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息写作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7-08-25匡文波韩廷宾

新闻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消息

匡文波+韩廷宾

本期刊发四篇文章。匡文波教授认为,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消息写作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宫承波教授认为,虚拟现实(VR)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在新闻传播领域影响突出;方毅华教授认为,技术突破,新媒体传播手段渐趋多样化,文字、图片、语音、动图、短视频成为并列表现元素,组合产生“感官协同效应”。陈国权研究员认为,这些年来,报业的版权保护困境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自身的纠结与矛盾。

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传媒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简称为AI,在1956年由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年轻科学家首次提出。60年后的2016年,人机围棋大战AlphaGo以总比分4:1击败了李世石,让“人工智能”概念彻底走入了大众视野。

其实,除了围棋比赛,从感知领域的语音交互和视觉识别,到分析领域的智慧医疗,再到服务领域中的无人驾驶汽车和安防等等,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和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嗅觉敏感的传媒业早就在拥抱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已经不是新鲜事儿。尤其近两年在国内,腾讯Dreamwriter和新华社快笔小新的推出,进一步说明人工智能将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论断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某些领域消息写作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一、人工智能带来的传媒变局

在传媒业的发展史中,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5世纪中叶,谷登堡發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大规模复制生产成为了可能,极大推动了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发展。而后诸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无疑都让整个传媒业进入到一个新的传播时代。

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必将推动传媒业再次发生变革,从最基础的采编环节开始不断优化新闻生产方式,提升传媒产业链的效率。

事实上,10年前人工智能就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2007年,美国科技公司Automated Insights推出了新闻编写的软件WordSmith,用于撰写财经类和体育类新闻稿件。只要导入最新的数据,每分钟最快可以生成 2000 篇报道。

2014年3月美国加州发生4.4级地震时,《洛杉矶时报》依靠机器人写新闻技术,成为第一家报道这次地震的媒体。《洛杉矶时报》系统内的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在收到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出的地震信息后,将数据输入事先准备好的模板。这个系统仅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新闻的生成并将其发表在《洛杉矶时报》的网站上。

同样是在2014年,美国美联社宣布,自当年7月开始将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新闻报道。这让美联社在一个季度内可以生成4400篇短稿(每篇大约150-300字),所用时间比人工写作缩短90%以上。①

在国内,腾讯在2015年9月10日发出了第一篇机器人写作报道,该报道是由其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根据算法生成的。这个机器人可以在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发布了新闻机器人“快笔小新”,它结合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生产出财经、体育等专业领域的新闻稿件。②

这意味着自2015年开始,继国外大型媒体使用机器人写新闻之后,我国的媒体也陆续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闻写作。

就在今年两会期间,至少有10家新闻媒体推出了13个智能新闻机器人产品或应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报道。如人民日报社的“小融”和“小端”、新华社的“i思”和“小新”、光明日报社的虚拟机器人“小明AI两会”等等。③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基础稿件的采编成本,另一方面又如上述所言,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让新闻时效性得以更好实现。

二、最有可能被取代的为什么是消息写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机器写新闻”声名鹊起,当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由机器“撰写”的稿件之时,机器人能否取代新闻记者报道新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短期之内最有可能取代的是消息写作,而非整个新闻传播领域的所有新闻报道。

关注此类新闻报道不难发现,虽然新闻报道的类型中有消息、通讯等等,但截至目前,国内外媒体利用这一技术生产的新闻基本上只是短消息的报道。

为什么是消息写作?笔者认为,首先是受人工智能现阶段发展的技术局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尽管已经有61年,但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机器人写作新闻是通过程序员在后台写入的一系列算法,进行收集和挖掘数据、抓取关键词来快速生成新闻稿件。

机器人写新闻受制于这样的工作原理流程,使得其“写”出的新闻稿件模式单调,呈现模板化和规格化。因此,诸如腾讯Dreamwriter等新闻写作软件生产的消息,只是对模板的重复套用,一些数据和词汇的搬运,缺乏创造力,更是无法展现人类记者在新闻稿件中透出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由新闻消息体裁自身特点所决定。消息的风格恰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所能生产出来的新闻文本风格相吻合。

众所周知,消息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报道体裁,它讲求报道事情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换句话说,通常情况下新闻记者在消息写作的过程中,只是将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简明报道,甚至在某些消息写作中还会少一到两个新闻要素。

