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的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

2017-08-15李小娃莫玉婉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9期

李小娃 莫玉婉

摘 要 共建共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形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呈现如下特征:牵头主体多元化,独立模式与合作模式并存,以独立模式为主;资源库建设数量增加、速度提升,并呈现出新变化;资源库牵头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份,主要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为主,非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逐步增加;牵头单位以理工类高职院校为主,资源库所属专业大类也以理工类为主,其中,最为集中的为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在企业参与主体身份确认、中职学校参与度、质量监控、区域协调发展及相关的研究和组织协调方面进行重点改革,以体现“共建共享”,为高职院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专业教学资源库;优质高职院校;优质共享;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9-0030-05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政策的产物。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下简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截至目前,已立项建设的项目包括18个专业大类,覆盖22个省份,形成了院校、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路径,为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以扩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果,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以及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的国家行为[1]。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六年来,在政策支持、政府推动下,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加、类型不斷多元化。此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顺应了高职教育“优质化”、高职院校“高水平化”的发展诉求。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从资源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优质均衡的发展转变。因此,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深刻理论内涵、规范建设的实践逻辑,对于提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实现优质资源转化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理论的必要性与现实的迫切性。

一、从优质高职院校到优质教育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逻辑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近十年来发展的主旋律。自2006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进入了以“示范性建设”为标杆的“扶优助优”优质建设时期。十多年间,高职院校经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即将进入以“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政策目标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新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硕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了以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为示范引领主体的优质高职院校,并着力推进一批“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优质高职院校资源的积累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当前,高职教育正在经历由非均衡的“优良”发展,重视办学效率和结构调整,向质量与结构的系统化改革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转型重点的发展阶段转型[2]。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依然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随着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立身份特征。

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优质高职教育建设中高职院校“优质化”的重要实践。2010年启动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理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有效支撑,同时成了提升教育教学改革质量的重要渠道。2010年,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由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牵头组建开发团队,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在集成该专业全国优质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整体顶层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的方式进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通过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有效解决全国高职学校同类专业共性需求,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丰富、多样化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从而带动全国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了新时期内涵建设的有效载体。能够串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各要素,并成为使之整体提升的有效载体[3]。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发展逐步进入以高水平为主题的“优质化”阶段。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高职院校优质与均衡的目标。诚然,通过共建共享建设,实现“能学辅教”,也就实现了资源库的基本功能。但是,高职教育中任何一项具有可持续性的改革都与高职教育发展目标与趋势息息相关。作为高职院校优质化建设进程中“优质资源”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优质化。“优质”是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的基本条件,共享是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的方式,而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不断缩小院校专业发展水平与院校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均衡发展与同步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既是高职优质化发展的一项局部性改革,也是关乎全局的基础资源优质化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改革举措。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至2017年6月,我国已立项建设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97个,其中,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或联合牵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94个,中职学校作为牵头单位(或联合牵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4个 。已立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主体共计139个,其中,高职院校126个,占90.6%。本研究以牵头单位中有“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4个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建设进度、区域分布及专业分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探索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特征及演变趋势。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体现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校企行学(学术团体)多主体合作的建设路径回应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政策要求。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是2010年首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之一,其联合申报单位达到了22个,其中包括高职院校7个、专业所属的教学指导委员会、13家企业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体包括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组织、学术团体及企业等,并以两种基本路径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第一类是独立建设模式,由一所高职院校独立牵头,其他高职院校及行业企业组织广泛参与,这一类主要涵盖了6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第二类是合作建设模式,由两所或两所以上高职院校联合作为牵头单位,其他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组织作为参与主体。这一类涵盖了29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61所高职院校。无论是独立建设模式还是合作建设模式,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都充分兼顾了优质(势)资源共享与开放合作的建设诉求。其中,按照合作主体属性进行划分,合作建设模式又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校校合作,其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21个,涉及到50所高职院校。合作院校具有跨区域性、类型相似及优势共享性的基本特征。在这2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每个资源库牵头院校的合作形式都是跨省合作,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资源库、新能源类资源库、通信技术资源库、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资源库、水环境检测与治理资源库、微电子技术资源库及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资源库等,这些资源库皆由来自不同省份的各3所高职院校合作建立,涵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合作院校双方注重院校类型的相似性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黄冈职业技术學院合作建立制冷与冷藏技术资源库,实现了“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强势专业资源共享和整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同行业类院校,合作建立航海技术资源库。

