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8-27张鹏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髓内稳定型股骨

张鹏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骨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鹏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骨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1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手术(DHS),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PFN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优良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疼痛、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生物力学稳定性高,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临床疗效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骨折类型,本病的发病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一半,尤其是骨质疏松者,此处结构薄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1]。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且容易发生髋关节内翻,影响髋部功能。早期手术是临床最佳治疗方法,可大大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2]。但临床内固定手术方法较多,采用何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提供坚强固定,帮助患者早期实现康复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临床探讨的一大课题。本研究采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PFNA)治疗,与动力髋螺钉手术(DHS)对比,观察PFNA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1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男27例,女32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8.4±3.3)岁,病程1~3 d;对照组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9.5±3.7)岁,病程1~5 d;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并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依据骨折Evans分型,顺粗隆型(Ⅲ型和Ⅳ型)82例、逆粗隆型(Ⅴ型)36例;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排除合并多发骨折或陈旧骨折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以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在C臂透视机的监视下将骨折处牵引闭合复位。①PFNA。于股骨粗隆顶点近侧4~5 cm处做一长约6 cm直行切口,逐层分离,扪及股骨大粗隆顶点,髓内钉以大粗隆顶点中央或略偏外侧为进针点,先以导针定位,经透视确定位置准确后开口器开口,打通髓腔,插入导针,再次透视确认位置准确后将股骨近端皮质扩髓,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干骨皮质较薄,一般不许股骨干扩髓,将合适的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髓腔,透视见主钉深度满意后使用定位瞄准器引导,将导针沿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旋入,透视见导针正位位于股骨颈中央略偏下,且其远端在股骨头关节面下10 mm,侧位导针指向股骨头、颈中央,测量其长度,然后用空心钻沿导针打开股骨近端外侧皮质,用骨锤敲击螺旋刀片尾部,至限深刻度,再将螺旋刀片顺时针旋转加压骨折端,并置于锁定防旋状态,最后在瞄准器引导下拧入远端锁定螺钉,选择静力型固定方式,主钉尾端旋入尾帽。透视见髓内钉位置满意后,冲洗术区,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3-4]。②DHS。选择股骨粗隆顶点下3 cm左右作为切口点,纵向切开,逐层剥离,沿股骨颈纵轴平行且位于股骨颈中心导入导针,透视导针位置并测量其深度,以针尖达股骨头软骨下0.5~1.0 cm为宜,使用DHS三联扩孔器扩孔、攻丝,选择适宜的粗螺纹钉拧入,然后拔除导针,置入套筒钢板,用拉力钉固定,防止脱出;然后检查钢板与股骨干侧面的贴附情况,拧入远端骨皮质螺钉,再依次钻孔、测深、攻丝,将相应长度的螺钉拧入各孔;最后冲洗术区,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3~5 d,并使用抗凝剂防止深静脉血栓。

1.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及X线片复查结果进行疗效判断。优: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X线片提示骨折线模糊,生成连续骨痂或骨小梁,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Harris评分>90分;良: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X线片提示骨折线模糊,骨折基本愈合,无明显疼痛及叩击痛,髋关节屈曲略受限,Harris评分在80~90分;中: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骨折愈合缓慢,有轻度跛行及轻度疼痛,Harris评分在70~79分;差: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骨折处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跛行、疼痛明显,Harris评分<70分[5]。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术后有无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疼痛、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优良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髋关节Harris评分(分)观察组 59 78.6±12.5 6.2±0.8 293.4±55.8 48.3±12.7 8.9±1.8 88.9±4.2*对照组 59 93.4±11.8 11.4±2.6 328.7±65.2 106.5±23.1 11.4±1.6 80.3±3.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愈合时间(周)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疼痛、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很容易跌倒,再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位更容易着力,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非手术治疗固定不牢固,且需要长期卧床,增加了骨折端移位所致的疼痛,也是加重患者心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手术治疗能够早期复位骨折,产生稳定内固定,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共识[6]。

PFNA属于髓内固定系统,优势明显。其螺刀片具有很强的把持力,可镇压骨质,确保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压,获得理想的锚合力,有效避免了股骨头和股骨颈分离导致的螺钉松动或螺钉退出;其次,其抗切出稳定性比传统的螺钉高,增加防旋抗压能力,可有效防止内翻畸形;PFNA具有良好的滑动能力,使骨折断端加压,获得更佳的支撑及抗旋转效果,并提高股骨近端内侧的负荷,减少骨折端的压应力及张应力,降低钉棒结合处的张应力及压应力,从而增加稳定性,加速骨折愈合[7]。PFNA髓内钉通过微创手术置入,不直接处理骨折断端,无需剥离骨膜,大大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创伤,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大大降低。充分说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越,对患者创伤小,内固定系统稳固性高,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维新.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47-49.

[2] 黄永丰,黄立新,蒋定华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35-37.

[3] 罗勤瑜,胡奕山,郭予立等.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19(18)∶1572-1574.

[4] 李晓林,祖晓水,郝跃峰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414-2416.

[5] 徐利军,黄焱星,王玉川等.LISS钢板倒置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1)∶1822-1824.

[6] 葛郁龙.LISS钢板倒置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D].陕西∶延安大学,2013∶1-28.

[7] 梁力,陈永强,李金等.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492-4493.

[8] 胡牮,张文雅,张沿洲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疗效评价[J].四川医学,2015,36(12)∶1670-1673.

本文编辑:李新刚

R683.4

B

ISSN.2095-8242.2017.35.6800.02

猜你喜欢

髓内稳定型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