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初探

2017-08-24陈晓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小学体育培养策略

陈晓斌

[摘 要]提高运动技能是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技能;培养策略

运动技能是人在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标准》把运动技能学习作为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领域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参与运动并掌握运动技能,如何按新课程的要求,科学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运动技能呢?

一、确定运动技能教学目标

实践发现,没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是不会受到学生喜欢的。切合學生实际的、适宜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如《课程标准》规定水平四阶段的学生要能够“基本掌握1~2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排球(或其它球类)技术教学,然后把这个年级排球技术教学以一个个小目标的形式分解到每堂课中去传授。目标有唤醒和激励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垫球技能,就会引发他们学习传球、发球等技能的动机和兴趣。以目标为诱导,让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同时变成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必须说明的是: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过高或过低既不利于运动技能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制定运动技能教学的单元计划

运动技能教学为什么要涉及到单元?因为在体育的各类教材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单元名称一般为“跳远”、“单杠”、“篮球”等,单元的顺序基本上也是按运动技术的传授顺序来设计的。

由此可见,单元的本意是指某个运动项目技术教学和过程组成的教学板块,而课则是组成这个“教学板块”的有机部分,某节课的运动技能教学设计的是否合理,只有根据它在单元中的位置才能进行评价。

比如,只有知道某节课是否是新授课后,才能对教师是否讲多了或运动密度、负荷量大小是否合适做出评价;也只有知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的程度,才能对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否合理做出判断等。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单元时,要特别注意通过对运动技能教学顺序和技巧的把握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具体来讲:

1.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确定每个年级段的学年(学期)教学内容和数量(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以确保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编排教材的单元顺序和大小。

2.把一项运动技术单元化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运动项目的教材化,化好了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就会提高。为了避免以往体育教学单元的重复,必须合理地安排每个教材的教学时数,要有超大体育学习单元(20学时以上)、大单元(10学时左右)、中小单元(3~5学时)和超小单元(1学时,甚至是融合在课中)的概念。对体育教学单元过程标准化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运动技能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质量进行研究。因此,应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合理确定单元的规模,单元间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各类体育教学目标。

3.在进行有效地运动技能教学的前提是根据体育教学课时,将不同性质的教学项目确定为大小不等的教学单元,通过大、小单元的合理组合和搭配,设计出运动技能教学的不同层次,进行有主有辅、有精有粗、有学会有介绍、有学好有体验的教学。

三、遵循运动技能教学规律

运动技能作为“身体认知”是人类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多年来,我们一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体、从分解到完整的规律来设计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但是在落实到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来确定其应该遵循的规律,否则,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例如,体操中的技巧教学,按从侧滚翻→前滚翻→后滚翻→头手翻→侧手翻的顺序,由易到难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在篮球教学中,如果从最简单的传球开始按滑步→持球→传球→运球→投篮→比赛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则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效果并不佳。研究发现:学生自发地做体操时会从简单的动作而不是从复杂的动作开始;而他们踢足球时会从比赛开始而不是从练习单个动作开始。

由此看来,运动技能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哪些运动技能教学必须要从简单的动作和从分解教学开始呢?哪些运动技能教学可以从较“复杂”的动作和完整教学开始呢?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项目特点上去把握,因此,运动技能教学规律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运动技能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四、加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一起采用不同的练习、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師生关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的。这种交流、交往、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起真诚的、友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落实体育运动技能正确评价机制

合理、准确和及时的评价方法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是否产生兴趣,能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关键。我们在体育测评时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求老师要把体能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学习体育技能好处,让他们都知道只要有付出努力,都有收獲,这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六、创造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良好环境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跟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培养体育兴趣方面,具有情景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鼓舞性和模范性等特点。因此,在校园里构建了校园广播电视台,对体育知识、体育竞赛进行现场宣传,在学习各架空层利用墙裙做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体育竞赛规则和体育竞赛图片进行展示与宣传,学校远动场合理布局的活动场地等静态体育文化。经常开展校园体育节、足球节、运动会、教师竞赛,师生竞赛、文体活动形成动态体育文化。校园静、动态的体育文化,以充实的体育文化内容,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通过体育文化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必须引起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思考和探索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实施运动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毛振明等.论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11(1).

[4]李明,张文娟.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

[5]王永刚.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4).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小学体育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