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研究

2017-08-28谈晓琴

关键词:湿质证型气虚

谈晓琴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中医中药·

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研究

谈晓琴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医体质与证型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体质类型中的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与其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比例最高的为气虚质,但与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体质类型与并发症关系中,湿热质和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比较饮酒、吸烟的人数较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脂肪肝相比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体质各类型与证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干预患者的体质能明显提高效果。

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证型

在临床上,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前期阶段,是一种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若未能及时有效的抑制其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负担[1]。本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进行研究分析,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脑血管、肝、肾、免疫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异常、生活无法自理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等。其中男女比例为46:14,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4.48±10.13)岁。单纯糖耐量减低37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9例,两者联合异常者14例。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分类,对于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通过中医四诊方法由具有丰富的经验且经过培训的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其进行诊治观察,并确保环境的安静。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华中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问卷调查[2],共有九种体质,分别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平和质、温热质、特禀质、血瘀质及气郁质。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3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类型

患者体质类型中的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与其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比例最高的为气虚质,但与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类型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前期各体质与并发症的关系

在患者体质类型与并发症关系中,湿热质和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比较饮酒、吸烟的人数较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脂肪肝相比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糖尿病前期各体质与并发症的关系比较

3 讨 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发症多,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关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能有效对糖尿病进行预防[3]。体质与人类的疾病与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形成主要与先天因素及后天饮食等有关。中国体制学主要对人体整体机能进行调节,并清除辨识个体体质之间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调节,对预防早期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组研究中,患者体质类型中的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与其他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比例最高的为气虚质,但与痰湿质、湿热质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患者体质类型与并发症关系中,湿热质和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比较饮酒、吸烟的人数较多,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痰湿质与其他各体质类型脂肪肝相比较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前期体质各类型与证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干预患者的体质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袁 曈,刘佳嘉,张 琦,陈志霞,陈晓磊,林 俊.中医体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6(164):179-180.

[2] 林 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谷氨酰转肽酶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59(121):186-189.

[3] 陶文华.基于miR-29b调节SP1/IL-10对D-IBS合并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77(235):264-26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87.1

B

ISSN.2095-6681.2017.14.69.02

猜你喜欢

湿质证型气虚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