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图式意识

2017-08-15邓淑兰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毕业论文图式

邓淑兰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 广州510275)

如何在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图式意识

邓淑兰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 广州510275)

本文基于图式理论与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将“图式理论”运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写作图式,帮助学生强化语言图式,丰富内容图式,构建毕业论文的文体图式,从而提高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图式理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一种成功的教学策略,往往基于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是科学”,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可以为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

笔者在多年的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中,发现留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论文选题大而空、论文结构安排不合理、论文语言口语化、材料和观点相悖或者堆砌材料缺乏分析等等。这些共性的问题促使笔者不断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近年,二语教学的研究者试图用图式理论去解释二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特别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者把这一理论普遍运用于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之后又有研究者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英语写作、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图式理论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和研究。[1]笔者认为,二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关联密切的语言技能,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经验,丰富对外汉语的教学路径。因此,在多年的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和指导论文的基础上,李英和邓淑兰编著了《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2]这本教材在体例和内容编写方面借鉴了图式理论和系统论的成果。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教程》探讨图式理论下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一、图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现在,图式一般被定义为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是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script),由一般或抽象知识组成,起源于个体先前的知识或经验,用来引导个体进行信息的编码、组织与提取等。认知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类知识都是以复杂的方式构建的;涉及某一知识的概念是彼此相关的,并且以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这种表征信息的知识结构往往被称为图式、框架和脚本。简单地说,一个图式就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通常,它涉及普遍性知识而且可以被用来表征事件、事件发生的顺序、知觉、情势、关系以及目标”。[3]

德国哲学家康德(1781)首先将“图式”一词引入哲学领域。他在《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他认为概念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发生联系时才产生意义。概念不是孤立地存储在记忆中,而是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4]康德提出的认知图式概念被语言学界视作图式理论的雏形。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lett,F.C.)1932年在其著作《记忆》中指出,图式是“对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的积极的组织”。[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986)认为,“图式是认知或智能结构,人们借助这些结构来适应统一组织环境。”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lharat)(1980)则认为,图式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从而对图式这一概念进行了完善。[6]也就是说,图式可简单解释为记忆中的背景知识和结构。

关于图式的分类,卡雷尔(Carrell)(1989)把图式分为两类,即:内容图式(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和形式图式(有关文本的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7]。Cook(1994)则把图式分为世界图式、文本图式和语言图式三种[8]。有研究者还把图式分为四类,即:语言图式(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包括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即语篇内容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不同语篇关于文章形式、组织结构的知识);策略图式(学习者的学习技巧等)。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揭示、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康德的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Thomas Devine(1987)在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一书中指出,“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识单元的复数的形式构成的。”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并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基于此,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背景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从写作者的角度看,如果写作者缺乏相应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或不能成功地激活已有的相关图式,要写出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很难的。如果学习者能恰当地激活记忆中的相关图式,就能比较顺畅地完成论文写作。因此笔者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图式意识,并扩充完善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结构系统。

笔者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至少有三种类型图式参与其中。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下面笔者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式”意识。

二、强化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即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及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论文,其语体要求用书面语,语言要求简洁明确。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教程》提供的阅读材料和范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构建并强化语言图式。

在教授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的引言、结尾和摘要,笔者结合《教程》关于毕业论文的引言、结尾和摘要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引言、结尾、摘要常用的表达句式,并阅读相关论文的范例,再进行相关写作训练。

比方说,在教写作论文摘要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几篇论文的摘要范例,让学生在范例中去发现是否有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情况下,学生能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概括写作论文摘要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有:(1)本文以……为研究对象/范围,对……加以/进行考察(探讨、分析、比较、调查)(2)本文从……方面(角度)探讨了……(3)本文探讨(分析、考察、研究)了……(4)文章认为/指出……等。在总结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更多的例子,这时给出的例子不仅有正例,而且还有反例,加强学生评判和分析的能力。例:

本文以2008年度中国酒品一百强、韩国酒类产业协会企业中123个酒品名称为研究对象,对两国酒品的命名因素进行对比,并分析两国酒品的命名特点,从而对中韩两国对外贸易中酒的译名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面这篇摘要虽然较好地运用了合适的句式写出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但却缺少摘要最重要的内容,即论文的主要观点。“摘要”顾名思义就是“摘取要点”,也就是要写出论文的主要观点。而这往往是留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摘要时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练习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论文原文,补充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对比两国酒品命名因素有哪些异同、命名有什么特点以及具体的建议是什么。这样补充完善后的摘要,读者就很清楚论文的主要内容了,并且能据此判断这篇论文是否值得读者进一步深入阅读了。

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这些语言表达句式,就能建构写作摘要的相关语言图式。在练习写作一篇论文的摘要时,学生大多能激活这些语言图式,在大脑中找到与之相关的表达句式,写出较为规范的论文摘要。

