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肃南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7-08-14伏小刚田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肃南农场文化产业

伏小刚+田芳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经济发展农村是短板,如何利用乡村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肃南为例,做了实地的调查访谈。

甘肃历史文化名胜众多,也是丝绸之路中间最长的一段,沿着丝绸之路带,星罗棋布着上千个乡村,这些乡村经济文化还很不发达,村民年收入2万左右。这一带资源有限,但是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除庆阳香包,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品。我们课题组在假期实地考察了甘肃张掖肃南地区文化产业,对肃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个调查对我们甘肃省内其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肃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肃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县,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既有华夏民族大文化的同源性,又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丰富的民族文化、游牧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和祁连玉文化资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肃南县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挖掘民族风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地方文化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推动肃南文化大发展,就是要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出的“1313工程”具体要求与肃南的资源特色、地域特性、文化特质、阶段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具有肃南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至目前,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0.41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上升为2.43%,法人单位机构数量达到75家,从业人数达到1226人,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位居前茅。傳承无形的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将成为该县的潜在优势。

走访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对肃南地区文化产品生产进行了走访。发现肃南文化产品生产以私人制作或小作坊制作为主,没有形成企业化大规模。柯璀玲是裕固族服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裕固族皮雕的省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服饰传承基地,我们对她的公司进行了走访,尽管柯璀玲对裕固族文化传播、交流、展示以及观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独具特色的民族布艺堆绣、民族皮雕皮画、民族服饰、各类民族工艺挂件、绳艺沙画等没有继承人专门学习传统艺术品的制作工艺。访谈中她表达了将传统民族文化产品制作技术添加到大学课程中的愿望。

我们也走访了裕固族特色村寨,实地考察裕固族特色村寨建设。发现在肃南地区的一些村落在复原原生态部落,发展原生态旅游。但发展原生态旅游团队规模都普遍较小。

我们对肃南旅游发展也进行了考察。发现肃南地区旅游产业有如下特点: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不能常态化;旅游地点布局凌乱,不能构成系统的旅游链;旅游投资与人才没有很好的配合;旅游项目缺乏人才推进,营销人,管理人,设计人以及引资;传承与发展的思路不清楚;民族文化遗产保存与遗传面对人才,管理等问题。

目前肃南乡村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走访发现,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政策持续性还不能受到信任,一些投资商还抱有持币观望的态度。肃南地理环境受到气候影响,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尽管张掖旅游发展态势很好,但附近文化产业没有成规模效应。发展资金也没有保障,更没有专家指导,文化产品雷同多、创新少,文化产品效益并不乐观。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肃南也不例外,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至Ⅱ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一些更名改制的集团仍然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千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

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强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确保食住行方面适应城市游客对卫生、安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突出游购娱要素的“农味”。另外,农协组织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对农村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接待服务质量,逐步摒弃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礼貌不周等农村生活不良习惯,改善农村文化产业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

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不完善。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增加了地方立法的难度。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许多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肃南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当地非遗传承人柯璀玲告诉我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一些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提高农村文化产业产品档次,突出自身特色。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服务产品大众化和雷同化倾向严重,缺乏特色,产品档次,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服务产品档次仅仅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产品和观光型产品为主的低层次上。

发挥行业协会宣传外联作用,实施整体促销。在各级政府扶持政策与财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宣传外联作用,通过互联网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整体促销,降低了促销总成本,其网页设计注意突出内容充实、查阅方便、说明详尽、联络通畅等特点,向城市客户群及时推荐农村文化产业产品与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影响,以诚信为本招徕天下客。在国外有许多先进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譬如1998年法国农委会组建下属机构“农业观光服务处”作为推广乡村旅游的中央机构,面向国内外开通“欢迎莅临农场”网络,设计的网页版块内容涵盖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游客查阅有关内容可以做到一目了然,通过完善的网络预定系统、电话或旅行社预定乡村文化旅游活动行程都十分方便快捷。

调动农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改善接待环境与服务质量。农村文化产业有别于一般游乐业,是一种纯农村人文与自然生态的生活体验活动。它的发展需要具备农村人文与自然生态的地方氛围,需要农村社区居民共同意识,需要通过农村社区营造有利于农业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否则,一个具有乡土性、地方特色性的农村文化产业将难以形成,乡村旅游的生态性、体验性亦难以达到预期的层次。所以,各级政府应鼓励农户们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鼓励他们发展以副业形态经营的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支持农民组建农业旅游合作社或联合会,形成有利于融合当地各种潜在农业资源,有利于城乡文化交流、具有当地氛围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肃南农场文化产业
肃南马鹿
农场假期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肃南牦牛的影响分析
农场
一号农场
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的加速释放模型研究
丰收的农场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