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2017-08-25王威张婧严晓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焦黄帝内经

王威 张婧 严晓萍

摘要: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讨论了肺脾两脏、营卫、三焦和气郁生湿的关系。临床工作中,对气郁的治疗更多是对气机的补、泄,却疏忽了气机的运动变化,忽视了“气郁化湿”的可能性。通过对文献及名家方药的分析,探讨了临床工作中“气郁生湿”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郁化湿;三焦;营卫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13-02

气郁不仅会导致气的升降出入混乱而形成各种病机,更会导致风火暑湿燥火等六正气变六邪气,自古医家对气郁的论述精辟入里,但集中讨论“气郁化火”,而对“气郁生湿”的则多随文衍意。而临床工作中,理清气郁和湿之间的关系对于遣方用药、日常调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肺气郁则湿邪生

《医学正传·郁》提出“气郁而湿滞。”气郁,在戴思恭的《金匾钩玄·六郁》被认为“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是气机运行不畅,而气机运行与五脏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肺和脾脏。

病机十九条指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肺气的郁滞导致肺对于津液宣发肃降作用的失常,从而形成各种阴邪,诸如生湿、化饮、酿痰。

《六元正纪大论》认为“金郁泄之……泄者,疏泄之谓也。”,肺金喜好空清,一旦郁滞则会出现水湿弥漫,痰液频生,导致咳嗽、胸闷、喘息等肺部疾病,更有甚者出现全身水肿。临床常用宣泄肺气的方法,诸如《金匮要略》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水饮攻肺喘急者,方中独用葶苈之苦,先泻肺中之水气。葶苈子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从理法方药可知,肺气的郁滞将为水湿的生成提供基础。

2脾胃气郁则湿邪成

脾为运化之脏,是水湿主要的控制脏腑。脾气郁滞则让津液转输受到影响,容易聚集成湿或痰。湿、痰又容易阻碍精气和水谷精气的运化,从而影响脾脏的充养功能,从而带来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记载的“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倦怠嗜卧,四肢无力者是也。”等问题。

肺掌气机的肃降,津液由肺的水上之源经过胃气的下引入肾,再由肾脏经膀胱气化作用,由肝脾上输于肺,而成一条如环无端的津液行走路线。其中胃主受纳,是与外界食物接触的门户,也正是最易被饮食偏嗜所破坏,而导致胃气失衡,从而胃降功能失调,中焦水湿弥漫,其临床常以“藿香正气水”为治,可见一斑。

脾升胃降,不仅促进了肺对津液的宣发肃降、肝的输泄升发,更为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提供了动力,确保了机体的阴平阳秘。反之,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又被其他脏腑所制衡,水谷精微进入胃里,需要肝木的疏泄才能化赤,从而形成营卫之气,发挥保卫和润泽全身功能。而脾土因为肝木的疏泄而健运;肺气肃降助胃腑传导运化,有利于大小肠吸取腐熟后的水谷里的精微及津液的传导排泄;心火和肾阳温煦脾胃,确保其运化功能,心阴和肾水则为脾胃气机的量度控制提供了条件,防止如高代谢综合征的出现,确保机体整个阴平阳秘。

因此,气机的郁滞,肺脾都将为湿邪生成而提供了基础。

3营卫气郁则湿邪弥漫

当代医家熊廖笙提出“气郁则生湿”,张子和于《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提出的“百病皆生于气”,人体的气源于宗气,而变化于营卫。

《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认为: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而营卫之气,根据《营卫生会》的观点,卫气走于脉外,掌抵御邪气,司玄孔开合;营气走于脉内,掌管“生身”。

卫气的郁滞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的温煦功能的失常,所以,可见恶风畏寒等症状,同时,郁滞的卫气也会因为聚集逐渐形成一个个热源,而有发热症状,所以,就有加衣被也不能缓解。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卫郁病症主要体现在发热、恶风无汗,随着卫气温煦功能的失调,太阳经对津液所具有的‘气化功能则也随之弱化,逐渐产生湿,诚如《金匮要略》对皮水、风水的论述。

而头痛、身痛、喘则来自营气的郁滞,卫气的病理体现在太阳经,则营气的阻塞则主要体现在手太阴肺经,太阴脾和太阴肺都司掌气机,而其所负责的皮部面积也正是人体最多,所以,临床常见汗液代谢问题。在营卫病中,虽然,桂枝汤提到了“有汗”,但从病机来说,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都反映了气机郁闭太过,临床上治疗都集中于“开腠理”发汗。

4三焦气郁则湿邪化百病

三焦,司元气,掌水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以心肺为主,如雾,雾是津液被阳气温煦后形成了的微小状态;中焦脾胃,如沤,体现了气机的运化;下焦肝肾,如渎,体现分清别浊功能,上中下三焦功能的运行,保证了心肾交泰的前提,达到水火既济。

从《难经》这个观点不难发现,津液运行以及津液各形态转变都离不开气,而气一旦郁滞,就可能出现上焦痰饮,中焦的食滞,下焦的肿胀等病症。

上焦心肺,临床最常见肺郁津液敷布失调、心郁神志被蒙。《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主要是指肺气的运动,其吸清呼浊的时候,将水谷精微、津液、清气送达全身。通过这相辅相成的功能共同完成气机对全身的调节和精微的敷布。叶天士认为“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包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心郁生痰生瘀,蒙蔽心神,导致精神疾病,临床诸如“生铁落饮”“礞石滚痰丸”“玉枢丹”、三宝等都除了行气药都含有化痰祛湿之品。

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失常,气机运化停止,水湿弥漫,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上发为清阳不升头重如裹,下发为飧泄等疾病。

下焦肝胆和肾,郁滞都将为下焦津液上行带来阻碍。《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而《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其发病诚如《类证治裁》“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暖、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飨泄……”。肾郁也叫水郁,《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虽然三焦为道,但其本质是五脏以气运行津液等物质的道路,一旦出现了气机不畅,则如同河道阻塞一般,津液聚而成湿,衍生各种病症。

5小结

临床气郁以朱丹溪的越鞠丸为第一方,其中苍术的使用,提示了治疗气郁生湿的临床思路。所以,肺脾气机的不畅为气郁生湿病机提供了基础,营卫气郁为湿邪成病形成了病因条件,而三焦气郁则形成了各种湿邪疾病。

猜你喜欢

三焦黄帝内经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基于三焦论治心肾综合征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江苏省首例“三焦”晶体植入术成功实施
养心的境界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