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次送别

2017-08-24邓金菊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小姑棺材火场

邓金菊

我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爷爷和奶奶的葬礼。他们大约是在同一年走的,但和你想象的浪漫故事不同,他们在我的父亲出生后便离异了,是那个时代乃至现在为数不多、真正因为觉得不剩爱情而分开的夫妻。

爷爷在那一年的年初去世,我被拉过去参加葬礼的时候,是穿着羽绒服还觉得冷的冬天。才过完年没几天,烟花酒肉的味道还没散尽,爷爷就挺不住了。在那个年代,爷爷先是当外科医生,“文革”结束后,因为俄语很好又当了俄语教师,一生就做过这两个工作。他是个不近人情又有些偏执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学生,很少见过他笑。不过后来我翻到了一张他抱着还是婴儿的我开怀大笑的照片,父亲说是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孙女,原来老人总是要保持自己的威严的。

葬礼的排场挺大,爷爷的很多学生、同事和老病人都来了。他们看起来很悲伤,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些悲伤,我分辨不出真情假意,但至少他们都流了很多泪,有些哭得眼睛都睁不开。葬礼开始了,父亲作为唯一传承了爷爷衣钵的儿子念了悼词,父亲念到好几处哽咽到实在念不下去,最后甚至倒坐在地上,前排的人赶紧上前扶他然后一起哭得更狠。

我被命令站在家属的那一列,父亲要我一定低着头,不要说话更不要笑,跟我站在一起的是小姑的儿子。小姑在父亲的家族里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她和爷爷一样聪明,考到复旦大学读法律,在我出生之前就移民去了旧金山做律师,在我们这个内陆的西南小城让所有人都羡慕向往。小姑几年才回来一次,这次回来也没能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更是哭得撕心裂肺,她好像一直在断断续续重复着,我就不该去美国,不该去美国。我的这个小哥哥只比我大一岁,我们都不太能理解这悲伤的葬礼,因为家属区离遗体台很近,我们偷偷地上前望了一望躺在里面的爷爷,然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对视。我皱着眉,在我有点模糊的记忆里,他好像说了一句:He's not happy。葬礼之后,爷爷的遗体在众人的注视下推进了火场,我看着火场上冒出的烟,那好像是他的嘴吐出来的,就像之前无数次他不高兴时抽的烟一样。

那时的我觉得,这些人的泪水一定淹死了爷爷的灵魂,他可能正在里面喘不过气。

奶奶是盛夏过世的,我记得那时我穿着绵绸的裙子。奶奶是乡下人,不认字,这大概是她和爷爷没能走下去的原因。但促使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据父亲说,是因为奶奶在乡下女子中是出挑的,她很有主见,很强势。和爷爷分开之后,奶奶在乡下又找了个人家,于是便一直住在乡下了。

我们一家坐着小汽车颠簸地到了奶奶的家。现在想来父亲开始肯定还是很伤心的,毕竟在几个月里失去了双亲。我本来也准备再假装一次很伤心的样子,但是,奶奶的葬礼,是喜葬。

奶奶的第二任丈夫年齡也已经不小,但依然精神矍铄的样子,他说家里正在准备宴席,让我和父亲去饭桌上等着。陆陆续续很多人都来了,家里的人热情地招呼着他们,客人们也没有半点悲伤。等客人差不多来齐了,开始出殡。四个年轻人抬着奶奶的棺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棺材上绑着的竟是红布,他们也没特意穿白衣服或者黑衣服。家属和客人们走在后面,我和几个小孩拿着纸钱到处跑着跳着去撒,像是抓了一把又一把的星星,也没人管我们在笑。吹唢呐的也吹的是喜庆的曲儿,感觉这不像葬礼反而像婚礼了。

到了要下葬的地方,一个大坑前,奶奶的丈夫从胸口掏出一个红布包,将塞满的硬币倒出来,在坑里铺满了一层,然后所有在场的小孩都跳下去捡硬币。我看了看父亲,城里的教养让我觉得他一定有所顾忌,但他点了头,我便捏着裙角,尽量“优雅”地跳了下去。我很高兴,捡了五块多,在那时可以买十个冰激凌。大人在上面看着我们为那一点点金钱痴迷的样子发笑。之后奶奶的棺材下了葬,所有人都来拾了一把土。之后回到家里,在院子里摆了好几大桌宴席,大家很开心地吃着说着,时不时有人感叹一句,唉,多好的老人啊。父亲似乎也不再那么悲伤,他接受了“喜葬”这种概念。奶奶的丈夫说,乡下人觉得,人死了也不能再活过来,不如让她开心地走,这也是奶奶弥留之际的嘱托。

奶奶一定很快乐,我们这么多的笑声保护着她走向下一段生命。

猜你喜欢

小姑棺材火场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小姑家的鹦鹉
小姑脸红了
“官财”的故事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Passage 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