼儿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幼儿通过挑战不同的运动难度得到满足,获得自信。

三、自主思考形成良好品质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信心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需要可持续探索的环境、材料并形成目的意识。因此,在运动中我们积极拓展空间,使幼儿形成目的意识,为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幼儿的初步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初步创造能力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运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为促进幼儿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运动要求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要不断引发幼儿思考玩什么、怎么玩。如玩绳子,传统的方法是跳绳,但通过拓展,简简单单的绳子可当障碍物、小河、小蛇、各种绳子游戏等。

总之,幼儿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们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主动、积极、愉快的体验。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运动材料之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活动区相互作用,探索材料的多种用途,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陈月文,胡碧颖,李克建.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04).

[2]谢智敏.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的节奏感[J].教育探究,2012(02).

[3]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3).

猜你喜欢

主动性运动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不正经运动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