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楠:读客为何接受1.28亿融资?

2017-08-16吴云

出版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个人成长资本图书

吴云

6月24日,读客图书对外宣布,A轮融资1.28亿,估值20亿。从一直对资本说不到接受1.28亿融资,据说,读客董事长华楠做出这个决定仅仅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

成立于2006年的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就靠《藏地密码》《岛上书店》《丝绸之路》《巨人的陨落》等超级畅销书成为书业“单品王”,在中国有书架的地方就有读客熊猫的书。然而,在资本频繁向出版业抛来橄榄枝时,读客却一概拒绝。

2017年,在读客成立的第11年,融资上市的计划紧锣密鼓地悄然进行,据说,读客董事长华楠做出这个决定仅仅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

6月24日,读客图书对外宣布,A轮融资1.28亿,估值20亿。本次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知合资本和内向基金跟投,穆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就此,记者采访了读客创始人、董事长华楠。

读客的变化

《出版人》:最近几年,读客给业内最大的印象是转变,封面没有那么花哨了,出版方向也跟以往不同,您能具体谈一下最近几年读客的发展变化吗?

华楠:读客一直是一家价值观和方法论双轮驱动的公司,只是我们从强调方法论,转向了强调价值观。

在这个转变之上,有了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

我们的价值观最核心的一点是,要做一家激发个人成长的公司。我们认为,阅读需求的内心本质是希望获得个人成长。书是读者的精神食粮,读一本书,本质上并不是想要一个故事,而是希望从故事当中获得精神力量,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在激发个人成长。

在版权的选择上,我们会先以“是否能激发个人成长”这个标准考量一本书签不签。

帶着这个标准,我们去审视我们的版权结构,把不符合这个价值观的产品全部砍掉。所以大家会感觉,我们的出版方向跟以往不同了。

比如我们之前出了一套书《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卖得非常好,码洋过亿,因为不符合这一价值观,我们思来想去,还是把它砍掉了。那个时候公司总共码洋才三亿,也就是把1/3的生产线全部砍掉不做了。从那以后,再没有做过这一类的书。

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在人员的选择和团队的建设上,以前我们比较重视员工对读客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现在我们更看中他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一致。我们认为,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所以在新员工大会上,我们会明确阐明我们的价值观,并且劝不是这一价值观的人尽快离职。不是说别的价值观就不对,我们认为价值观只有不同,世界上有很多种价值观,我们希望找到和我们价值观一致的人。

《出版人》: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很为难?毕竟占到整个公司1/3的码洋,会对公司效益产生影响。

华楠: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挺容易。一想清楚,这个事儿我们不能干,就把它砍了。事实上,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当年公司的发展。

《出版人》:作为一家图书公司,你们如何来理解“激发个人成长”?

华楠:激发个人成长我把它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精神成长,第二是知识结构的拓展,第三是生存技能的提升。精神成长产品主要是优秀的小说,它剖析人性、剖析社会,让读者更成熟,更强大,比如科幻小说让读者更有想象力,对科技更有兴趣。拓展知识结构的产品,包括地理、历史、人文社科类,比如我们的《丝绸之路》,从去年上市到今年,印量已达到将近50万。让读者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地位,让读者理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第三就是提升生存技能,如在商业社会里领导力的提升,职场的工作技巧,主要是经管类图书、科技趋势类图书。我们就把自己的版权资源限定在了这三块,这之外一概不做。这既保证了我们对使命的忠诚,又能够保证我们的业绩。我们不做那些利用人的弱点,或者人的沉迷、人的幻想去让年轻人陷入空虚、无聊的产品。我希望我们公司出品的图书,能够正向地激发个人成长,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读者。

在读客内部,我们也把每一个人的“成长性”放在第一位。我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读客创意大学,面向全体员工,每月两次脱产培训。

另外,我们管理层也全部去读EMBA,公司来出钱,有去交大的,有去中欧的,有去清华的,还有去复旦的。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团队本身在成长,你才能激发别人的成长。

《出版人》:我觉得读客还有个变化就是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了,比如书单来了、影单来了公众号,比如读客影业,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两块业务是如何规划的吗?

华楠:这两块业务目前是孵化阶段。

之所以涉足这两块业务,一是业务本身承载着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书单来了和影单来了是要推荐能激发年轻人成长的经典图书和优秀电影。而影业是我们想打造能激发个人成长的电影。

全是“使命”说了算

《出版人》:在几年之前,您在接受采访时称读客不接受风投,不愿意做快速被吹大的公司。现在,读客愿意接受投资上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与读客的产业融合发展之间有何种关系?

