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夷州茶香 余韵千年

2017-08-28文/汤

藏天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凤冈凤冈县黔北

图 文/汤 权

夷州茶香 余韵千年

图 文/汤 权

人物名片

汤权,曾任贵州省凤冈县医院放射科医生,后转行凤冈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任专职记者,现为凤冈县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二十多年来,业余从事地方历史、民俗、茶文化的挖掘整理,撰写数十万字研究性文章,拍摄上万幅珍贵资料照片。热爱地方民俗与茶文物的收藏研究,累计自费投入三百余万元,收集黔北一带民俗、农耕、茶文化实物30多个大类100余小类共千余件,并在县政府帮助下,自费创办凤冈茶文化展览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陆羽著《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据史料记载,古夷州辖今贵州凤冈、湄潭、务川等地域,而夷州治所就在今凤冈县绥阳镇附近一个叫“城址”的地方。如今,此处还保留着丈许宽的土夯古城墙,墙外三丈多宽的城沟依然可辨。

整个“城址”宽500米,长600米。其内的田土中,现在遍地都有瓦砾陶片。城址正中,是一所小学,教室的基础下有大量的古代砖瓦条石。原城址北门外有三棵古柏,每棵胸径都在两米以上,它们一直耸立至二十世纪90年代,才被人为破坏而枯死,最后被砍伐。传说树旁就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近年,“城址”外的老寨村民挖沼气池时,挖出了一窑老砖瓦及其他古物。在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体》唐朝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夷州治所与今凤冈县城的位置关系。清《贵州通史》亦注明古夷州与今凤冈县的历史演变。

在凤冈,由于这座“城址”的遗址存在和相关史籍资料,把凤冈的历史追溯到了唐朝,凤冈的茶文化也随着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而名扬,也许当年茶圣品评的夷州茶,正是从“城址”这个地方起程,踏上进京之路,最后载入典籍的。

◎汤权收藏的黔北明代仡佬土家多功能保温茶架

◎汤权收藏的瓷茶具系列(茶壶、茶叶罐)

茶 源

凤冈种茶源自何时很难考证,但唐朝就已走进京城,载入《茶经》得到极高评价,足以证明在1300多年前,凤冈茶的种植生产就具有了一定规模和相当好的品质了。

原始的凤冈茶树是什么样,亦待进一步考证。在民国以前,凤冈茶多半是高树种类,商业种植为小规模茶园。家用茶则是屋边土角栽上几棵近丈许高的茶树,任其自然生长,够一家人一年的享用就行了。没有种茶树的邻里乡亲,也可以随便讨摘享用,不必付钱。这类茶树人们习惯称家茶。而野外天然茶树有苦丁茶、老鹰茶、榨油茶,还有会结果子长茶片的野山茶。

凤冈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便有了规模成片的知青茶场、集体茶场、民营茶场,保留了优良的地方茶种和引进外地绿茶品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名扬四方的“中国富锌富锌硒有机茶之乡”。

茶 具

凤冈老茶具可谓古朴奇异,且历史久远。就目前发现的实物,都可观看到800年前之宋朝遗风,而明、清留存下来的茶具可说是五花八门。

◎汤权收藏的茶具系列(宋代至民国的茶壶、茶叶罐)

土陶茶壶:从宋朝至清末均有实物留存。绥阳镇村民挖宅基地挖出了一件土陶茶壶,其茶壶高约30厘米、直径25厘米,偏心小口,水桶扁型提把,壶身上有古朴典雅的人面鱼身图和两条鸭嘴龙,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为宋代仡佬族土茶壶。类似的茶壶,后来又相继在琊川、何坝等地被发现。

土陶茶叶罐:实物可上溯至明代或更早些。二十世纪50年代在天桥的漆坪、花坪的彰教坝、琊川的大都等地,先后在仡佬族生基坟(当地称苗坟)中出土土陶罐,罐中还存有五谷杂粮及茶叶等残渣。此类陶罐多为酱褐色或瓦灰色,高30公分厘米,罐底直径10余厘米,腰部直径20厘米左右,罐口直径约10厘米。罐盖有宝塔形、瓦楞屋顶形,罐身陶塑鱼龙、人面等图案。

木制保温茶架:可上溯到明末清初。近年在乌江沿岸的老寨子,遗存的仡佬族多功能保温茶几(茶架),高150厘米、宽60厘米、厚50厘米,由可自由倾倒的内置锡茶壶的木茶桶、装茶叶的雕花抽屉、放茶杯(碗)的木架以及四周的木雕装饰等构成。整个茶几外观俨然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而功能又集盛茶、陈盏、保温、方便倒茶和居家装饰等功能于一身。此类茶几自从保温瓶问世后就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但在凤冈却幸存几件明清时期的精品,可谓弥足珍贵。

在凤冈,清代锡茶壶、民国铜茶罐随处可寻,木制茶椅、茶凳、茶桌、茶柜、茶台不但数量可观,而且做工也很考究。

◎汤权收藏的民国铜茶罐和铜茶壶

饮 茶

凤冈饮茶,首推“疙蔸—火铺—砂罐茶”。其方法就是在仡佬族民居的屋角,用木板铺成一个能坐十人左右的小楼台,中间用石块砌火炕,烧起疙蔸火,架上铁三角,放上老砂罐,煮茶熬茶。当茶叶放入砂罐内,近火烤炒,就会有一股清香浸入心脾。之后在罐子里放进山泉,猛火煨熬,散发的则是浓香的气味。砂罐茶煨至浓酽才饮,越酽越好。老人们说,砂罐茶不但提神消食,还有健体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在凤冈农村,闲暇时,中老年人拿着一根大烟杆,抽着叶子烟,端着土茶罐,喝着浓酽的茶,邀约左邻右舍“吹壳子”。这种火铺茶,大人们是不让小孩喝的,怕喝了睡不着觉。

