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设计

2017-08-20赵文余

生物学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殖青蛙发育

赵文余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七中学 277212)

1 教材分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2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一节内容。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通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归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并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教学设计中所强调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情景,并通过问题指引,促进学生自主对核心概念的构建。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2.2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或视频的观察和资料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提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听声辩动物小游戏,教师播放MP3声音文件(蛙声阵阵),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学生猜出是青蛙发出的声音。教师提出问题:青蛙属于哪一类动物呢?引出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新课。

设计意图:做游戏猜声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3.2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青蛙的生殖特点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教材内容并回答问题:①青蛙一般在什么季节鸣叫?会鸣叫的青蛙是雄蛙还是雌蛙?为什么要鸣叫?②青蛙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抱对?抱对有何意义?③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在何处进行?与昆虫的生殖有什么不同?④青蛙的受精卵有怎样的特点?意义是什么?之后,教师播放2 min的视频“青蛙的生殖”,进一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教材中获得的文本信息与直观感受的相互印证。

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教师强调青蛙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和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再通过视频来验证强化获得的知识信息。

3.3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青蛙的发育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提出问题:在画中你看到青蛙了吗?是不是题不对图呢?为什么?通过国画作品和问题导入“两栖动物的发育”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①青蛙的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②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③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生活环境相适应?④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进行点拨。然后教师播放3 min“青蛙的发育”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完善讨论交流的结果。

设计意图:由国画引出学习内容,由问题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探究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4 “PK”小活动,构建变态发育和两栖动物的概念 学生了解了从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发育变化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蝌蚪PK青蛙”活动,即完成表1内容的填写。

表1 蝌蚪和成蛙的主要区别

通过“PK”小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蝌蚪和青蛙无论生活环境,还是形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很自然地得出青蛙的发育特点是变态发育。教师进一步通过课件出示蟾蜍、大鲵、蝾螈的图片,介绍其他的两栖动物。

师生共同归纳两栖动物的含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问题:有人提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适当进行点拨:不科学。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变态过程。尽管有些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但它们要么不是脊椎动物,要么不是变态发育,所以这些动物不是两栖动物。如乌龟、鳄鱼虽是水陆两栖动物,但不是两栖动物。

设计意图:利用填表格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两栖动物的概念,通过问题拓展促进学生对概念内涵的全面把握。

3.5 联系实际,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用古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及谚语“春捕一只蛙,秋少一担谷”“蛙满塘,谷满仓”,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人类的关系。设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一旦被破坏,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出示资料: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都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蟾做实验,结果爪蟾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提出问题:畸形蛙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分小组探讨,教师适当点拨:畸形蛙的产生是水环境被污染的结果,这种水环境中有影响青蛙正常发育的物质。环境的变迁、水体的污染将直接影响到青蛙生活,这就导致现在青蛙的分布范围变小,数量不断下降。反问学生:假如你是青蛙,你想对人类说句什么话呢?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青蛙对环境的依赖,激发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6 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知识框架提示:①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过程:________。②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________;发育过程:________。③两栖动物的概念:________。让学生先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然后再请学生代表来完成框架中的填空。

教师小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受精作用必须在水中进行)和发育(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都离不开水,它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生物类群,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差。所以,两栖动物还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①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其形成的场所是什么?②两栖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吗?为什么?③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什么?④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发育方式是什么?⑤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核心问题。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设计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师的问题情景引导下,学生或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通过认知、比较和表达,主动建构知识,教师适时点拨并串联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如多种教学资源的展示:青蛙的图片及叫声、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介绍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不仅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教”,而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各种具体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生殖青蛙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