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追求境界的绘画过程

2017-08-16李林燕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境界意象

李林燕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探讨追求境界的绘画过程

李林燕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针对存在于当前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多数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绘画过程中应当注重境界的追求,目的是为了提倡培养专心做学问的高质量艺术人才。

境界;真;创作

尼采曾提出通往智慧之路的三个必经阶段:“一是合群期,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二是沙漠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生长,重估一切价值。三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但这肯定不是出于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自己,我就是命运。”在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前,《中庸·第二十章》中的一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已经在我国飘飘瑶瑶流传了2300多年。智者能够在思想和学识上有高度相似的见解,对学问、对境界的追求甚至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将这些观点运用到艺术中也同样如此,本文主要来探讨当今绘画学习者和从业者应该如何在绘画过程中避免重心的偏差与无意义的绘画,追根溯源,注重境界的追求。

在当前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多数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除了极少数自暴自弃或是学之有方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认真乖巧的学生,他们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程,但缺乏针对某个方向深入的研究,甚至根本不清楚适合自身喜好与能力的具体方向;另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对某一方向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能够把所有的学习时间都投入其中,但却缺少全局意识,不能将其他学科与之融会贯通。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也极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讲授亦步亦趋,换一门课、换一个教师就相应地换一种风格,创作一幅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为了得高分而根据教师的喜好进行创作,缺失了独立的见解与主张;另一种则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自身的风格,能够根据自身喜好进行大量的练习,却不能从老师的指点中提取出对自己有利的教导,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出现上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境界的理解与追求,将绘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制作的过程而不是展现的过程。

那么,何为境界?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此基础上对境界的认识,是一个人把自身的感知能力投射出去,被其覆盖的这个外在世界,根就在他的境界之内了。于是在绘画过程中,追求境界就是追求一种真景物、真感情的展现与表达,那么如何才能够表现出“真”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

《孤禽图》是他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整幅画仅在画面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在上眼圈,作出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而另一足悬,缩颈拱背,反倒塑造出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形象。在形象与构图上兼具“奇”与“简”的特点,用笔雄健,笔势朴茂,墨色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奇特新颖,令人眼前一亮。极具艺术特色,是八大山人艺术成熟期的精品。

八大山人的画,便是典型的追求境界而创作出的绘画作品。由此可见,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外形上的写实,而应当把握事物的情态特征并能表达出自身对于绘画对象的感悟和体会。如果为了达到与写生的事物分毫不差而画,则失去了绘画的意义,因为照相机在这一点上能比人呈现的更为精确。这就要求绘画者能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先由景物触发审美感兴、生成审美意象方可投入创作过程。

有关这一方面,郑板桥曾经叙述过他画竹的三个阶段,“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无异于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起初由艺术创作主体对客体对象之观察所形成了生活经验和初步印象,也就是具备了审美意象的雏形。艺术创作在审美感兴被触发后经过构思酝酿加工后,在意念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创作主题运用一定的创作技巧,并借助必要的媒介将审美意象转化成具体物理对象即艺术作品,它是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生成。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艺术创作主体审美感兴的不同和创作时操作过程的微妙差异,原型、意象、作品之间均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真正的艺术创作及绘画过程而言,必须要经过观察、构思、实现这三个阶段,同时始终贯穿对境界的理解与追求,呈现出意象中所蕴含的独特旨趣,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景物和真感情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大致了解了如何在绘画过程中追求境界以后,让我们再回到存在于当前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多数学生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相反的学习情况,就必须要提及一位著名学者——饶宗颐。相信这个名字多数学生都不陌生,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师”,国外把他誉为“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对于各种称赞,饶老只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以上种种,可见其学问造诣至深与境界之高。

饶先生所擅长的领域涉猎甚广,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对于当代学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饶先生的境界自是难以达到,但我们却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正确处理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能够全面的接受与学习不同的课程,并且具有深入钻研的精神,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树立起全局意识,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适合自身发展的某一方向进行深刻地挖掘。兼具良好的态度与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注重境界的追求而不是其它表面的文章,单纯却又不乏思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绘画创作的意义。

由钱理群先生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引发了众多思考,事实上他不是希望中国的大学生不要利己,也不是希望中国的大学生不要精致;而是希望中国的大学生要有所担当,不要成为权力的附庸;希望大学生不要用世俗、老到、表演、配合来获得权力,也不要在未来获得权力之后滥用权力。这个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聪明、独立、自由,对自己和社会都有所担当,他们可以忍受社会短期的不认可与冷嘲热讽,却始终知道自己的追求与使命。他们或者去追求纯粹的艺术与科学,例如保罗·高更、笛卡尔、艾伦·图灵,或者追求真理启发大众,例如鲁迅、安·兰德、甘地,或者白手起家创造价值,例如Jobs、Elon Musk,等等。这些人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希望从事艺术的人,能够具有境界上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具体在绘画过程中可以表现为对境界的追求,而在个人的整个艺术生涯中甚至将学业作为一种志业。这种追求,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李林燕(1996-),女,汉,河南,本科,河南大学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境界意象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抚远意象等
品“境界”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慎独的境界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