从前,凡有“疙蔸——火铺——砂罐茶”的村寨,定有寿星打堆。近年,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只有个别的高山村寨还保留这一传统饮茶习俗,而坝子、集镇区域也难寻“疙蔸——火铺——砂罐茶”的踪影了。

泡茶是过去老茶馆的行业语,客人进茶馆称“蹲茶馆”,到茶馆喝茶,首喊店家拿“叶子”来。“叶子”就是茶叶。需要加水,叫拿“开”来,“开”即开水。茶馆的铜壶放在烧着火的灶上,随时处于沸腾状态。

◎汤权收藏的黔北宋代土陶茶壶

◎汤权收藏的明代黔北仡佬茶神木刻印板

茶 食

凤冈茶食花样繁多,能独站鳌头的要数油茶汤。当地喝油茶的习俗遍布城乡,可以说是人人喝油茶,人人爱喝油茶。

凤冈油茶不是休闲食品,而是生活正餐。一日三餐,餐餐有茶。“三天不喝油茶汤,做起活路心发慌。”在凤冈,油茶汤就是“干劲汤”,是力量的摧化物。

凤冈油茶的制作,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煮茶法”。即将茶叶用猪油、黄豆、花生、核桃等炒黄炸脆,清水煮透,木瓢磨烂,制成茶糕,吃时将茶糕加水煮开放盐,然后把茶汤舀入碗中与佐料搅拌,即可食用。油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诱人食欲,再配以多种茶食,如米花、黄饺、荞皮、泡粑、麦粑、米团粑、葵花等,既富含营养又提神充饥。

凤冈的茶食还有油茶稀饭、油茶面条、油茶汤圆、油茶绿豆粉、茶咸鸭蛋、婚礼专门推出的组合吃泡茶、哺乳期妇女用来催奶的鸡蛋甜酒茶等,吃法五花八门。

茶 礼

凤冈先民早就自成一套系统的茶俗茶礼。如仡佬民居的香火上书写:“奉献茶食宝珠衣,香花灯水果。”逢年过节,主家要净锅烧茶端至堂屋,行三碗净茶敬天地,三碗净茶敬君亲,三碗净茶敬师尊,还有历代高祖、神农、四官、观音、孔子、关圣、文昌、鲁班、牛王等位居香火之圣人神仙,均要一一大碗净茶敬奉 。

在婚俗中,说亲、定亲、接亲,称为吃茶、拿茶、下茶。媒人促合一对新人,要经过三回九转,跑烂几双新鞋,传递头道茶、二道茶、三道茶……直至拜堂成亲媒人吃谢恩茶。

◎汤权收藏的明清时期黔北仡佬族,土家族老式多功能保温茶博架

◎汤权收藏的清代黔北神柜上的敬茶图

不论是婚丧嫁取,兴居祝寿,节庆待客,茶是先行之物、厚重之品。老人寿庆,晚辈要向长辈敬茶;百年归西,茶及五谷作陪葬神品;家礼家规中,给老人、长辈递烟、敬茶是孝道与否的体现;客来敬茶,客走谢茶。真是无茶不成礼,无茶难交心。

凤冈的茶礼成规成章,深入百姓,伴随生活。

茶 馆

二十年前,凤冈的各个场镇都有传统的老茶馆,路边有清茶摊。像绥阳、琊川、蜂岩等大集镇上的老茶馆,一般都有五六家,多的十来家。清末至民国时期,何坝就有近十家茶馆,人们闲来无事就要去茶馆里座座,听花戏怀书、吹拉弹唱,看凤冈茶馆的特色把戏,人们称之为打“赤旁旁”。“赤旁旁”是一种用大竹子辟成两半做成的乐器,边敲打边说唱。

在县城,老茶馆是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净心养性、生意买卖、村族议事、民间调解、公务办理等,都离不开茶馆。民国年间,贵州禁烟总办前右路清乡襄办郎云程,处置凤冈毒枭李化清时,就是在县城的一家茶馆进行的。

凤冈茶馆还有专门的唱本,如民国时期新建人编著的《地名歌》,用凤冈地名及人文环境特征编写成歌在茶馆传唱。清光绪年间,何坝人编著的《治家良言》《醒俗歌》等,其方言地道纯朴,通俗易懂,说唱起来朗朗上口,是在茶馆传唱教化民众的乡土佳作。

◎汤权收藏的宋代黔北《扁嘴龙土陶茶壶》

◎汤权收藏的汉代黔北煮茶灶

◎汤权收藏的明代黔北仡佬、土家族土陶茶壶

大碗茶更是凤冈茶文化的一道风景。前些年,凤冈各集镇每逢赶场天,要道路口、大树底下、凉桥上面都有大碗茶摊子。人们来到茶摊前,息脚解渴,等人谈事,既方便随意又经济实惠。

责任编辑 袁泽友

猜你喜欢

凤冈凤冈县黔北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贵州凤冈县永安热矿水成因分析
凤冈:初心致远 红绿辉映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贵州凤冈乡村“杀年猪”习俗及其文化解读
东有龙井 西有凤冈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凤冈县华莲家电关爱天桥中学留守儿童
凤冈县老干部慷慨解囊助学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