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琼海文明生态村营村现状及前景的调查报告

2017-08-15黄志警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明村民农民

文/黄志警,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海南琼海文明生态村营村现状及前景的调查报告

文/黄志警,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始于2000年底的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近十几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为更加详细了解这一情况,本实践团队以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营村这一著名的文明生态村试点为例,调查探究其发展现状。本报告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储备知识,及对海南省琼海市著名的文明生态村营村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对当地村委会及本村村民的访谈为数据来源,以文字调查报告的方式来具体阐述营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推进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文明生态村;现状;问题;发展

1 社会背景

文明生态村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庄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 而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

海南省开展这项活动最早。海南省为推进生态省建设,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走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为主要目标。据海口市创建活动的调查资料,政府主要做法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整合力量、突出特色。主要经验一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发挥经济带动优势,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三是发挥文化辐射优势,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四是发挥政治中心优势,建设农村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为缩小城乡差别的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面貌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基础,以点带面、连片创建,如何把中央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全国各地的实践中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农村生活环境、社会风气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 调查报告

2.1 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现状

营村不过只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庄,是怎样的经济推力帮助他们将这样一个原本应当破败落后的小渔村建设成了现如今的繁荣之状?是什么让这个村落显得如此祥和?

产业迥乎不同,高质量,高收益。出于各方面的统筹与规划,即便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营村村委会依然没有选择大部分海南农村选择的热带作物种植业作为支柱产业,而是另辟蹊径。营村目前的支柱产业为海水高位养殖业,这个产业在海南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的机制。该村现有承包耕地面积381亩,鱼塘面积367亩。2011年,在当地有关部门和一家养殖场的带动下,村民们竞相引资、合资。村里也委派水产专家莅临指导,村民之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村民养殖的鱼虾到了成熟期就会专门有人到村里收购,村民便可从中获得收入。由于村里已经具备这样一套完善的水产交易系统,产品的市场及运输便无需担心了。而相对于普通农业土地生产来说,海水养殖在一般情况下收益较大,因为村民养殖的一般都是价格相对较高的名贵鱼种,所以收购价格较高,每亩石斑鱼可获利2.5万元。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就达700万元,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1.1万元。部分人家,每年能有100多万的高收入。

2.2 建设生态村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2.2.1 海水高位养殖业这一产业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要顾及的外界因素要相对多一些

台风等自然灾害都对其产业发展影响很大,而且鱼虾养殖需要专人看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村民的工作与收入,使其不必离开村子也能赚钱养家。在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些鱼塘在夜间都会由村里委派保安进行看管与保护。同时,鱼塘的拥有者如果不希望进行与水产相关的生产活动,也可以选择将鱼塘出租或售卖,此举能够很好地保障村民的收入来源。

2.2.2 这个产业也对营村的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

鱼虾养殖塘排出的废水废渣目前还没有完善和成熟的处理机制,只能将其汇集起来,排入大海,这样,就使得营村附近海面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出现了一些例如赤潮等污染现象。这也是营村海水养殖急需改进的地方。

2.3 创建文明生态村,首要任务是绿化、清洁

2.3.1 营村在做好“三清六改四普及”的基础上,还确保了改水、改厕、改路、改房100%的到位。

2.3.2 按照国家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村里大力推进村点“三绿一处理”建设,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做到了庭院、道路、村旁全面绿化。

2.3.3 对于村庄周围的垃圾,营村采取了分类处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模式。

2.3.4 实行“1元保洁”机制(即受益农户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保洁费),制订了卫生公约,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卫生门前“三包”。

2.3.5 营村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工程卫生长效机制。

2.3.6 营村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了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努力提高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

2.4 安全是文明生态村的保障因素,教育是文明生态村的基底

营村为了抓好村里社区建设,做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和准备。一是积极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理会和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重点做好室内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确保建成组织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在新形势下做爱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开展创建“手机村”活动和广播“村村响”工程,重点在营村创建“手机村”,及时掌握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5 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对便利的交通

在未来几年内,营村将继续自己计划发展经济的道路,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优势水产业,另一方面也接受来自政府的支持。据悉,这条中央马路便是由琼海政府投资150万人民币为营村修建的。再加上新建的马路,村里的交通变得便利了,还有三轮车沟通村与镇,大多数的人家的家中也有摩托车,人们生活便捷了许多,村子现已基本实现小康。

由于营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考虑利用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并且迎合了大陆的鱼虾市场需求,且市场行情较好,再加上政府加大了对营村的建设资金投入,所以营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的趋势。据2012年记载,营村总户数152户,总人口568人,农业户口545人,党员14名。这在海南本土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字。

作为海南省一个东部沿海的文明生态村,营村在其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前景令人拍手叫好,当然,其所展露的问题也是其发展方向上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是,就这次探访而言,除了营村村委会的诸多规划措施令人啧啧赞叹之外,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整个村内充盈着的人文气息,在这里环境优美,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如何在飞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时注意到环境与人文共同的发展,这才能真正地称为可持续的发展。

3 结语

文明生态村是海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品牌。如今,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共同打造下,这个品牌愈加闪亮、愈加光彩夺目。

从一开始的整治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到如今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成农民就地城镇化,从一开始的“外在输血”到如今的“自我造血”,从一开始的“要我建”到如今“我要建”,文明生态村建设实现了质的变化,从一种外在的帮扶力量,成为一种内生的发展动力。能够完成这种质变,是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结果。

广大农村的实践表明,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可以让农民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也可以让农民的生活过得更好。在全省上下努力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当下,我们应将之视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抓手,不断探索新的建设内容,不断丰富新的建设内涵,将文明生态村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让文明生态村品牌更加闪亮,造福更多的农民。这既是农民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责任。

进行此次寒假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全体同学受益匪浅,既开阔了我们大学生的视野,也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家乡文明生态的发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投身经济建设,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贻术,林子华.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2] 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

[3]张辉,杜涛,张南翔,河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问题与对策[A],《天津农业科学》,2015. 2l(1):77—80.

[4]石华灵,河南家庭农场模式研究[A],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4.1289.F.20150424.0907.073.html, 2015-04-24.

[5] 郑佳.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孟津县为例[D].2014-6.

黄志警(1994-),男,海南省保亭县人,民 族:黎 职称:学生,学历: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文明村民农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