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身边留守小学生的生存现状及关爱保护

2017-08-24莫海燕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正确引导留守学生

莫海燕

[摘 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教育成本太高,受户籍影响,送子女到城市读书困难;城市的生存成本普遍偏高。即使儿童在城市上学,但是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在缺乏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缺乏正常生活氛围的环境中长大,而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有发展的关键期,错失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知识学习、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问题。

[关键词]留守学生;生存现状;正确引导;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在广西钦州市农村小学扎根了19个春秋的我,迎来送往了一批批可爱稚嫩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阳光。但也不乏迷茫、粗野和顽劣。因为这部分孩子有个共通的标签:“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又把他们称为“留守学生”。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问题”,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在乡下的这些学生,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上会出现哪些问题?作为乡村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一、生存境况与成长环境

1.家庭生活方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营养健康方面的关注也被疏忽,导致孩子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即使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用,由于孩子在营养搭配均衡方面经验的缺乏,也无法照顾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零花钱只用于买零食,甚至于上网打游戏。还有些孩子因家庭条件紧衣缩食,得不到父母在健康方面的引导和照料,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由于村里经济条件较差,娱乐体育设施也很欠缺,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和放松。调查显示有10%的孩子平时没有感觉到开心或者是根本不开心。

2.受教育方面。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偏差。一方面,由于监护力度不够,留守学生沉迷游戏机和网络游戏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监护人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些老人普遍年龄较高,身体较差,文盲比例较高,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已属勉强,在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和辅导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时候还要依靠孩子帮助干农活。调查显示学习一般的占42.2%,特别差的占7.8%。农村学校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限制,学校与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出现很多孩子辍学、厌学的现象。调查显示有50%的孩子对于学习的喜欢程度一般;3.3%的孩子比较讨厌学习,还有6.7%的孩子很讨厌学校。

3.安全方面。在农村,对孩子几乎都是“放羊式”式的管理,留守儿童更是缺乏监护人的监督和保护。由于隔代监护人从事农活,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安全问题交代甚少,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软弱无助和对生理知识的缺乏,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二、农村留守学生在生存、心理、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据我校对留守儿童人数的统计,留守儿童人数逐年递增。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成因也自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家庭监护不力。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基本上采取的是隔代监护的方式,容易造成对孩子的溺爱。这种只重视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满足,却忽略了对孩子精神上和行为上的约束和引导,造成了孩子性格方面的问题。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较为低,在学习方面无法给儿童予以帮助,较少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出现问题。

2.父母情感的缺失造成心理不健康。家长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孩子的发展。家长不能很好的承担其监护人的责任,孩子缺乏父爱母爱,就会表现出一些我们看到的病态现象:比如心理障碍,难管教,处事极端等。一般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近亲属或者孩子本身代为行使监护权。正如之前提到了,隔代监护体现出溺爱孩子,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的照顾,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学习的综合发展。近亲属监护因为权责不明,往往不能完整的行使权利或者放任之或者碍于情面仅保证孩子正常生活起居而同样忽视孩子的其他方面发展。孩子自己监护更是严重的问题,自己监护等于没有监护,仅仅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而忽视了自己本应当树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学校教育不力。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农村小学老师通常是同时担任多门课程,教师自身生活压力大,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也相应降低。留守儿童在家庭得不到情感交流和心理慰藉和其他方面的关心,也无法从老师处得到。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学校开设的课程单调,音乐、体育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压力增大。学校整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学校缺乏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学生缺少对自身权益的认识,自我维权意识薄弱,不懂得自我保护,从而导致孩子更易受到侵害。

4.社会监管不力。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负责人应该是家长。社会团体和福利机构的力量有限,不能很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大范围、长期的关注。在农村,广播电视是孩子们最为“安全”的休闲娱乐的方式。但有的孩子甚至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暴力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既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发展,更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为留守儿童传道授业解惑、心理咨询、情感倾诉

教师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老师也是最先了解到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的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班集体里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试卷、作业、日记等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如果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安慰、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为老师,不应只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捕捉与解决儿童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的能力,从而让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在学习上给留守兒童以帮助,更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因“缺乏家庭的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的阴影,让老师不仅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人,更作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情感倾诉人”。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班集体的影响,建立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与文化,比如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让留守儿童在班集体的影响下,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爱下,把班集体变成一个温馨的家,把老师与学生变成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从而能够让他们健康茁长的成长。

另我建议: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的建立。这种机构应该不仅为老人提供新观念、新思想的培训,更是对他们教育方式的培训、关爱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培训。同时,这里也应该成为儿童除了学校之外的健康成长的乐园,给他们提供父母式的关爱,为他们及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正确引导留守学生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