这也就决定了消息写作的语言风格是平实的,少有其他新闻体裁如新闻特写中常出现的感情色彩,因为在新闻消息中最重要的是传达及时、准确的信息,而非对原因的分析或者对人物的塑造等等。

新闻消息的最大特点是短和快。几百字即可成为一篇消息报道,这大大降低了机器人写作软件算法编写的复杂性,意味着短消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而“快”这一特点是机器人写作软件的强项,无论是Automated Insights公司推出的WordSmith,还是腾讯的Dreamwriter都能够在1分钟之内生成成百上千篇的短消息,这是人类记者所无法达到的写稿速度。

最后,是因为机器人写作可以全天24小时待命,一旦有突发事件,机器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和挖掘数据,通过算法瞬时生成稿件,及时传递给用户,这已经将新闻最大特点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消息写作是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尚不能取代人类记者撰写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体裁的新闻稿件。

三、数据类消息写作或率先被取代

从报道内容上来区分消息时,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政治新闻、财经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而纵观这10年机器人写新闻的发展历程,并非所有内容类别的消息写作人工智能都会涉足,国内外知名媒体的优先选择均是从财经新闻领域“切入”。

例如,2014年美联社开始使用Automated Insights公司推出的WordSmith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选择的就是财经新闻,其采写的第一条消息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Apple tops Street 1Q forecasts)。而美联社每个季度约要撰写300篇上市公司的业绩报道,而使用自动化技术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生成4400篇业绩短稿(每篇大约150-300字),所用时间比人工写作缩短90%以上。

又如,我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出的Dreamwriter,主要服务于财经频道,其在2015年发出第一篇报道也是财经新闻,题为《8月CPI同比上涨2.0% 创12个月新高》。

笔者认为,财经新闻被选中的原因是因为对于财经类消息中如上市公司业绩报告这样的报道,最关键的就是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报表中数据的采集,而且要做到精准无误的报道,这显然是机器写作软件的强项。

曾有业内人士在对比分析人类记者和机器写作软件对相同新闻事件报道的短消息异同时得出如此结论,机器写作软件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写作速度。④

与此同时,针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消息报道,通常是模板化的,而如笔者文章第二部分中提到,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的恰是模板化和规格化的报道,这就为财经类消息被人工智能取代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因此,一旦设计好消息模板,机器写作软件便能够根据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模式化的处理,生成规格化的新闻报道,表现出极高的效率和精准性。

除了财经新闻以外,机器写作软件也常常运用到了涉及数据较多的体育比赛领域报道。例如在里约奥运会的赛事报道中,《华盛顿邮报》就采用写稿软件Heliograf 自动生成并在 Twitter 上发布新闻。Heliograf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快速生成一些简单但有效的信息、比如奥运会的比分、金牌总数等等。⑤可见,机器写作软件的报道强项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报道,短期之内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取代的也将是数据类消息写作。

当然,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或许也会有更多领域的消息写作被取代。现在已经有机器写作软件能够通过对不同语言风格语料库的学习,来生成适应不同领域、人群和地区的新闻报道。比如针对女性时尚消费品的报道,针对00后一代形成的符合他们叙事习惯、语言习惯的报道。这无疑给人工智能此前模板化的消息写作增添了一份“人情味”。

四、深度报道难以被取代

如前述,短期之内人工智能将取代的是消息写作,而并非整个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闻报道,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在给新闻记者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带来了机遇。

不难发现,在当今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时代,高质量的深度内容往往仍能从信息海洋之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这就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出路和努力方向,那就是深度报道。

第一,人工智能将记者从繁杂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

正如《华盛顿邮报》数字项目中心的负责人 Jeremy Gilbert 所说,人工智能不是要通过计算机取代记者,而是想将他们从基础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换句话说,人工智能使得新闻记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有趣的或者更加复杂的新闻选题操作上。⑥

而在之前,新闻记者每天除了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还要面对充斥着海量信息和观点的互联网虚拟世界。因此,对于日常新闻的采编,诸如消息类写作变得比以往更加的繁琐和复杂。

例如,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经突破万家,每到年报季的时候,新闻记者将面临的是上万家企业的财报,如若用传统方式采编新闻短消息,再加上信息的审核,则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而且采写的数据容易出现纰漏。显然,人工智能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新闻记者就将从基础编辑中解放,工作的重心也将转向深度内容创作,要专注于机器写作软件无法完成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这样的深度报道自然有着更高的内容质量,被取代的可能性更低。