华楠:我们不接受风投,不愿意被风吹大,是在五年前。那时公司刚起步,对行业认识也不够清晰,当时的投资界也非常浮躁,所以我们本能地全部拒绝。究其核心原因,还是我们看不清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今年读客已经走过了11年,我们对自己想做什么看得越来越清楚,公司也过了疲于求生存的阶段。最近两三年,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图书出版行业的行业本质到底是什么。

《出版人》:您的意思是清晰的自我认知,才是读客融资的前提。

华楠:是的。通过我们这些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以及对我们读者的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我们认为,阅读需求的内心本质是希望获得个人成长。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电影及其他文化产品的本质和阅读一样,都是为了激发个人成长。

去年,在确定了读客的使命后,我们以此来指导公司的整个业务,并把它作为公司的灵魂,使公司的业绩又进入到突飞猛进状态。这个使命也可以介入到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比如图书、电影、网剧、综艺节目,它们都有激发个人成长的功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成长。公司里大量的中层干部这些年进步非常快,在出版领域我们管理层已经有冗余,他们有成长的渴望,他们可以去全产业链其他环节发展,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要全产业链发展,必须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意识到融资的必要性。融资是与公司经营、发展相配合的,比如邢晓英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做的“书单来了”、“影单来了”两个公众号,也以激发个人成长为使命,成长极其迅速,把我们自己都惊呆了。由此我们看到,消费者对我们“激发个人成长”这个使命的回应,非常热烈。

他们只有三五个人做的一个公众号,吸引了七八百万粉丝,相当于别的公司投几千万、几十个人去做出的体量。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起初是想为公众号融资,开始跟风投接触。读客图书本身的主体部分准备独立上市。后来,为了对投资人更为负责,我们最终决定公司的新媒体、传统出版、电影三块业务整体性融资。

不管是融资,还是做别的事业拓展,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不能冒然尝试。如果想明白了一定要做,首先是把经营风险放在第一位。我们为了应对风险,情愿错失机会。

《出版人》:对你们的新媒体业务,有什么计划吗?

华楠:“书单来了”和“影单来了”两个公众号,加起来有七百多万粉丝,我们没有要求它粉丝量继续提升,但要求把产品质量做起来,提升活跃度、黏性。这两个号几乎没有投钱,但是它的粉丝持续在增长,黏性非常高,每天后台有超过50万的独立IP,相当于在经营一个小城市。但是我们到现在没有商业化,公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倾向于做电子书城,因为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大,他們看了书单之后,可以直接买到想要的图书,今年下半年可以开始尝试,电子阅读在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

对超级IP负责到下游

《出版人》:最近几年,资本朝出版业频频伸出橄榄枝,磨铁、新经典、新华先锋等公司先后与资本对接进行融资。您觉得资本对出版的青睐与当前的文化环境有关系吗?

华楠:最近这几年,文化产业融合是大趋势,“超级IP”在各个领域里快速发展,此外,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流动,让行业的竞争变成了产业的竞争。图书公司投电影、做网游,或影视公司签约小说作者,文化资源的竞争和流动在整个产业里进行。而出版业对文化产业有源头的意义,其IP输出的功能最强大,这是资本青睐出版机构的原因。

读客是IP大户,每年都有超级畅销小说输出。但我们把IP改编权卖掉之后,发现一些电影公司并不真正了解小说内容好在什么地方。小说是我们一手一脚培育出来的,我们对它的理解更深刻一些,我们也希望参与到IP在下游的培育当中,这是对IP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但这需要资本,也需要跨行业的合作,所以有融资的现实需求。

《出版人》:这些年,读客受到多个资本青睐,在众多的资本中,读客是怎么选择的?

华楠:挑选资本,其实很简单。第一,我们对财务顾问公司的要求是只要一线基金品牌,因为一线品牌的基金量够大,耐性也够长,不会太浮躁,不会急于催促上市。第二,我们坚决不对赌,也不谈价钱。第三,看缘分。最终,读客跟君联资本谈拢,就是一杯咖啡的时间。君联看好读客的价值观,看好我们的团队,看好这个领域,对读客来说,重要的是向资本市场开放,而不是拿多少钱进来。

有监督才有安全感

《出版人》:读客在接受了融资上市之后,其运营会不会受资本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

华楠:肯定不会。我作为负责人,首先,要守得住一条线,资本方在进入之前,大家就已经达成共识了,资本看好我们的是长线发展,不要求读客什么时候上市;另外,没有对赌,对赌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要赌,无论输赢,总会伤害到一方。最后,我们不会以谋求上市来对我们日常的经营做任何的调整,一点都不会。

《出版人》:那你觉得融资会对你们带来什么直接的改变?

