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贵在“活”

2017-08-17陆林

文理导航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陆林

【摘 要】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当今生物教学中普通探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深入了解学生、培育主体意识。认真分析教材,使学生在活学中学会。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提高生物应用能力等几方面讨论了如何搞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而且在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现在和将来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环境保护等等,无不息息相关。由于传统观念、升学影响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物學科高“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把生物教成“死物”。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我深感﹕“生物教学贵在‘活”。这里的活包含几层意思:一是针对“僵死”——统的过死,教的过死,把生物教成“死物”。二是指师生双边应“活”,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三是针对学科特点体现出生命学科特有的活力。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深入了解学生、培育主体意识

1.1了解学生,让爱先行。

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的主导是教师。教师的爱是教师情感活动的核心,深沉而久远,教育的智慧源于爱。每当接手新生前,我作为课任教师积极了解学生信息,努力记住信息表中的每位学生。新生到校后,利用活动课等有意接触学生,了解调研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口头谈心,书面反馈,作业反馈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想法、看法。教师的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据资料调查显示,“教师爱”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意度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师生关系面临危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学其理”。现在部分教师对学生爱心的萎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1.2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高一生物学习开始时,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谈不上什么兴趣和积极性。究其原因是不少农村初中及其不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学生基础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我就以必修一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为突破口,把实验同步组织进课堂,弥补不少同学不会进行显微镜操作的短板,逐步诱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一生物基本概念多,而且课时偏紧,所以每周晚读课的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我向学生征集“金”点子,其中一条是自主构建一周知识框架,小组讨论完善,最后优秀成果展示。我觉得此点子有新意可操作,我放手发动课代表、班级电脑管理员去落实。每当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把一章章核心知识展示在大屏幕上时,我感觉欣慰极了。

二、认真分析教材,使学生在活学中学会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少老师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看法是形而上学的。我们应该抓住教学的主阵地,最求高效课堂。在强调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1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主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教学的进行和授课的质量,同时对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导入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的心。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名词概念多,减数分裂过程复杂,易于有丝分裂发生混淆,是必修二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新授课中采用了如下教学情境:

【板图:开始不注字,代后面不上染色体及单体的代号】

问题1.想一想,细胞在什么时期才是这样的图像?

问题2.为什么说它不是分裂间期或其他时期的图像?

问题3.此幅图与我们此前所学的有丝分裂图像有差别吗?

通过此图的分析,帮助学生回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为减数分裂作铺垫。

【师】在我们学习减数分裂之前,有必要明确几个问题。

问题4.图中有几个染色体?

问题5.图中有几个染色单体?

问题6.就图而言,哪些是同(非)源染色体?哪些是同非姐妹染色单体?

【师】上述的一系列概念是学好减数分裂的必需知识,下面讨论精子的形成过程。

上述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集中定向于教学目标上,通过问题串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学生的参与度高。同时问题6的分析讨论为课堂重点难点的突破做了很好的铺垫。

2.2概念清楚,学“活”的基石。

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基础要扎实,学生学习也不例外。学习的基石是概念。目前不少学生生物学习质量不理想,其中“概念迷糊”是明显标志之一。“概念迷糊”具体表现在只抓住些非本质和次要的特征,所以获得的知识就零乱、不完整、不系统,以此为基础,知识水平就提不高。学懂概念是基础是根本,然后才谈得上学“活”。

三、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提高生物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内容,主要阐明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是在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讲述生命的统一性及其基本特征。教材中的不少知识,偏重于理性,比较抽象、深奥、难信。因此要尽可能利用真实的、具体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对比……或由此再发挥空间想象力去探索知识。例如,学到细胞分裂时讲: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并缩短变粗,就形成了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其中“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这一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我让学生去两根双色细铜线代表复制的染色质丝,沿细棒进行缠绕,概念也随之形成,教学效果比单纯的多媒体演示高不少。只要我们多创造性工作,就能为学生学“好”学“活”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探索,我还把课内外相结合,使学习更生动、活泼。

大量的事实证明,生物教学贵在“活”,“活”则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