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2017-08-28吕文荣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评价

吕文荣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吕文荣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

目的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护理的心血管患者139例,视为本次研究课题的护理管理对象,给予基础护理管理服务的同时,针对性进行风险管理护理,进而分析心血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情况及对护理水平的评价情况。结果 心血管患者的发生风险管理事件的几率为1.44%(2/139),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率为98.56%(137/139)。结论 针对心血管患者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可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及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护理对策,能够高效降少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还可提高心血管患者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率,因此,值得在护理管理中的积极运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心血管病;护理管理

相对而言,心血管内科为院内接诊量偏大的科室,其病患年龄也相对较大一些,且患者的病情也相对变化较快,若临床护理管理出现疏忽或不足,则很容易引发护理风险时间,出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重大差错,会严重导致心血管患者的意外死亡[1]。因此,临床必需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护理理念,积极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心血管患者的切身安全,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环境控制管理,提高医患、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合理配伍治疗药物和进行用药监督管理[2],同时减少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方面的风险因素,精心检测患者康复进度,关注其内心舒适度,以促进其全面稳定的康复。现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护理的心血管患者139例,视为本次研究课题的护理管理对象,其中男83例,女5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9.72±5.61)岁;其中冠心病49例、高血脂46例及高血压44例。患者的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心悸、端坐呼吸气短、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胸口憋闷不适、咳嗽、口唇发绀、偶发晕厥、身体虚弱、肢体水肿、嗳气或恶心呕吐,刻板压迫性或紧缩性胸骨后疼痛、放射性左后背痛及牵扯性左手臂疼痛等。

1.2 方法

1.2.1 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过程面临的风险因素可包括以下几种:

(1)多种并发症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及护理管理过程[3],而且伴有高危险性,因而,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患者很可能引发多种合并症,进而互为因果造成护理风险上升。如患者体温高热、血液极具凝结、并发心力衰竭症等。

(2)临床人员知识薄弱及护理技术不纯熟

护理管理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对临床工作者的知识及技能都有极高要求。其不仅要充分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及后果,还要了解对症护理措施及熟练掌握临床急救技能。

(3)人员不足及急救配置不足

目前,临床工作人员的配置远达不到患者的需求,且床边急救配置也相对不足,易出现临床共用仪器现象,这些情况也会增加护理管理中的风险。

(4)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此病长期缠身,使得病患身心俱疲,心理状态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时候不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护理风险程度增加。

1.2.2 风险管理护理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能力

不断强调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使相关人员充分重视;期开展实践教学,努力提升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及排除危险的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差错;定期经验总结,互相学习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物资资源

尽可能合理调派人员,以确保患者及时得到临床护理;增加急救药物及仪器的配备,避免耽误急救措施的顺利开展。

(3)强化过程风险控制护理

应及时确认患者信息资料,保证患者准确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服务;重视药物配伍、核对用药,减少误用、错给、少用、漏用药物等情况而加重病情的风险;定时监测患者病情、争取静脉滴注处理时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检查血液循环变化等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中指标,以及时预防风险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记录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患者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情况(%)。分为三种:满意评价、一般评价、不满意评价。

2 结 果

经统计得知,本组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率为1.44%(2/139);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见表1。

表1 对护理水平的满意评价统计(n,%)

3 讨 论

从临床观察看,心血管患者多为中老年者,普遍年龄较大,相对病情较严重,给药、饮食及活动等各个过程均较舒缓,很可能意外发生较严重的风险问题。因此,临床要积极进行风险管理以提前消除风险因素和及时施救。

总之,对心血管患者护理应用风险管理,除可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管理和对患者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可通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更加关注其病情康复情况,同时提高其内心舒适度,进而提高其医护依从性并减少相关风险问题。

[1] 陆雯静,李海燕,卢 菁,蒲伟清,王晶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 673-675.

[2] 黄海燕.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64-65.

[3] 蔡 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44):17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14.59.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风险管理评价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