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7-08-15邢雪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7期
关键词:急诊科动态岗位

邢雪松

(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51)

急诊科是一个十分严峻科室,急诊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急诊科室内护理是与治疗同等重要的内容[1],本次研究根据我院近年来急诊科工作日志,对护理岗位动态配合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的工作日志,其中涉及护理人员22名,女16名,男6名;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2.33±2.60)岁;大专9名,本科1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2名,护士7名。2012年1月~2017年6月间无人员结构调整,对比岗位动态配合实施前后人员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传统护理制度。

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岗位动态配合护理制度。①设立A、B、C、D四岗,A岗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工作调度、指导、监管,由有资历的护理人员任岗;B岗负责管辖区域内所有药品、配品、仪器的记录、清点、保管和养护;C岗和D岗辅助管辖区域内所有患者的就诊、记录、观察、执行医嘱、问题反馈、情绪安慰、健康教育等问题。若医院急诊科较小,管辖区域即指整个急诊科。②主要采用三种岗位动态配置方式,其一A岗不变,其余岗位在环境稳定下每4 h进行1次岗位调动,一来可以合理分配松紧不同的工作内容,二来可以督促彼此工作,交接时要有明确的交接记录和签名;其二A岗不变,其余岗位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护理需求以“就低不就高”原则进行人员调动、补足和替换,这样可以缓解急诊中某岗工作紧张、人员补足的压力,并且保证护理质量;其三,包括除A岗外,其余三岗护士可以通过考核和长期的工作观察进行岗位自主调换,也可升至A岗。每6个月进行B、C、D三岗轮换。这样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技能掌握的全面性,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③任刚前由A岗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任配,科室内每个月进行1次学习、交流和考核,

1.3 评估方法

采用院内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评分,采用患者匿名评分,护士长总评分的综合评分来确定总分。包括:护理技能(20分),问题处理(20分),应激反应(20分),岗位待命(20分),护理态度(10分),自评分(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满意度为77.63%,护理质量为(72.74±3.09)分;2015年1月~2017年6月护理满意度为95.49%,护理质量为(92.33±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重要科室,急诊科护理工作压力大、接触患者复杂、护理精准度要求高、护理情况复杂多变[2],所以急诊科易出现人力资源浪费和混乱[3],没有统一的护理要求和急诊情况。岗位动态配合是一种“动态、多变”的护理对策,使每一个急诊护士都能变成护理中的可动因子,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护理制度。岗位动态配合的护理管理对策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体验,更重要是该制度可以形成内部督促机制,使每名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护理范围、护理技能、护理知识更多、更广、更全面,使急诊科护理的专业性、独特性、优质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急诊科的救治质量以及医护配合的质量。本次研究中对比两时间段急诊科时护理工作质量,采用岗位动态配合护理制度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护理岗位动态配合有利于缓解急诊科护理压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和配合意识,应在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1] 丁月华.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5(13):1122-1124.

[2] 白国欣,王朝霞,贾汝福.动态岗位管理在急诊日间病房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37(06):440-441.

[3] 向莉,杨 瑶,贺巧玲.岗位动态管理提高急诊科护士职业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2017,04(02):115-119.

猜你喜欢

急诊科动态岗位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动态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