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琨《扶风歌》与曹植《赠白马王彪》相似的艺术构思

2017-08-22吴雲燕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曹植白马句式

⊙吴雲燕[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院校平台·宁波大学

论刘琨《扶风歌》与曹植《赠白马王彪》相似的艺术构思

⊙吴雲燕[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历来对刘琨《扶风歌》(朝发广莫门)(下文只写《扶风歌》)的解读和赏析,多通过其生平经历、志向抱负入手,论其风格之雅壮。本文欲跳出前人窠臼,通过将《扶风歌》与同样是叙述离京沿途所思所想的《赠白马王彪》进行对比,试从二者相仿的情感书写思路,意象选用的重合,趋同的句式三个方面分析二者艺术构思的相似性,力图通过比较二人相似的情感文本呈现,从而进一步理解刘琨书写《扶风歌》的悲慨心境。

《扶风歌》《赠白马王彪》 艺术构思

与西晋士人“结藻清英,流韵绮靡”①创作主潮不同,刘琨的诗质朴刚健,有“清刚之气”②,是“上承建安而来”③。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中也评价说:“刘太尉诗有孟德之气,子健之骨,特密处不似魏人耳。”皆言其诗风力豪健,是能与建安诸子媲美的西晋诗人。基于此,本文在细读刘琨《扶风歌》、曹植《赠白马王彪》后,发现两篇作品虽表现的思想内容不甚相同——前者是书诗人北上抗敌,发一路上慷慨悲凉之情怀;后者是诗人因政治上遭受猜忌,与手足被迫分手的悲愤而又痛苦的情绪。但大抵由于二者均写离别京都,沿途之所思所想,故而写作思路十分相似,只因刘琨现存诗歌不多(按罗宗强先生言,存有四首,言刘琨继承曹植难免以偏概全,只能说前对后当略有影响存在。本文意在从情感思路的书写,意象选用的重合,趋同的句式三个角度来比较刘琨《扶风歌》与曹植《赠白马王彪》在艺术构思上的相似性。

一、相仿的情感书写思路

如前所言,曹植五言古诗《赠白马王彪》与刘琨《扶风歌》所表达的内容不甚相同,通过对比二者情感书写思路得出以下表格:

注:曹植《赠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前有序;而刘琨《扶风歌》为乐府古体,古乐府分章之体是以四句为一解,《扶风歌》合九解为一篇。故此处所谓“第一部分”即对应《赠白马王彪》中的第一章和刘琨《扶风歌》中的第一解。

我们可以发现刘琨《扶风歌》与曹植《赠白马王彪》情感思路十分相像:1.均是先写离开京都,继而内心生发出感伤情绪。当然此处的曹植由于现实的原因(所谓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感伤情绪表现得相对隐晦;而刘琨这里,长久的“八王之乱”使得国家满目疮痍,防御力大减,“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有北方少数民族趁乱而起,刘琨奉命镇守并州。此时的刘琨正在完成从“八王之乱”中游刃有余,甚至带有一丝狡猾色彩的官场老手到亲历百姓疾苦、身感内乱外患风雨飘摇的危机感,而心怀苍生民族英雄的角色转换。2.接着二人写各自沿途之所见、所思、所感。一是道路的艰难险阻,如“霖雨泥我途”“我马玄以黄”“资粮既已乏尽,薇蕨安可食”;二是所见景物之萧瑟,如曹植的“秋风”“寒蝉”“归鸟”“孤兽”,刘琨的“悲风”“涧水”“浮云”“归鸟”“穷林”;三是内心的悲伤,所谓“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自顾非金石,咄喈令心悲“”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因而是“哽咽不能言”。3.继而“痛定思痛”,此处所谓的“痛定思痛”指的是重复咀嚼悲伤,二人殊途同归,皆在寻求自慰,在全文中的作用则是情感的转折(希望的观照)。如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劝白马王不必如小儿女似的痛感惜别,难走出悲伤的情绪“何必同衾”,当是“在远分日亲”啊!而刘琨则借用孔子“君子固穷”的典故,在传统的思想中找到支撑的力量,重新振作,言“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4.最后一部分,曹植由前文任城王之死感到“天命信可疑“”百年谁能持”,因而收拾心情“,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扶风歌》的最后一解,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④,但是却自有刘琨内心沉重的情绪负载。字面的不“重陈”下,是诗人胸中远未倾尽的无限悲情,如鲠在喉,因而更感深沉。

