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个月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2017-08-26苏锦绣

中国教师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专题学习战争文本

苏锦绣

从教的第13个年头,我开始觉得自己遇到了所谓“专业瓶颈”。尽管那时我已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在单元主题教学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我感到自己仍然受制于单篇课文,手脚像被捆住似的,没有自由,难以放开施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周有12节课,每天都必须备出一堂新课,工作量比较大。为了备出有效、有趣的课,要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出练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可谓费尽心思。辛苦并不怕,让我觉得痛苦的是自己教了十余年语文却好像找不到方向,摸不到语文教学的系统。更要命的是,学生对我的认真和勤奋似乎并不领情,那时的教学状态真是“教师备课辛辛苦苦,学生听课马马虎虎”。

也是在这一年,我接手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最糟的是他们似乎永远躁动不安,我一不留神就有学生在课上吵起来,据说在有的课上甚至还会打起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花了很长时间、很大精力进行整顿,培养学生习惯,包括培养学生听记能力、上课铃响立即返回座位,甚至细致到怎么交作业,早上进班级后做哪些事。我还常常利用语文课上“政治课”。一学期后,情况虽有改善,但仍然无法让人满意。

于是我开始探寻学生躁动不安背后的原因,到最后,我发现是喧嚣的社会环境和落后的学习方式造成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既要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苦恼万分之际,我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培训,遇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张秋玲教授和特级教师吴泓老师,从此和专题学习结下不解之缘。

2014年,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战争专题学习。

围绕战争进行专题学习并非偶然。2010年我查阅教学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程少堂)这篇文章,深受震撼,深感中西方文本对战争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正享受和平生活的我们,阅读当代战争作品,要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铭记历史的教训,理智地对待战争,才能珍惜和平、建设和平。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仅阅读现有教材中战争主题的课文,是很难达到以上目标的,甚至不能正确地了解历史。

凑巧的是,读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我一进班,有个学生马上围过来,问道:“小学语文课本中黄继光在枪林弹雨中举起右臂是不是真的?”我心想,这孩子不会无缘无故问这样的问题,一定是看到了什么东西。于是我反问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告诉我网上说是假的,而且有理有据。我不禁心生忧虑,初中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还未成型,面对这类质疑的文章,他们会迷茫,甚至会对教材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无法也不能将学生和这些信息隔离。那么,教师可以做的就是带领学生从阅读战争故事开始,正面了解战争,谈论战争,认识战争。

于是我推翻之前的教学架构,重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解读本单元文本,并拓展阅读西方当代战争文本。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一直到初三,不少学生还常常在作文中提到战争单元阅读的有关文本和思想。

2012年,我执教2011級八年五班,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本单元教学,在学生中反响很大,下课后他们仍围着我讨论战争的有关话题。

有了两次单元主题教学做基础,我得以迅速开始实施专题学习。因为开启专题学习大门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准备“食材”——“找米下锅”,我知道我手上关于战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就是优质的“米”,学生的“饭”有着落了。

战争专题学习的进行分为五个课段。第一课段为准备阶段。学生参与学前调查;了解进行战争专题学习的意义;并从最形象直观的战争电影开始,进行基础学习技能和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对战争专题的学习热情;最后明确战争专题的学习任务。第二课段为基础阶段。本阶段以教材中的战争主题文本为起始点,将对《芦花荡》《蜡烛》的学习作为专题学习的基石,学习批注、探究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比较中西方当代战争作品的不同。第三课段为主体阅读阶段,主阅读文本是《安妮日记》。首先进行基础阅读,阅读《安妮日记》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介绍,以及有关介绍作者和书籍的文章;其次精读原著《安妮日记》,做好分类笔记,撰写阅读感悟;再次分享交流阅读感悟;接着阅读精彩片段;最后开展纪念安妮活动策划、撰写墓志铭等语文活动。第四课段反思提升阶段。本阶段要阅读三类材料:基础阅读材料、拓展阅读材料和挑战阅读材料。在充分阅读之后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撰写阅读思考,表达对战争的认识。第五课段为成果沉淀提升阶段。本阶段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消化所阅读过的材料,梳理学习内容、体会和收获,将前面的学习成果沉淀下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最后完成一篇呈现本专题的学习成果的文章。

通过战争专题的实践,我认为在初中进行专题学习是有必要并且可行的。关于初中语文专题学习的实践,我建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读写结合是关键。阅读和写作是专题学习的两大主线,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阅读促进写作,写作推进再阅读,这是专题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专题学习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第二,阅读材料有层级。学生的差异性和初中生强烈的挑战欲望决定了阅读材料要有层级。另外,在挑选材料时要注意把握难度,避免让学生阅读艰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当然,思维挑战是必须有的,要引入一两篇有挑战性的文章。

第三,学生活动有趣味。在初中进行专题学习,要设计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比如剧本表演、辩论、读书汇报等。在活动中学习,以体验促学习,用合作促能力,这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重要理念,这些理念在专题学习中同样必须坚决贯彻。

第四,教材考试要兼顾。完成教材教学任务,应对中考,是很多语文老师绕不过去的坎儿,但是专题学习与教材、考试并不是相互矛盾的,针对教材教不完的担忧,老师可以将专题与教材、考试相结合,以教材为出发点,从中选择专题;可以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专题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在专题学习中渗透考点。

第五,实施时间有讲究。我认为在初中进行专题学习,每学期可以做一个专题,完成一个专题总时间尽量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太长会显得拖沓,有的学生会出现读了后面忘记前面的问题;在学习热情高涨时没有及时收尾反而会降低热度;时间跨度大则有可能因为考试、进度安排等问题导致专题学习中断或草率收尾,影响学习效果。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专题学习的妙处,那么我想用“用一个月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这句话。学生用一个月时间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深度或延展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时间长度、主题纵深度、读写结合度、文化渗透力和主体参与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学习之后,终身难忘。专题学习,用一个月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值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专题学习战争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象牙战争
关于西藏高校党校创建专题学习网站的几点看法
运用多元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