华楠:对我们的改变的核心在于读客的人才配置,比如,我们可以采购更多版权,增加我们的版权储备量;可以让已经发展起来的“书单来了”、“影单来了”新媒体业务做一些尝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继续招人、培养更多的人才。

《出版人》:总之,还是沿着读客既定的轨道在走。那你觉得资本是否会对读客团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华楠:在融资之前,我们就有合伙人制度,合伙人都有股权,如果不上市,我们未来会是一个有一两百位合伙人的员工持股公司。投资人进来之后,这个结构并不会改变,只是股权开放了,有外部的资本进来,以后还会继续发展合伙人。

《出版人》:那你希望融资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变化?

华楠: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希望公司能够透明化。

以前没有外部股东,公司的运营状况相对保密,发展合伙人制度之后,我们所有经营状况都会向合伙人公开,现在我们对员工也基本透明。在我们最终确定自己的使命之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来监督我们,现在邀请外部股东进来,对我们经营进行监督,他们会从他们的角度给我们意见。

《出版人》:读客为什么需要这种监督?

华楠:外面对我们的监督,对我们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个以“激发个人成长”为使命的公司,我们所有的出品都一定是正向的,是能够给人输出正面价值观、正能量的,我们自己有自觉的自我审查和监督,但并不能保证我们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希望外界社会、股东、读者知道这一点,然后来监督我们。我觉得这样对公司长远来讲更安全,也能争取到更多支持、取得更好的发展。

最难决择时先把利益抛出去

《出版人》:读客砍掉了几本过亿码洋的畅销书,公司利益当头的时候,非常考验一个决策者。你作为一个决策者,有没有很难抉择的时候?

华楠:没有,真是没有。这一点上,我们合伙人内部会相互提醒不要利益优先。

比如有些书印出来后发现用错了版本,错别字比较多,就会把它全部销毁,有时候会涉及几十万的印制费用,但我们也会马上全部销毁。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把利益抛出去。因为你只要一考虑利益,你的价值观肯定在晃。出版业应该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放在经济效益之前。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赚的就是昧心钱。

《出版人》: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只有在生存能保证的前提下,才能有机会谈价值观。

华楠:对,至少我们公司现在十年下来,每天都在讲,第一要务是要生存下去,但你要守住价值观底线,很多事情就可以把利益抛在一边,先去守住价值观。

《出版人》:你觉得读客这11年积累下来,在行业中与其他公司相比,你们最大的优势与不足分别是什么?

华楠:我们也在反思。先说优势,我们的方法是行业里面最先进的,由这个方法伴生的,是我们团队的训练、协作,我们是一个系统性、工业化的公司。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持续在方法上面进行反反复复的培训。我们队伍也最稳定,这是因为价值观高度趋同,所以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劣势也是方法造成的,我们方法的成功,导致了我们对版权的理解的缺陷,我们是一家最缺少行业沉淀的公司。比起新经典、中信,我们以前在全球版权的理解上有很大差距,最近几年才慢慢补上来。因为图书销售核心是版权,哪些版权好,哪些版权不好,哪些版权长线,哪些版权短线,哪些版权有潜力,版权在各个品类里面的分布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是起步最晚的公司,这是比较大的弱势。

付出诚意是畅销书最大秘诀

《出版人》:一本书是否能够畅销,其决定因素有时很玄妙。作为畅销大户,你们有什么秘诀吗?

华楠:我不认为有多玄妙。首先是要有方法,其次是要有经验,最后是有常识。但是一本书的成功与否,主要是依赖运气,只能说,通过一些有效、严密的方法,提高成功的概率。

《出版人》:这些方法应该是诞生在一种价值观、历史观上的。因为对文化母体、文化暗流的把握,其实需要有一种非常大的历史观和一种不偏不倚的價值观做支撑。

华楠:对!方法的形成,确实要对这个社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你刚才讲得特别好,这个方法本身诞生于一个非常诚实的价值观上。我们所有的方法的原动力是一个“诚”字,就是守住一颗诚心,以一种诚实的心态去做事情,这个方法意味着,你必须要对你的伙伴、对你的消费者和读者保持诚实,你才能够抓住这个产品,这是这个方法的本质。还有,诚实还意味着你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如果签下一个作者,只有天花乱坠的许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资金,是做不出来好产品的。我们每个产品开发,都会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和成本,这体现的就是一种诚意。

《出版人》:你在做图书之前做了很多经典的广告案例,做图书出版之后,两者相比较,更喜欢哪个行业?

华楠:那肯定是更喜欢图书。做广告很刺激,也很好玩儿,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做图书,更符合我的性格。一开始我也不喜欢做出版,我以前是个属于干一行恨一行的人,干广告恨广告,干出版恨出版。但时间久了之后,就觉得出版这个行当越干越有意思,我卖出一些书,有那么多读者读它,留言说这本书他学到了什么,他得到什么样的成长,我觉得实实在在,很踏实。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资本图书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图书推荐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