二、相似的意象

在二人的诗歌中出现了不少相似的意象,其中“宫阙”“风”“归鸟”“深林”这四个意象是两篇作品中所共有的,而这些意象的存在,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抒发各自内心悲伤的情绪(感物怆怀)。

“宫阙/城阙”,代表着都城,历史上诗人们面对都城时,皆有着相似的眷恋之情流露。王粲“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阮籍“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杜甫“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宫阙/城阙不仅作为远行的始发地、辞别之地,更有书写主体丰富的思想内涵加置在上面,在这“回首”“顾瞻”之间,眷恋、哀伤,对于国家危亡的忧虑皆蕴含其中。曹植的“顾瞻恋城阙”一举,用心颇重,这从小长大的故乡却是让自己备受猜忌的伤心之地,又何须去多留情感怀念惜别,“引领情内伤”呢?他此举意在突出一个“怨”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城阙的顾瞻,足见其内心遭受压迫之重,是他接下来长歌当哭的发端。再看《扶风歌》中对宫阙顾瞻的情感寄托,“顾瞻望宫阙”一句,前人多言其对都城的依恋和辞别都城的无限感伤。但结合当时的情境来看,远不是这样浅层次的分析能够遮蔽的,“八王之乱”下的晋国君主轮流更换,却多是逞一时英雄之气,更多的是对权力的追逐。因而此时的都城当是满目疮痍,刘琨此时有不舍是肯定的,但在赴任的整个过程中,亲历百姓疾苦,故其中应还有保卫家国的迫切性,有对此去前途未卜的淡淡忧虑交杂在里面。

悲伤情感的渲染烘托(“风”“归鸟”“深林”)。比起曹植对“归鸟赴乔林”的歆羡和反观自我的孤苦,刘琨的“归鸟为我旋”则多了一份温情,但二者借“归鸟”书写相似的离别之苦。在同样郁郁苍苍的深林中,不知自何处而来的秋风包裹着二人,痛苦凄凉的心境穿越横亘在当中的时空,前后共鸣。而此处“风”的选用,与《古诗十九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如“白杨多悲风”⑤“凉风率已厉”⑥“北风何惨栗”⑦。在曹植和刘琨这里,同样清冷意象的选用,服务于书写主体各自的悲苦,这种凄苦虽浓却可通过渲染层层推进,在读者心中撩拨起同样大小的波澜。

三、趋同的句式

从刘琨《扶风歌》来看,其中不少句式与曹植《赠白马王彪》极为相似。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之于“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是空间位移的描述,当然此处为渲染行色之匆忙和急于赴国难之情略有夸张。“顾瞻”句主要是“顾瞻”这一动作以及上文所说“宫阙”中主体的复杂情感。“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和“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之于“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可以说是完全的套用。如果说“麋鹿游我前”与“鸱枭鸣衡轭”不够明显的话,后句“寒蝉鸣我侧”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再者“弃置勿重陈”和“弃置莫复陈”严格来说只更改了一个“莫”字(“重”和“复”意思是相同的)。以相似句式来定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似乎有些不妥,单以《扶风歌》来看略显单薄。此处比较意在通过形似的句式,探究背后情感呈现的共性,即对于悲痛情感的不忍重读。

《扶风歌》与《赠白马王彪》相似的情感思路,重合的意象选用以及趋同的句式结构,皆可视为在离别情感的支配下,书写主体创作意识的自然演绎,当然也可能是刘琨对前人创作的有意继承。

①〔南朝〕刘勰著,王运熙、周锋译注:《文心雕龙·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07页。

②〔南朝〕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③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43页。

④吴小如等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35页。

⑤⑥⑦刘玉伟、黄硕评注:《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24页,第26页,第28页。

[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王运熙.钟嵘《诗品》陶诗源出应璩解[J].文学评论,1980(5).

[6]刘玉伟,黄硕评注.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M].北京:中华书局,2016.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曹植白马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一匹白马
素衣白马少年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七步诗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