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8-12靖飞赵青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靖飞 赵青清

摘要: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是保证种业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以江苏、辽宁水稻种植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描述分析农户家庭种子决策者个人特征和农业生产特征与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关系,并建立二元选择计量模型和多类别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主要选择个体代销者和单一经销商,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农业技术培训经历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基于此,提出要加强种子市场终端的监管,强化种子企业与个体代销户的联系,加强对农户开展农业相关培训。

关键词:种子市场;农户购种渠道选择;农户分散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1-0273-05[HS)][HT9.SS]

2000年,中国开始种业市场化改革,农户成为种子决策的真正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选择经销渠道。但是,我国种业还处于改革转轨过渡期,种子销售渠道非常复杂,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还有诸多与市场化改革后的种业市场不匹配的行为,需要对其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国内关于农户种子决策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品种选择上,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主要分为3类:(1)理论分析为主,主要是通过定性方法分析影响农户对新品种的态度[1-3];(2)统计描述分析,文章使用的数据是农户调查数据,但是分析的深度仅限于统计描述分析[4-7];(3)使用计量经济模型,综合分析影响农户选择新品种的因素[8-11]。

与农户新品种选择行为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在对农户其他方面市场选择行为的关注明显欠缺。有学者研究了文化素质对种子购买渠道的影响[12],还有学者研究了户主背景特征对农户种苗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13]。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苏、辽宁2省水稻种植农户为例,建立多种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研究包括2个方面:

农户种子经销商选择行为包括经销商的性质、选择依据、分散选择3类行为。将经销商的性质根据农户的判断能力,划分为3种:1=个体代销户;2=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3=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该因变量是多个无序次的类别,使用多项Logit模型;农户同一品种也会因为分散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多个经销商处购买,本研究专门设计“同样的品种你还在其他经销商处购买了吗?”0=没有;1=有,因变量是0、1变量,使用二元Logit模型。

对于农户是否在不同经销商出分散购买行为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对于这种经济计量模型,利用潜变量是十分有用的方法[14]。其模型形式如下:

[JZ(]y*i=β0+xi′β+ε*i。[JZ)][JY](1)

式中:y*i是一个未被观察到的潜在变量,ε*i是扰动项。yi和y*i的关系如下:

[HS+9.5mm][JZ(]yi=[JB({]1,y*i>00,y*i≤0[JB)]。[JZ)][JY](2)

这样就有:

[JZ]P(yi=1|xi)=P(y*i>0)=P(ε*i>-xi′β)=1-F(xi′β);

P(yi=1|xi)=P(y*i≤0)=P(ε*i≤-xi′β)=F(xi′β)。[JY](3)

式中:F是ε*i的分布函数。二元选择模型的2个普遍形式是二项Probit与二项Logit模型,对于Probit模型,分布函数是正态分布累计分布函数;对于Logit模型,其分布函数是Logistic累计分布函数。

对于农户选择不同类型经销商和选择经销商的依据行为可以形成j=1,2,…,J类的非序次型离散变量,以J类为参照,建立多项Logistics回归模型,其模型形式如下:

[JZ(]ln[JB([][SX(]P(y=j|x)P(y=J|x)[SX)][JB)]]=αj+∑[DD(]kk=1[DD)]xkβj。[JZ)][JY](4)

对于有J个类别的反应变量,归入因变量中第j类的概率可由下列公式估计:

[JZ(]P(y=j|x)=[SX(]eαj+∑[DD(]kk=1[DD)]xkβj1+∑[DD(]J-1j=1[DD)]eαj+∑[DD(]kk=1[DD)]xkβj[SX)][JZ)][JY](5)

估计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

1.2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与靖飞等[15]的文章相同,仅列出具體变量说明(表1)。[FL)]

2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2.1农户种子经销商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本研究样本农户中购买种子的农户共有1 164户,但在描述种子经销商特征和性质时,有89户无法判断,因此,分析农户种子经销商选择行为中选择不同性质经销商模型样本农户为1 075户,分散选择行为模型的样本数量是1 164户。

衡量农户选择经销商性质的变量是Y_dealer,共有3项选择:“1=个体种子代销户;2=种子公司门市部;3=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1 075户农户中,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的数量最多,达到803户,[JP3]占样本总体的74.70%,种业市场化改革后出现的个体种子代销户成为最主要的种子销售终端(表2)。[JP]

从接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的比例降低,而选择种子公司门市部和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比例提高(表7)。