二是校企合作,其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1个,即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的行业特色与合作企业所属行业一致,实现了校企优质资源的融合共建。

三是学校-学术团体合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2个,学术团体所服务的对象与资源库(学校)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及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老年教育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合作建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资源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冷印社合作建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资源库”。

四是学校-教指委合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5个,教指委所属专业即本资源库所属专业。如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鞋服饰品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建立的“鞋类设计与工艺资源库”等。其中,“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资源库”是由高职院校、中职院校、教指委共同建立。

(二)不同时期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自2010年项目启动以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数量、类型及牵头院校类型,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变化。数量增加、建设形式多样、参与主体多元化成为新的趋势,见表1。

第一,年度立项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教学资源库年度立项建设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中职学校牵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出现),2015年立项建设数量最多,达到了25个。第二,合作模式逐步成为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模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由独立模式为主向合作模式为主转变,越来越多的合作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始出现。2010-2014年,合作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数量相对较少,但2015年以来,合作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增加迅速,至2016年,已占当年立项建设总量的68%。第三,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的专业大类不断增加。2015年,专业教学资源库隶属的专业大类达到了11个;2014年,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专业包括了18个专业大类,且开始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第四,牵头高职院校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逐步向国家示范校、国家骨干校及非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共同参与转变,越来越多的非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作为牵头院校出现。2016年,其牵头院校中的非国家示范(骨干)校首次超过国家示范校的数量。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区域布局情况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注重跨区域合作,但资源库牵头主体区域分布的差异性依然比较明显。

第一,牵头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按照四大区域划分,不同区域高职院校的参与情况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牵头高职院校主要来自东部,有69所,占总数的70%,中部与西部较少。具体来说,牵头高职院校在中部地区的有15所,在西部的有13所,在东北部的仅有6所。西部院校主要是以“联合牵头”的合作形式出现,其中,独立牵头的西部高职院校仅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资源库)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资源库)两所。

第二,牵头高职院校的省域分布。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高职院校数为103所(未重复计算,高职院校在牵头院校中总计出现126次),覆盖了22个省份。从不同省域高职院校参与情况来看,作为牵头单位的高职院校数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中西部较少,10个省份没有牵头高职院校,且各省之间的差异悬殊。其中,江苏省有21所高职院校作为牵头院校,参与了其中2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分别占20%、27%,浙江省有14所高职院校作为牵头院校,参与其中19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分别占13.6%、20%。此外,吉林、西藏、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海南及青海10个省份没有牵头高职院校。总体来看,牵头高职院校的省域分布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四)牵头高职院校的类型结构与资源库的专业类型结构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类型结构呈现出分散性或集中性的基本特征。类型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牵头单位的高职院校的类型结构,二是专业教学资源库所属专业的类型结构。项目建设初期,这两方面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但随着项目建设的扩大,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创新)也必然呈现出新的变化。

第一,牵头院校的类型结构。从其政策类型来看,牵头院校以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主,占牵头高职院校总数的比例达72.8%,其中,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有49所,占47.6%,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有26所,其他院校仅有28所。由1所高职院校独立牵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共计65个,其中,国家示范校共计41个,国家骨干校共计13个,非示范校11个(其中,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启动资源库建设时,尚未成为国家骨干校),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与传承类”专业的占4个,农林牧渔类专业的有3个。此外,天津职业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分别牵头建设了三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两个资源库的高职院校有16所。从类型特征来看,这19所高职院校都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从院校属性来看,见表3,牵头高职院校中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较多。按照12个类型结构划分,牵头院校以理工类高职院校为主,占牵头高职院校总数的比例为51%,其次为综合类和农林类。综合类高职院校也呈现出特色化或行业性的特征,其参与专业也反映了区域行业特色或院校特色专业或优势(质)专业。

