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支持分析及建议

2017-08-24喻琬笛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加深,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愈演愈烈,资金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而金融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本文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意义及现状分析,从“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分别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实小额农贷,农业产业化转型就金融支持的效用做出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行业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问题 金融支持 对策建议

一、三农问题的研究意义及现状分析

在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面积比重大的客观条件及改革进程加快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落实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战略,对维护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支持在基于供求关系的现状分析为:从资金供给来源方面,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他如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形式[1]。从资金需求方面,需求主体主要有从事种养耕等农产品培育的农户、进城务工的农工、工产品加工运输的个体工商户及农资经营企业如乡镇企业等。“三农问题”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其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我国农村农业商品化和信息化与对城市和出口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匹配,以及农村信用评级体制不完善,信贷风险较高,投资传统涉农产业收益较低、周期长等导致的资金供给困难。本文以“三农问题”中的三个典型方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实小额农贷、农业产业化转型,分析金融支持即农村金融体系的调整创新措施的积极促进解决问题的影响。

二、金融支持“三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新思维

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能源、机械为主,在历史上曾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但随着工业产品优势的丧失及矿产资源的枯竭,发展逐步放缓。而工业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从解决东北“三农问题”出发,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辟新的道路。东北三省也是全国知名农业大省,可实行以发展农业产业化,改变以往生产低技术含量初级农产品的方式,开创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加工产业,交通运输等相关工业的发展。例如“通化大米姐”管延丽科技兴农,致富带富,打造知名品牌的同时,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已拥有两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一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4]通过生产高附加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充分进行市场化,按需定产,减少产能过剩,增加农民致富渠道,提升农民消费能力。而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创新金融产品,开发有地区特色的融资方式,保证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对高附加值,高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体系,提升信贷审核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市场融资意识,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改善。

三、金融支持为小额农贷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小额农贷是指农村信用社为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开办的简化信用贷款手续,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适用于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由于小额农贷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客户信用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从事贷款发放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成本较高,承担风险较大,导致高成本与服务对象较低经济承受力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3]

为有效解决小额农贷坏账率高,贷款发放资格审核难的问题,各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加大“三农”重点信貸投放,保障其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的前提下,创新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方式及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评级方式,利用高科技技术,筹建农村信用信息库,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信息整合,一方面明确资金需求对象,规模,便于金融机构及时匹配发放小额农贷,另一方面,协助金融机构对小额农贷申请者经营能力进行评估,始终坚持经营能力是核心。再则金融机构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支持农村电商经营,开发电商金融产品,如邮储银行发布的‘掌柜贷等纯线上电商金融产品,对经销产品产生的数据,进行线上评级、授信和放款支持,大大缩短了个体工商户建设周期,为农业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小额农贷的落实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四、金融支持为农业产业化转型提供动力

从需求侧改革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转型正是通过以市场为导向,摆脱原有小农经济下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分散化、低产业化以及各地区差异化导致的低收益、低效率的困局,转而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合优化各生产要素,打造地区优势农产品专业化专门化。形成的基本类型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利用金融融资信贷创造的资金为农业转型提供动力,依托农业实体产业,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整体提高我国农村以农业为主对城市及出口的竞争力,进而拉动“三架马车”中的出口和农村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在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导下,首先各银行金融机构推进产品服务创新,采取如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新希望集团的合作,就是实行‘厂家+经销商+养殖户模式,银行、厂家、经销商三方签订协议,以经销商红利为保证金,经销商对养殖户进行全额担保,全产业链共同发展、共担风险[2],从而有效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抵押担保问题。其次各金融机构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走开发地区特色优势道路,开创“龙头企业+”信贷服务新模式,在对核心企业给予金融支持的基础上,提供上下游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防止农业企业化起步过程中资金链条的中断。金融支持以创新模式扶助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地区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以龙头产业带动发展,积极服务农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农村基础建设的改造,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

五、金融行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坚持穿透式监管。在致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农业产业的发展固然给各金融机构带来新商机,也面临能否长久有效的执行各机构规章制度,实现共同发展。为有效规避风险与不规范操作,穿透式监管始由哈佛大学默顿教授提出,认为随金融体系不断发展,监管始终面临真空和套利问题,但承担的基本功能不变。同理,“三农问题”中创新了众多交叉业务、跨行业产品,各金融机构应着眼本质,加强相关方面金融监管。

第二,提高“三农”相关业务专门化。金融行业应积极建立专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专项的资源配置政策、独立的绩效考核机制、垂直的审查审批体系,搭建完整的组织架构和配套机制,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从成本效益原则上提高业务专门化。[2]

第三,加快发展‘互联网+贷款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金融行业应与时俱进,提高技术革新程度,创新传统业务模式,在严格审查监管下开发新型信息化金融理财产品,建立健全网络平台服务,依靠大数据背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强信息管控,保密措施,警惕信息泄露风险。

第四,构建充分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构建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监管,商业金融机构为主,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的竞争市场,充分实现市场自动调节金融的目的,实现资金能够有效回流,改善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麻焕文,刘志强,刘宏伟.金融支持“三农”:机理\绩效与支持边界[J].华北金融,2009,(第13期).

[2]郭炎兴.书写深耕“三农”新故事 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谈农村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家,2017,

[3]王丽敏.促进小额农贷扶助“三农”效能发挥的对策研究[J].资源配置,2010,(第11期).

[4]郭晨昱.“通化大米姐”管延丽[N].新华网,2017-01-13.

作者简介:喻琬笛(1997-),女,汉族,辽宁营口人,吉林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