从农户家庭水稻种植面积来看,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农户选择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比例有增加的变动趋势,其余选择变动特征不明显(表8)。

从性别来看,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差异不明显,男性略高于女性;种子购买决策者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经历与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有比较明显的变动关系,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决策者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发生比例高出未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决策者7百分点以上;种子购买决策者兼业方面的影响不明显,非兼业的决策者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比例略低一些;种子购买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未上过学的,其经销商分散选择的比例最高,随后有略微降低的变动特征;从种子购买决策者的年龄来看,在30~40岁组开始出现随年龄增加,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发生比例降低的变动特征;从农户家庭水稻种植面积来看,与选择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关系不明显;从时间因素来看,2012年的样本农户较2010年的高出2百分点;从地域因素看,江苏和辽宁农户差异不大。

3实证结果

3.1农户选择不同性质经销商行为模型拟合结果

本研究使用STATA12.0软件对分析模型进行拟合。以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为对照,影响农户经销商选择行为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2。

3.1.1影响农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因素种子购买决策者年龄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种子购买决策者年龄增加,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可能性提高;种子购买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种子购买决策者受教育年限增加,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种子购买决策者农业技术培训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种子购买决策者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时间虚拟变量系数为负值,说明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2012年的农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可能性更低;地区虚拟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江苏农户选择种子公司自设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

3.1.2影响农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因素种子购买决策者年龄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种子购买决策者年龄增加,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可能性提高;种子购买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种子购买决策者受教育年限增加,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农户家庭水稻种植面积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农户家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时间虚拟变量系数为负值,说明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2012年的农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可能性更低;地区虚拟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相对于选择个体种子代销户,江苏农户选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门市部的可能性更高。

3.2农户分散购种行为模型拟合结果

3.2.1种子购买决策者个人特征对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影响决策者受教育年限变量系数为负值,说明随着决策者受教育年限增加,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决策者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决策者经销商分散选择的可能性更高。

3.2.2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对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的影响时间虚拟变量系数为正值,说明2012年样本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的可能性大于2010年。

4结论与对策建议

以江苏省、辽宁省水稻种植农户2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影响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个

体种子代销户是农户的主要选择,受访农户中74.7%的农户从该类型经销商处购买的种子,数量众多的个体种子代销户成为服务农户的主要销售终端;在农户经销商分散选择行为方面,选择购买相同种子会在不同经销商处购买的农户仅占10.14%,说明农户对自己选择的经销商是比较信任的。从实证拟合的结果来看,农户种子决策者个人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购种渠道选择行为。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加强对种子终端市场的监管,必须强化种子生产企业与个体代销户的联系,要有书面的合作协议和授权书,确保个体代销户经营代销正规种子企业的产品,为农户提供合格的产品;(2)加强对农户开展相关农业培训,提高农户对种子市场的正确认识,实施更加合理的选择行为,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优胜劣汰机制,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玲丽.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分析[J]. 经济问题,2000(11):27-29.

[2]唐永金. 论农业推广中的主体行为[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2):60-61,69.

[3]杨发强,盛政. 浅析中国种业的基本特征[J]. 中国种业,2005(2):15.[HJ1.65mm]

[4]廖西元,陈庆根,王磊,等. 农户对水稻科技需求优先序[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1):36-43.

[5]蒙秀锋,饶静,叶敬忠. 农户选择农作物新品种的决策因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5(1):20-26.

[6]陈风波,丁士军. 水稻投入产出与稻农技术需求——对江苏和湖北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07(6):44-50.

[7]满明俊,周民良,李同昇. 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10(2):68-78.

[8]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85-95.

[9]李冬梅,刘智,唐殊,等. 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水稻主产区402户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09(11):44-50.[ZK)]

[10]张森,徐志刚,仇焕广.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户种子新品种选择行为研究[J]. 世界经济文汇,2012(4):74-89.

[11]侯麟科,仇焕广,白军飞,等. 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以农户玉米品种选择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4(5):21-29.

[12]陈超,周宁. 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技术选择渠道的影响——基于全国十省农民调查问卷的分析[J]. 中國农村经济,2007(9):33-38.

[13]孙剑,黄宗煌. 农户农业服务渠道选择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9(1):67-74.

[14]克里斯托弗·F·鲍姆. 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5]靖飞,张燕. 农户水稻种子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和辽宁水稻种植农户的实证[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600-603[ZK)][HT][HJ][FL)]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