第二,专业教学资源库所属专业大类的专业类型结构。当前,9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涉及到19个专业大类,另外,有两个跨专业类资源库,分别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群资源库”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资源库”。其中,资源库专业分布最为集中的专业大类为(装备)制造大类,其次为电子信息大类,二者分别有12个与1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此外,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及公安大类分别有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从专业教学资源所属专业的分布可以看出,理工类专业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首选专业。例如,首批建设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1个,其中,理工类占据了7个,见图1。诚然,这与资源库建设相关政策要求有关(2010年首批建设要求提出,选择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此外,与理工类专业对口职业的成熟程度,也为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企业参与的主体地位,深化产教融合

从已立项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来看,虽然每个专业教学资源库都有企业参与,但牵头单位仅有1个是企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身份在资源库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应是调动职业院校自主创新和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资源库应融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素材于一体[4]。校企双主体,通过共建共享,才能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应明确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参与的必要性,同时确定企业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主体及资源库运行的监控主体,实现企业参与的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二)扩大中职学校参与规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从已立项建设资源库来看,中职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仅参与了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职学校的缺位,使得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难以兼顾到中职教育的诉求,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要求,有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初衷。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应重视中职学校的参与。一方面,应引导中职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与其他行业企业或学术团体、高职院校,合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这种资源库在服务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与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应鼓励中职学校作为联合单位,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发挥专业教学资源供给及运行反馈的重要作用,以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链的连续性,为中高职衔接奠定资源基础。

(三)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管理

“优质”是专业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专业资源库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首先,建立资源准入标准,注重高质量与多样化的协调。依托专业标准,建立专业教学资源标准,并通过校企行联合研讨,确定优质资源的标准。同时,對于企业资源、不同院校教学资源,按照“鼓励多元”“优质优先”的原则,转变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质教学储备资源。其次,完善资源的编排与运行机制。当前,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资源库就是资源或者信息的堆砌,不重视内部资源的体系化与结构化的安排,另外,对于共享认知不准确等[5]。基于此,应对不同类型资源进行系统化编排,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应属于共享性资源,各类资源应按照专业教学需求进行分类。再次,建立资源库监督机制,保障建设与利用效率。适时发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更新)情况,及时调整优质且利用率较高的专业教学资源。

(四)推进东中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共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职教育的优质化发展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实现高职教育的优质化发展。加强共享性优质资源建设,也是实现区域高职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当前我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存在明显的区域聚集现象,尤其是作为牵头单位的高职院校,多数集中于东部少数省份。经过多年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中西部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一批优质或特色教学资源。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中西部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存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中西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及质量建设层次。

(五)建立国家统筹机制,开展相关基本理论研究

首先,国家应统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放”“共享”机制建设。国家应引导各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向有相关专业教学诉求的非参与单位(有限)开放,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在国内“该专业”的共享共用。其次,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的理论研究。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基本概念是“专业”,应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的研究,重点探索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专业与职业”的研究,探索不同阶段的专业在数量、规模、结构等方面(也可以表述为专业容量)的基本特征,及专业建设所涉及到的专业资源及职业资源,确定资源库建设的资源定位及服务方向。最后,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治理机制研究,明确参与主体在资源库“治理过程”中的身份及权责利分配,为资源库的资源更新及有效利用提供机制保障。

参 考 文 献

[1]楊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99-102.

[2]李小娃,罗丹.高职院校与区域走向深度融合:理念转型与机制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7(3):106-111.

[3]周建松,张国民,郭福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和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4):13-18.

[4]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3):52-54.

[5]童卫军,姜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07-111.

Abstract It is a basic form to build together and share each other for specialized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STR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ultimate ai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alize balanced develop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TR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For example, the leading body is diversified, and co-existence of single mo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number of the STRD is increasing; most of the leading body of the STRD lay on the east of China; most of lead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national model schools, and the number of other typ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creasing; natural Sciences & Tech is the mainly body college and most STRDs belong 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especially the most of majors is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major. In futu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mpany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reg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ordinating and resear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reflect building together and sharing each oth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balanc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ecialized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excell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uality and sharing; quality and balance

Author Li Xiaowa, research assistant of Shunde Polytechnic( Shunde 528333); Mo Yuwan, research assistant of Shunde Polytech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