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学校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2017-08-29王卉蕊王严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

王卉蕊 王严华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课程意识和着时代的旋律走进校园。“七彩课程”建设为我校“七彩教育”文化建设奠定了的坚实基础,并以其鲜明的个性,诠释了课程建设在提升办学品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课程 校园 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019-02

一、建立课程意识,走特色发展之路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改革设想将难以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成果。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学生个性。为此,我们不断深化课程认识,挖掘整合课资源,努力建设学校课程,打造学校品牌。

二、建构课程体系,形成独特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设定的学习路径,以及学生在路径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我校课程建设力图改变传统课程的因“教”而“学”的格局,真正体现“课程学习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特色。

(一)开发“综合型实践课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综合型实践课程是指“学科类综合实践课”和“活动类综合实践课”。我们将国家课程、主题教育与“劳动体验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发出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课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以科研室牵头,组织主研人员自主开发,不断完善,编撰了《我们的七色光我们的快乐园》《七彩童年》两册校本教材,教材分“学科整合”“主题活动”两个类型,关注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征,分高段、中段、低段三个层次。在课程设置上,将学习时间安排到“地方课”“综合实践课”之中,以保证“特色课程”学习。

1.学科类综合实践课

杨九俊极力倡导“有联系地教学”。我们也认为,任何学科的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建立学科内的纵向联系,还兼顾课程互补,打破不同学科壁垒,让学生把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并联起来,进行综合学习。

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综合型实践课”去学习。学生在劳动基地去进行春种秋收;在玉米授粉的季节,进行繁殖实验,他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扬花”,什么是“授粉”,终于将抽象的知识化为了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们有意识地将数学、科学、美术、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在“学科类综合实践课”中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学以致用。语文老师带学生写诗抒发丰收的喜悦;美术老师带学生去菊花圃写生;数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快乐地计算售卖蔬果的利润……学习兴趣在体验中滋生,知识在实践课中累积。生活的鲜活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

2.活动类综合实践课

此类课是将德育教育、文体活动、班队活动加以整合。以劳动教育为例,我们改革传统德育教育空洞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亲历,去感悟。每到丰收时节,学校会组织“七色光小超市”售卖活动,由孩子们自己定价、自主推销产品。他们在收获之余深深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体验到劳动的真谛: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也是艰辛的,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

目前“活动类综合实践课”已形成系列,如“赏菊咏菊会”“今天我当家厨艺大赛”“七色光小报、书画展”“七彩童年”作文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体验了成长,收获了思想。我们还将活动中的难忘经历作为素材蓝本,经过艺术加工,改编成小话剧、歌舞剧、集体舞等形式搬上舞台,既丰富了文体活动,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开发“拓展型实践课程”,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拓展型实践课程”在課程开发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着重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我们始终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努力使体验转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分析研究、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科学体验”就成了这类课程的终极目标。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彰显办学特色,推动文化发展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思想问题,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会有积极的教育实践,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办学成果。我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对丰富学校课程内容,促进办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对学校《以劳动实践为依托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研究》科研课题进行了认真评审评,给与的评审意见是:“课题研究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富有学校特色。”

由于学校在课程建设领域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课程文化,办学特色得以彰显,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依赖完善的学校课程建设和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我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物化的硕果,更重要的是,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们潜在的能力正在被挖掘、发现,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的课程意识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合作意识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同时,团结、和谐、乐观、奋进的内部环境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作者简介:

王卉蕊(1990-),女,汉族,重庆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王严华(1963-),女,汉族,重庆人,大学,副高。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Q爆校园
谁远谁近?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