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2017-08-28郑金鼎罗新华汤正明邵和军陈南晖

关键词:鲍曼青霉医务人员

郑金鼎,罗新华,汤正明,邵和军,陈南晖,罗 燕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贵州 贵阳 550002)

2016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郑金鼎,罗新华,汤正明,邵和军,陈南晖,罗 燕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 分析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我院感染科住院的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患者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观察其生存预后。结果 全年共计有1986例患者住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1.5%(10/1986),多重耐药菌感染易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70.0%(7/10),多重耐药菌种类以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30.0%,3/10)和ESBL阳性肺炎克雷伯菌(30.0%,3/10)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个月内病死率40.0%(4/10)。结论 我科部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药菌,为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临床医师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率增加,医院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升高,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而且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者旨在分析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1 方法

对2016年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进行监测,对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管理采取以下措施:临床医师结合患者标本培养结果,诊断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然后告知护士及护工,对患者实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包括患者床旁放置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时严格执行手卫生,护工对患者环境物表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用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等措施。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治愈后,解除接触隔离措施,对患者使用后的床单元、医疗设备等终末消毒。并对患者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观察其生存预后。

2 结 果

2.1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全年共计有1986例患者住院(1年内同一患者多次住院患者计算为1例),1年内共有10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男8例,女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1.5%(10/1986),全年无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聚集事件发生。

2.2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部位

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70.0%(7/10);泌尿道2例,占20.0%(2/10);腹腔感染1例,10.0%(1/10),如表1。

2.3 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

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3例,占30.0%(3/10);ESBL阳性肺炎克雷伯菌3例,占30.0%(3/1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菌杆菌2例,占20.0%(2/1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例,占10.0%(2/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占10.0%(1/10),如表1。

2.4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合并基础疾病及预后

10例感染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6例,原发性肝癌3例,重型肝炎1例。6个月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死亡4例,6个月内病死率40.0%(4/10)。如表1。

表1 2016年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资料

3 讨 论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我院实施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

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1.5%,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是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因此针对此类耐药菌株,医务人员在选用抗菌药物应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其次还发现2例耐碳青霉烯类药鲍曼不动杆菌和1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定植于医院内环境物表中,特别是潮湿的环境,包括病床、门把手、呼吸机等物表,其也可以定植于人的皮肤,这是造成该菌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因素[4]。因此,应该加强医院内环境物表消毒及监测,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绝对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5]。

感染科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均为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据随访结果,6个月内病死率为40.0%,主要病死原因为考虑基础疾病所致,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否会加重病情进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科部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药菌,为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临床医师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6]。

[1] 黄文治,乔 甫,王妍潼,尹维佳,宗志勇.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0):668-671.

[2] 黄 勋,邓子德,倪语星,邓 敏,胡必杰,李六亿,李家斌,周伯平,王选锭,宗志勇,刘正印,任南,李卫光,邹明祥,徐修礼,周建英,侯铁英,鲜于舒铭,胡成平,艾宇航,王玉宝,秦秉玉,刘 进,吴佳玉,郑 波,孙树梅,赵鸣雁,吴安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01):1-9.

[3] 金转丽,师建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多重耐药菌[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5):43.

[4]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刘荣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2010,240.

[5] 李六亿,郭燕红.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护理管理,2009,(06):5-7.

[6] 张月红,吴奕征,陆建红,王 春,李光亮.医院连续4年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03):284-28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22.152

B

ISSN.2095-6681.2017.14.89.02

猜你喜欢

鲍曼青霉医务人员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的影响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Chronic airspace disease:Review of the causes and key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喜庆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