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2017-08-25任凯

速读·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微博思政教育高校

摘 要:新时期下,微博、微信作为大学生常用网络交流方式,在增强人们交互、提高沟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该网络环境下,一些学生自身控制力较为薄弱,沉溺于网络,使得思想观念发生了偏差,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难度。文章以微博、微信特征入手,梳理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最后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关键词:微博;微信;高校;思政教育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事物,渗透至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与传统媒体比较来看,新媒体功能齐全,信息容量较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其中微博、微信是网络环境中典型代表,65%用户都是大学生。但作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微博、微信为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对此高校要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明辨网络环境中黑白是非,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二、微博、微信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微博与微信作为两个重要的新兴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各具特色,并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微博具有较强的草根性,技术含量低,用户可以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实现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且非常便利,传播方式裂片式,能够实现一到多、多到多传播目标。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手机聊天软件,功能非常丰富,相比较微博,微信能够实现面对面交流,要想建立对话关系需要加好友,更具情感特征,同时,闭环交流,信息仅能够评论不能转发。微博、微信建立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具有双面影响,具体来说。

(一)正面影响

有利于拓展信息渠道。新媒体的出现及应用,拓宽了信息渠道,作为高度社会化传播平台,各个用户能够接收到最新消息。相比较来看,微博、微信信息具有即时性特征。通过平台,学生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充分把握政治、财经及体育等咨询,且能够以文字、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新媒体参与到公共事件等讨论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扩招政策下,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求职、交友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学生,且学生对社会生活期望过高。而借助新媒体,学生能够在平台上互相交流,排解苦闷。同时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社会生产力日渐提升,人的物质生活愈发富足,开始关注自身精神层面建设,大学生阶段,学生更加渴望被关注,獲得尊重,在微博、微信上赢得粉丝,能够增强学生成就感,以此来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

(二)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微博、微信的出现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事物具有两面性,也会对高校学生判断能力、道德观念构成极大的冲击。新媒体信息层出不穷,但其中不乏存在虚假信息,更有甚至,有人精心策划谣言等,使得价值观尚不稳定的学生难以判别真假虚实。目前,对于网络发言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空白带,西方国家也趁势对我国政治体制进行攻击,误导高校学生思想行为。

沉溺网络。很多学生每天沉迷于微博、微信当中,主要是逃避社会、对微博和微信过于依赖。同时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隐私侵犯事件,直接威胁到学生正常生活。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针对性

作为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微博、微信自身具有多元化优势,在平台上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目标,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微博、微信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枯燥、单一缺陷。同时,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以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民族化相关事迹,使得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强调自我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需求,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思想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创新思政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媒介素养

高校在实践工作中,应坚持灵活性原则,合理把握微博、微信平台的运用,将线上与线下有机整合到一起,以此来打造一套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如在线上开展教学活动,定期组织主题明确的活动,以此来对大学生精神教育产生正向影响。如某高校某院系为班级构建“微信班级”,将班级学生整合到一起,利用平台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并约定每周五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政治学习活动当中。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频繁,且建立了和谐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富有责任感,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持续推进。此外,还可以挖掘平台功能开展思政工作,如利用微信消息推送功能,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者利用数据统计功能,关注学生的动态,更为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喜好。同时,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校园热点,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所为媒介素养,是人们正确判断、估价媒体信息意义的素养,也是人们获取、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媒介素养并不具有先天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才能够获得。对此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对平台上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使其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减少平台上负面信息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保障体系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要努力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将信息传播反馈给学生,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先进性。不但如此,高校还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言行举止予以规范,长此以往,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学生自控力及免疫力,最大限度上避免学生过于依赖和沉溺其中。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筛选出优秀的意见领袖,通过舆论引导,促进大学生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再者,高校还需要构建物质保障,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能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时代性、先进性,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持续开展。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网络时代下,微博、微信的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内容及形式。但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更加强调自我价值,渴望被关注,极易被平台上虚假信息所迷惑,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优势,开发更多功能,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覆盖所有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能够接受新媒介,与学生之间保持沟通和交流,及时矫正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啸.试论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中国培训,2017(04):221.

[2]刘静.试析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1.

[3]吴文静.浅谈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5(12):89.

[4]刘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思考”——以高校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48-50.

[5]王秀林,郭鹏杰,张贺祥,雷延峰.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建设视域[J].传承,2014(05):76-77.

作者简介:

任凯(1974.10—),男,满族,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高校思想政治方向。

猜你喜欢

微博思政教育高校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