再如,论文篇章结构中的过渡与照应也是留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一大难点。

笔者在每次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课后自己上CNKI网查找一篇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者是与自己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论文进行课后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列出论文的结构提纲,找出与论文篇章结构相关的关联词和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后阅读训练,学生对论文的篇章结构基本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在讲授第六课《毕业论文的过渡与照应》时,笔者就让学生在自己以前阅读的论文中,再次查找与过渡和照应相关的语言形式。然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在此基础上,总结论文过渡和照应常用的语言形式,并举例说明。如:

(1)表示并列关系的语言形式有:在……方面,……;在……方面,……;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在……上(在描写手法上,在情节结构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同样地;同样重要的还有……;除此(除了……)之外,还有……;此外;另外……。例:

我们的调查显示,学习者混用“不”和“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任意用“不”来否定过去时间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学习者所认为的主观意愿;第二是误用“没”来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认知心理类动词。

(2)表示转折关系的语言形式有:虽然……但是(可是却);尽管……但是(还是,却);相反;毕竟;反之……等等。例:

虽然这次实验并不严格,很多因素未加严格控制,测试题目仅为15题,但实验结果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启发。

(3)表示递进关系的语言形式有:不仅如此,而且……;不但……而且……;尤其;特别……等等。例:

餐馆店名实际上被三分为特选名、特色名和通名,这三部分不仅组合顺序有先后之别,而且在音节选择、词汇语义选择以及文化反映上都各有特色。

(4)表示探讨原因的语言形式有:之所以……是因为(原因就在于);由于……因此(因而);……,所以……例:

创作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推销产品,促进销售,所以广告创作者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吸引消费者。

(5)表示比较关系的语言形式有:比较而言;相比之下;相对而言……,等等。例:

中韩化妆品广告都比较重视情感因素,相比之下,韩国的化妆品在情感诉求上比中国的更细致、更丰富。

(6)表示总结的语言形式有:总之;总而言之;总的来说;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从……可以看出;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由此可见;可见……,等等。例:

总之,通过本文中泰动物成语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渊源与差异。

诸如此类的语言形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通过精讲巧练让学生掌握,构建过渡和照应的语言图式。这样,在日后的论文写作中,学生如果能激活这些语言图式,就能使毕业论文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整篇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逻辑顺畅,更具有说服力。

三、丰富内容图式

就毕业论文而言,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论文写作的内容范畴、对主题的了解程度,因此内容图式又称为主题图式。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内容图式需要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才能获得。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应该建立在大量的学术论文阅读基础之上。根据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1985)的输入理论,只有在接受足够的“输入”的情况下,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9]作为一种输出方式,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输入”放在第一位。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一种变量抽象的有规律的知识单位,不同的图式会被分类并存储于人的头脑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指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由于本课程只有一个学期的每周2学时的开课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为这种阅读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阅读,即进行以论文主题为单元的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积累,并按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扩充知识面,充实内容图式。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教程》中丰富的范文,培养学生建构丰富的内容图式。《教程》每一篇范文的选取都是经过多角度(包括主题、内容、结构等)的考量,难度适中、实用性强,部分范例选自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尽可能给学习者以最大的借鉴作用。可以说,汉语言专业各个方向(包括汉语言方向、商务方向、文化教育方向等)的留学生都可以在《教程》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范文。教师根据学习对象的需求,选取不同专业方向的范文供课堂讨论和练习,课上不能阅读的范文,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在《教程》的最后,还附录了4篇不同专业方向的完整的留学生毕业论文,这些范文能有效地构建和丰富学习者的内容图式。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教程》每课的编写体例:学习目标→阅读与讨论→写作知识→范例或范文→练习,循序渐进地展开各个教学环节:

第一,了解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每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学习要求。第二,进行“阅读与讨论”:《教程》提供与本课写作知识相关的阅读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相关写作毕业论文的知识,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第三,学习“写作知识”,在阅读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交流自己阅读后对相关写作知识的理解认识,再由教师对写作知识进行总结性的讲解。第四,阅读分析“范例/范文”:在教师讲解完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进行范文阅读,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第五,练习: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的训练,以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练习包括课上和课后的写作训练项目,每一课都设有预习题,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课的写作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此外,从第一次课开始,每次课后笔者都要求学生搜集一篇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论文进行阅读练习,并在下一次上课时与同学交换阅读。这一课外、课上的阅读练习环节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丰富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图式。

四、建构毕业论文的文体图式

文体图式是一种用来表达文章形式信息的“形式图式”,是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文章的“标准样式”。周遂(2005)认为,文体图式往往是阅读者在其阅读活动中经过无数次的同化和顺应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文体图式一旦形成,它就能成为学习者写作时追求的目标,这种目标指向性能对写作发挥有力的指导作用。[10]由于文体图式是对大量同类文章的共性的概括,它并不依附于某一篇具体的文章而独立存在,因此,建构文体图式可以获得迁移的能力。也就是说,毕业论文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的文体图式。当学习者构建了毕业论文这一文体图式并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之后,他们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就能遵循毕业论文的各种规范,写出符合其文体图式的论文。

而留学生要用汉语写作毕业论文,就必须了解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文体图式,熟悉各类选题的论文结构,这样写作时就能把握论文的思路、层次,对论文的特定框架结构和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就更清楚,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因此,教师应适宜地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论文选题进行相关论文的介绍、评析,使学生了解其写作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建构文体图式。

