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的影响

2017-08-28赵一菡

关键词:血气肺动脉呼吸衰竭

赵一菡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河南 商丘 476000)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的影响

赵一菡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观察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 2015年1至2016年12月收治的PH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及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较无创机械通气好,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然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症较无创高。

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血气指标;肺动脉压

PH是指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且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状态,患者常伴右心衰竭,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施以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有创与无创二者为主,其中无创机械通气主要为面罩呼吸机辅助通气,二者在临床上应用于PH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备受认可。本研究就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动脉压的影响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5年1至2016年12月收治的PH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5~81岁;平均(65.7±7.1)岁;APACHEⅡ评分(21.3±2.4)分。对照组男1 3例,女1 2例;年龄5 6~8 2岁,平均(66.1±7.2)岁;APACHEⅡ评分(21.5±2.6)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施以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及祛痰等治疗,针对感染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切开气管,利用西子公司提供Servo-S型气管插管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对呼吸自主方式进行选择,包括全部自主及部分自主,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吸频率:12~20次/min,潮气量:8~10ml/kg,氧浓度:40%~100%,呼气末正压:0.29~0.49 kPa。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使用面罩呼吸机,通气模式同观察组,压力:0.78~1.47 kPa。治疗时间为2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血气指标利用国产雷度血气分析仪检测,包括:pH、PaO2、PaCO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胃胀气、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血气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pH、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s,mmHg)

组别pH PaO2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 7.2±0.1 7.3±0.1 51.8±7.5 76.9±7.3 68.4±8.1 44.3±4.5观察组(n=25) 7.2±0.1 7.4±0.1 51.9±7.6 82.5±6.6 68.3±8.2 41.2±4.1 t 0.000 3.536 0.047 2.845 0.043 2.54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肺动脉压

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动脉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肺动脉压比较(±s,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55.9±7.4 38.2±6.7 8.866 <0.05观察组 56.1±7.1 33.1±5.4 12.892 <0.05 t 0.097 2.963 P>0.05 <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16/25),高于对照组的36%(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0,P<0.05)。

3 讨 论

PH属于常见肺部疾病继发疾病,患者因肺血管阻力持续上升致使其肺动脉压不断升高且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从而导致动脉管及心房血液出现左右分流现象。PH属于进行性肺血管病变,肺血管重构与收缩是该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患者并发呼吸衰竭风险极高,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

目前临床上针对PH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施以抗感染、祛痰、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纠正等常规治疗,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虽能促进病情进一步稳定,然而临床治疗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为PH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突破,临床常见机械通气方式分为两种,即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前者为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者则是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方式进行,后者较前者具有极佳的呼吸压力调节及吸气压力调节作用,可促进通气量明显增加,使得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有效纠正,从而促进其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此外,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有创机械通气对患者的血液左右分流有极佳的纠正作用,可促进左向右分流量明显增加,使得患者氧合状况明显改善[4-5]。本研究对观察组25例PH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则施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H、 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及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为PH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水平的影响较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好。然而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其原因可能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为侵入性操作有关,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极易导致呼吸道细菌感染,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积极为患者施以抗感染治疗[6]。

综上所述,PH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较无创好,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肺动脉压显著降低,然而有创机械通气可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1] 李兰凤,李坤芬,高秀珍.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PAP监测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6,38(10):1541-1542,1545.

[2] 雷怀定,刘玉全,尤 辉.两种机械通气对 COPD肺动脉高压伴发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343-1346.

[3] 秦艺玮,尚观胜,付 强,等.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66-6769.

[4] 薛 华,李满祥,施大为.机械通气对老年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45-147.

[5] 何修玉,李跃东,吴泽华,等.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1):63-65.

[6] 周小曼,李全妮.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7):2771-277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63.8

B

ISSN.2095-6681.2017.14.45.02

猜你喜欢

血气肺动脉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