第二,深度报道本身就具有强大生命力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新闻体裁,它不仅仅停留于新闻信息的表面,而是不断地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

这种报道形式,需要记者深入调查,探寻新闻信息背后的深层逻辑。挖掘信息内容等等才能生产出来的新闻文本,没有扎实的采访和调查,深度报道会变得弱不禁风。

笔者认为相比于机器,人类记者的最大优势来自于信息的加工和再创造能力、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调查能力、新闻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因此深度報道正是人类记者自身最大的优势所在。

这也是为何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能够饱受好评,成为调查类报道的标杆性栏目。又如以深度报道著称的《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等等,皆是因为持续产出优质的深度报道内容,才在业界和学界有着良好的口碑。

此外,今年诞生的“红星新闻”进一步说明深度报道的生命力。其由《成都商报》主导,是一款聚焦热点新闻的新媒体。在诞生之后,便生产出多篇优质深度报道:从金正男涉嫌被谋杀的目击者挖掘,到武昌火车站面馆杀人事件细节披露;从穿山甲公子事件独家采访,到大理客栈老板猥亵女游客报道,都受到用户读者好评。

第三,技术发展使得未来深度报道内容形式更丰富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今天新闻记者一篇报道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得原本略显干瘪的文字陈述,因为加入技術元素更加饱满丰富。

技术总是会让新闻报道增色。2013年,《纽约时报》的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雪崩》获得普利策奖,就已经在业内引起了关注,而后《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等媒体也先后启动数据新闻业务,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深度报道表现形式。

在里约奥运会中,英国《卫报》启用旗下的数据可视化团队对比赛中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动态展示一个运动员从比赛开始到结束时的所有状态数据,在推特上面发布后同样吸引了大批用户。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在经过前期扎实的调查采访之后,新闻记者能够采用更加丰富的形式,推送深度报道给用户。例如可以在网站或手机深度报道中设置交互环节时,采用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技术,提升交互体验。

而网易此前在用H5界面展现其特稿《核辐射的回声》就是新闻记者和新技术相互配合的典型案例。该特稿用“会话体”触发呈现稿件内容,短段落文字和图片交替出现,并适时给出选择按钮,让读者“参与”到报道中来,提升了可视化和交互属性,增强了该特稿的传播效果。

五、结论:

人类不用被人工智能击败人类围棋冠军而沮丧。包括棋类在内的所有体育项目,都是有明确规则的博弈。理论上说,人工智能在所有有明确规则的博弈中,都会击败人类。但是,人类擅长的创造性思维,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今后,不仅从事重复机械劳动的工作岗位会渐渐被人工智能代替,比如流水线工人、快递分拣员、汽车司机、翻译、客服等等; 有明确规则的智力劳动也会被机器人所超越。消息写作是有规则可循的,因此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是需要创造性思维,将是人类进一步深耕的领域。创造性的、艺术性的一些东西是机器所无法代替的,机器可以为人类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问题。机器是冷冰冰的,而人是有温度的。

注释:

①《机器人也能写新闻了!媒体记者会被取代吗?》,人民网舆情频道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918/c212785-27605218.html,2015年9月18日.

②赵新乐:《新华社“机器人记者”揭秘:一个你不知道的“快笔小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11月17日.

③《厉害了,我的“神器”2017两会报道中的智能新闻机器人》,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15/c14677-29146493.html,2017年3月15日.

④陈小晰:《机器人新闻与记者稿件的对比》,《新闻记者》,2016年第09期,第21页.

⑤⑥《<华盛顿邮报>用机器人报道奥运直接写新闻》,环球网科技http://tech.huanqiu.com/diginews/2016-08/9284571.html,2016年8月9日.

参考文献:

[1]匡文波.人工智能会取代记者吗?[J].新闻论坛,2017,(1):60-62.

[2]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时代传媒发展的新变局[J].中国报业,2015(23):22-23.

[3]王悦,支庭荣.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J].新闻与写作, 2016(2) :12-14.

[4]戴劲松,毛旭.机器人会取代记者写作吗?[J].新闻前哨,2016(5):55-56.

[5]智春丽.不一样的两会报道——当两会报道遇到人工智能[J]. 青年记者,2017(10):34-35.

作者简介: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闻自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韩廷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消息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一张图看5G消息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