就文体而言,毕业论文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它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析,展示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就其形式来讲,毕业论文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构成论文的三大要素。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由引言、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笔者以《教程》第五课《毕业论文的结构提纲》为例,重点介绍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常用的4种结构模式。即:

(1)引言(提出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2)引言(提出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述——结论

(3)引言(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4)引言(提出问题)——相同点ABC及原因——不同点ABC及原因——结论

其中,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论部分一般有三种结构模式,即:

直线推论式,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问题之后,进行分析,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逐步展开。在这类结构中,次序不可随意颠倒,否则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如上文中的(3)就属于这种结构。

并列分论式,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总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各部分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在顺序上谁先谁后并不影响文章的逻辑层次,一般按照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来安排顺序,先主后次。如上文(4)中的“相同点ABC”和“不同点ABC”就属于这种结构。

综合式,即将递进式和并列式结合起来分析说明观点。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如上文(4)中的“相同点ABC及原因”和“不同点ABC及原因”就属于这种将并列和递进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式结构。

一般来说,不同的论文选题往往有不同的篇章结构模式。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包括五大类:汉语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化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企业经营和商务活动等方面的研究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论文题目。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统计调查,汉语言方向的留学生一般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选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这类选题,其中偏误选题最受欢迎。偏误类选题的论文结构一般为:引言(从语料库中发现偏误,提出问题)——本论: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分析——结论:解决偏误的策略。

再如商务汉语方向的学生,偏好选择中外各类商品的品牌、企业和餐馆等的命名或者各类商品的广告、经营策略等进行汉外对比研究。这类选题的论文结构一般为:引言(提出问题)——本论:相同点ABC及原因分析——不同点ABC及原因分析——结论(建议或意见)。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程》各类选题的范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主题论文的课外阅读,把各类选题的文体图式与具体的范文样式联系起来理解,就更容易掌握各类选题的论文的篇章模式。教师通过反复多次的引导和分析,学习者在大脑中就能对各类选题的文体图式进行分类存储。随着学习和阅读的不断深入,相关图式会补充得越完整,图式内容也会越完整,与其它图式建立的关联就可能越多,记忆就会越牢固。

笔者在一学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任务结束之后,给学生做过一个测试练习。即兴给出学生熟悉的论文选题,让学生思考之后说出该论文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安排内容结构提纲。测试结果是:学习好的学生,也就是建立了论文图式的学生,在激活其大脑中的图式后,能清楚地说出该选题应该写什么、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怎样安排内容等等。而平时学习不够好的学生,也就是没有建构足够图式的,或者是不能在看到熟悉选题时激活图式的学生,就不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

五、结 语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创造过程。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要经历长期的阅读和练笔,进而建构大量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并在写作时成功地激活已有图式。因此在教授留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原有的相关图式很有限,因此教师不但要激活学生原来有限的图式,更应着力帮助他们在大量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建构更多的新图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激活这些图式,从而真正提高其论文写作水平和能力,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为我们的科研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注释:

[1]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搜集阅读了自1992—2016年有关图式理论与二语(包括英语、汉语和日语)教学的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这些论文主要涉及图式理论与二语的阅读、听力、写作及口语教学,因篇幅有限,未能一一列出。

[2]艾森克、基 恩著:《认知心理学》(第四版),高定国、肖晓云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3]康 德:《纯粹理性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李 英、邓淑兰:《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5]Bar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32.

[6]Rumelhart,D.E.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7]Carrell,P.L.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1989.

[8]G Cook.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94.

[9]Krashen.S.D.The Input Hyphotheses:Issue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1985:02.

[10]周 遂:《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艾森克、基恩著:《认知心理学》(第四版),高定国、肖晓云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蒋开天:《图式特质论——基于康德、皮亚杰图式学说的历史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康 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李 英、邓淑兰:《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李明远:《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李堉华:《图式与语篇组织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分析》,《学术界》,2013年S1期。

李云珠、王 威:《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探究》,《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18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范祖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皮亚杰:《生物学与认识》,尚新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石向实:《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4年第3期。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 遂:《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Bar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32.

Carrell,P.L.Metacognit ive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1989.

G Cook.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94.

Krashen.S.D.The Input Hyphotheses:Issue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1985:02.

Rumelhart,D.E.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How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Schema in the Teaching of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DENG Shu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un Yat-Sen Univer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chema Theory and its correlative study,suggests applying the schema theory to Graduation-thesis writing instruction,whereby teachersmay activate students schema and help them strengthen linguistic schema,enrich content schema and create new formal schem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ir Chinese writing.

Schema Theory;graduation-thesis;writing instruction

H195

A

2221-9056(2017)11-1497-07

10.14095/j.cnki.oce.2017.11.006

2017-02-11

邓淑兰,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学与文化。Email:dengshl@mail.sysu.edu.cn

该文为中山大学2014年教改项目的成果。

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中不妥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毕业论文图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